(本网讯 刘静敏/张敏)2014年国家提出打造“2025中国制造”,到2018四年间,慈星为针织行业智能制造的实现不断努力突破。第22届宁波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将于10月18日到21日举行,展会前期本网记者走进“慈星”,去探秘智能制造机器的高科技空间。
宁波慈星股份有限公司是专业生产智能针织装备为主体的高新技术企业,曾连续五年被评为宁波市纳税50强企业,是一家上市公司。2017年度,企业实现销售140437.51万元,净利润23456.76万元。
现代趋势引领方向 个性化定制成主流
大规模个性化定制,这是2014年起,慈星企业发展的主旋律。当纺织服装行业的流行趋势不断更迭,当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更注重着装的定制和个性的张扬,慈星企业以长远的目光洞悉时态,一早确立了个性化定制的发展方向。“为适应发展,慈星开始思考如何在针织品的生产环节上,通过技术的创新,实现生产过程的高度自动化,减少人员的投入,从用户个性化的需求入手,达到工厂可以实时生产的能力。”慈星公司董事、副总经理李立军先生谈到,这也是建立C2M项目(个性化定制)最初的构想,即基于智能化设备实现针织产品的大规模快速个性化定制。
产业生产自主化 创建高品质中国制造
“2010年慈星收购瑞士斯坦格起,我们就开始意识到智能制造将是未来纺织的方向,也是公司未来制造的指引。中国人口众多,但织造业仍然面临用工成本高的难题,中国的产业不断向东南亚转移,这样趋势下去若干年以后中国的服装制造业会出现空心化的可能性”李立军先生表示,原工信部李毅中部长到慈星调研时也提到,关系到国计民生的衣食住行问题,不可能都依赖于进口,像中国这样庞大的人口,此类产业必将要实现自主。能够实现低成本的、规模化的生产,但又能极大减少人力投入的智能制造的发展趋势越发凸显。
从最早的手摇横机到电动半自动横机,再到后来的全电脑的横机,现在公司已研发出基于工业互联网,可实现远程云端管控的新型智能针织装备。公司不停在自动化的方向上以新的技术去武装针织行业的智能制造,最新开发的全成型电脑横机可以实现3D编织,将套口等繁琐的后道工序省掉。通过智能软硬件系统的开发,减少工艺流程,降低人力投入的同时也避免了误差,提高了产品品质。
协同生产初成熟 本土化制造新发展
李立军先生介绍从2010年公司启动全成型横机的开发,2015年的米兰展就发布了原型机,但由于部分核心零部件的研发是在慈星瑞士研发中心完成的,早期设计的部分零部件对加工精度要求非常高,国内现成供应链还难以实现高良率的批量生产,2016—2018三年时间内,公司为全成型横机的设计作了大量优化,从核心零部件机械结构的设计,到控制系统和制版软件都进行了优化和改进。全新开发的C2M云平台管理系统能够把所有的供应商、原料商、设计师、客户、代工厂等产业链资源协同在一起,实现全球化的分布式协同生产,只要生产企业导入全成型电脑横机,就能实现资源共享,实现产品的本土化制造生产。全成型电脑横机的上一代产品“基于工业互联网的电脑针织横机”设备在2016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全成型电脑横机在此基础上有了更大的进步。
延伸产业链 眼瞻前端谋创新
电脑横机能不能应用在其他针织产品上?慈星也在思考这个问题,2012年公司不满足于现状,启动了“鞋面机”项目,尝试将横机的功能延伸到鞋面的生产工艺上,经过一年多的研发就将新的鞋面生产设备推向了市场,在最初的两年里反响并不大,但发展至今,鞋面机的产能已占公司电脑横机总产能的30%以上。具有前瞻性、独到的市场眼光使得慈星成为国内首家能够提供高品质鞋面针织生产设备的企业,国内外已有众多知名鞋类品牌都成为了慈星的战略合作伙伴。
另一方面,慈星投资建立了中国最早的针织鞋面研究院,主攻针织鞋面的开发和设计,为下游客户提供增值服务,实现制造业的服务化已经成为公司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和目标,未来将会为制鞋行业提供更多的智慧化解决方案。
打造智能制造生态圈 推动行业新未来
宁波慈星股份有限公司已走过三十年的漫长岁月,但从未偏离纺织业自动化的大方向,一直前行在针织智能化生产的路上。“从2014年开始,慈星更是有了跨越性的发展,C2M项目在2016年被工信部授予第一批国家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这是政府层面对慈星在智能制造领域所作出努力的认可。”李立军先生骄傲地谈到。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政府在不断鼓励传统企业做转型升级,慈星所认为的升级就是将工业互联网、机器人和人工智能等领域的新技术应用到传统的制造行业中,使生产成本更低,劳动效率更高,人工投入更少,产品质量更优异。诺大的展厅中,排列整齐的设备发着金属独有的光泽,针织业智能制造全新的生态圈正在形成,行业新未来也已画笔初显。(摄像曹阳)
延伸阅读:
慈星股份是在深交所挂牌的A股上市公司(股票代码:300307),是全球最大的智能针织装备解决方案的供应商,也是多项国家行业标准的起草单位及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在瑞士的Vionnaz及意大利的Mirandola设有世界一流的针织机械及控制技术研究中心,拥有109项发明专利,900多项其他各类专利。慈星股份于2013年将产业链延伸至工业机器人领域,与国内领先的运动控制公司深圳固高合资组建了专业的机器人控制系统研发企业芜湖固高。2014年3月,慈星股份整合相关资源组建了慈星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定位于“掌握核心技术的系统集成商”,依托于中科院自动化所、香港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研究机构在机器人领域的前沿技术,及与德国KUKA、瑞士史陶比尔、日本发那科等机器人本体商的战略合作,为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为数众多的正在寻求转型升级的劳动力密集型企业提供一揽子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制造方案,特别是在纺织鞋服、3C行业的智能制造领域拥有极其丰富的应用经验。为完善产业布局,慈星股份及其控股股东裕人还投资陆续投资了国内多家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企业,如以机器视觉为核心业务的宁波九纵和杭州赤霄,以3C和锂电产业自动化为主营业务的东莞中天,以及以人机交互、虚拟互动技术见长的北京盛开互动,这些资源的有效整合为慈星建立一个以机器人、先进制造、人工智能,及互联网+等技术融合发展的生态系统奠定了坚实基础。(摄像曹阳)
来源:世界服装鞋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