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童装天地 > 面料辅料 > 柯桥轻纺城发展历史--五次革命 奠定了今天绍兴柯桥轻纺城纺织大市的基础

柯桥轻纺城发展历史--五次革命 奠定了今天绍兴柯桥轻纺城纺织大市的基础

  绍兴-柯桥,中国生产规模最大、产业链最完整的纺织产业集群!目前已基本形成了

                                                                     

     

  绍兴-柯桥,中国生产规模最大、产业链最完整的纺织产业集群!目前已基本形成了上游的PTA、聚酯、化纤;中游的织造、染整,后加工;下游的服装组成的完整产业链。

  这些内在紧密联系,频繁互动的行业及其所属的企业构成了一个庞大纺织产业集群,成就了绍兴柯桥轻纺城二十多年跨越式的发展。

  从绍兴纺织业的发展历程看,主要是“五次革命”奠定了今天绍兴纺织大市的基础。

  第一次革命“化纤”革命,也称为面料革新。80年代初期,绍兴的桑蚕产量远远不够;国家实行原料配给织棉布,只有化纤原料不受国家计划限制,而且“的确良”化纤类的面料十分紧俏,又无需凭票购买,绍兴的企业家在这个市场缝隙中抓住了历史性机遇,大量进口化纤设备,服装也由棉花为主逐渐转变为化纤为主,大批乡镇企业迅速崛起。

  短短几年时间,绍兴以化纤为主的纺织工业已初成气候,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绍兴年产化纤纺织品已经超过亿米。

  图片来源:百度图库

  第二次革命“市场”革命,轻纺城崛起。1985年“的确良”面料因为价格便宜,结实耐用等优势,深受人们所喜爱,在绍兴这片热土瞬间遍地开花,大批乌篷船载着客商到柯桥附近各个乡镇企业去买布,柯桥面料交易就这样逐步形成。

  1987年前后,绍兴纺织工业出现“增产不增收”的尴尬局面,绍兴人意识到:流通跟不上生产,市场销售方式停留在“摆摊叫卖”的原始方式,不可能有大的发展。于是,1988年10月1日,在政府部门的牵头下,柯桥轻纺市场(中国轻纺城)应运而生,几经扩建,已发展成为亚洲最大的纺织品贸易集散中心。

  另一批专业市场,如纺织原料市场、服装市场、鞋革市场、皮件市场、小商品市场、服装辅料市场、装饰材料市场等也迅速在中国轻纺城内及周边地区崛起。全市65%以上的纺织产品通过这里走向全国,走向全世界,并集聚了巨大的资金流、信息流和技术流。

  图片来源:百度图库

  第三次革命“体制”革命,也就是乡镇企业的股份制改造。早在1993年,绍兴就开始探索以股份合作制为主要内容的乡镇企业产权制度改革。

  1998年前后推动了股份制“二次改革”。“两次改制”为绍兴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显著提高了企业决策能力和快速应变能力,也大大增强了纺织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活力,目前全市乡镇企业改制面已经超过99%。

  图片来源:百度图库

  第四次革命“无梭化“”革命,生产技术革新。1992年到1996年,绍兴纺织集群进入大发展的时期,由于受韩国、台湾等进口高档纺织对纺织品市场的冲击,大量进口面料充斥整个中国轻纺城,而本地面料却无人问津,绍兴轻纺业面临危机。主要原因在于国内外企业的装备和技术差距,国外纺织企业已实现无梭化,印染采用电脑分色制版,而绍兴全是有梭织机,印染全是手工分色描稿。

  邓小平同志南巡谈话后,全国掀起新一轮改革开放高潮,于是从1995年起,绍兴发动了一场“无梭化”革命,大量引进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织造、印染设备,无梭化革命风起云涌,一度出现了纺丝、织造、印染设备进口热,三年中淘汰了4万台有梭织机,引进了2万多台无梭织机,使无梭化率达到50%以上。这是绍兴纺织发展史上一次脱胎换骨的革命,绍兴的纺织企业装备水平一下子达到90年代中期世界发达国家水平。

  图片来源:百度图库

  第五次革命“外贸”革命。1998年,受东南亚金融风波影响,绍兴市纺织业受到沉重打击。几经市场洗礼的绍兴人从全球范围的比较中找到了症结:绍兴的纺织品出口率太低,仅3%。当年,政府适时出台了鼓励扩大自营出口的一系列配套政策。企业也看到了“提高产品档次,打向国际市场”的巨大商机。一时间,纺织企业中掀起了“外贸”革命。

  1998年至2003年,全市纺织品自营出口年均增长速度超过50%。在国内纺织行业不景气的情况下,绍兴纺织业依靠开拓国际市场,保持了生机和活力。

  图片来源:百度图库

  通过“五次革命”,经过20多年发展,柯桥中国轻纺城已成为目前亚洲最大的轻纺专业市场,轻纺产品总销售额占全国的1/3。名列全国10大专业批发市场第2位。全球每年有四分之一的面料在此成交,与全国近一半的纺织企业建立了产销关系。

     

     

来源:中国纺织网

相关文章

快讯

热榜

  • 品牌
  • 招商
  • 专题
  • 展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