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童装天地 > 地方商人 > 鄂温克族服饰匠人:飞针走线缝制脱贫梦

鄂温克族服饰匠人:飞针走线缝制脱贫梦

49岁的鄂温克族服饰匠人哈斯格日乐,左手轻拈紫花布料​,右手握剪,布转剪动,如行云流水一般,很快剪出装饰衣袍的祥云图案。

哈斯格日乐正在裁剪装饰民族服装的图案

  49岁的鄂温克族服饰匠人哈斯格日乐,左手轻拈紫花布料,右手握剪,布转剪动,如行云流水一般,很快剪出装饰衣袍的祥云图案。

  七八人站在一旁,屏息静气,专心观看,想把剪裁、拼接与缝纫的每个“招式”都学会……这是一堂制衣技巧演示课。

  哈斯格日乐经营的民族服饰店,分上下两层,既能制衣,又可教学,还有鄂温克族、达斡尔族、蒙古族传统服饰展示区,常常门庭若市。

  这处店面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鄂温克族自治旗的民族文化产业创业园内。创业园由旗政府投资1.6亿元建设,已吸引百余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高校毕业生和工艺师入驻。

  有手艺的贫困人员前来创业,可免2年房租,享受设备补贴。“扶贫政策让我重拾手艺,还了很多外债,也帮了不少人。”哈斯格日乐的泪水在眼眶里打着转。

  10岁起,哈斯格日乐就跟着母亲学做衣。母亲打版,她来裁剪;母亲缝衣,她帮着穿针。耳濡目染下,哈斯格日乐牢记鄂温克族服饰特点,十七八岁就能独立做衣。

哈斯格日乐正在演示民族服饰制作流程

  鄂温克族是中国人口较少民族之一,约有3.08万人。鄂温克族自治旗今年迎来成立60周年。

  20世纪80年代末,心灵手巧的哈斯格日乐被朋友推荐到天津一所职业学院,学习服装设计和制作技艺。一年半后,她以优异成绩毕业,熟练掌握鄂温克族、达斡尔族和蒙古族传统服饰制作工艺。

  1997年,哈斯格日乐离开牧区,在城镇租房,制作、销售民族服装。然而,2010年的一场突发脑梗和2012年的心梗,让这个独自抚养女儿的单身母亲欠下了四五十万元外债。

  2016年,哈斯格日乐享受精准扶贫政策,免费入驻当地民族文化产业创业园,并得到6万余元各类帮扶资金,购买平缝机、锁边机、熨烫机等10多台设备,还添置不少布料。

  哈斯格日乐说,前来定做民族服装的顾客数量稳定,一个月做十二三套,每年还给就业培训班讲两三次课,一年收入近10万元。

  她先后教过300多名学徒,有8人自主创业。对经济困难的学徒,她免费提供食宿。

  “服装店现在有18个徒弟,忙的时候她们每月能挣四五千元钱,淡季月收入也能上千元。”她说。

哈斯格日乐与她的学生们合影

  在哈斯格日乐的家乡伊敏苏木红花尔基嘎查,一间由活动室改造而成的民族服饰加工车间7月投入使用。这处200平方米的车间内,摆放着旗就业局免费提供的12套设备。哈斯格日乐常来这里讲课。

  红花尔基嘎查驻村工作队队长阿其拉图说,参加培训的牧民很踊跃,目前有36人报名,计划分三期培训,第一期培训班有12名学员,还未结业,不少人就能做出像模像样的民族服装了。

  47岁的学员娜仁其其格是建档立卡的精准扶贫对象。“以前只会喂牛、做家务,在培训班学了十多天,能剪裁、缝纫了。”她说,以后又多了一个增收渠道。

来源:新华社

相关文章

快讯

热榜

  • 品牌
  • 招商
  • 专题
  • 展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