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以Zara、H&M为代表的快时尚遭遇史上最大危机时,国内的服饰产业也开始感到警惕。
据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同比增长8.4%至19853元,其中人均衣着消费支出增长4.1%至1289元,但占人均消费支出的6.5%,低于2017年的6.8%。
不过,得益于天猫、京东等电商平台的不断成长,以及国际奢侈时尚品牌对线上渠道的重视,去年中国网上零售额大涨23.9%至9万亿元,其中服饰零售额同比大涨22%。有分析人士指出,这意味着不论 “看”还是“买”,线上已成为中国消费者服装购买过程中最重要的渠道。
另据腾讯数据实验室统计,2016年起中国服装零售额的增幅就放缓至单位数,2018年服装类零售额同比增长7%至1.5万亿元,而2017年的增幅为8%,人均服装年总花费最多的价格区间为1000至3000元,仅13%的人在这方面的年均总花费超过8000元,在服装方面开支最多的仍是一线城市消费者。
有分析认为,国内服装行业增长放缓的背后是年轻消费者正变得越来越精明,虽然该群体不再只认国际品牌,但对产品本身的质量和性价比却愈发看重。受此影响,国内服饰品牌去年的日子并不如预期般顺利。
据国内相关机构统计数据,沪深两市纺织服装上市公司2018年前三季度业绩整体增幅有所放缓,包括海澜之家、森马服饰、拉夏贝尔、美邦服饰、太平鸟、朗姿股份和地素时尚在内的29家沪深服饰企业期内的总营收同比增长7.46%至903.27亿元,净利润增幅则不足1%,增长0.28%至103.88亿元。2017年前三季度,全国88家纺织服装上市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增长15.3%,净利润则同比上涨10.3%。
其中,国内最大的男装集团海澜之家在去年前9个月的收入同比增长4.53%至130.42亿元,净利润上涨4.66%至26.28亿元。另一个以男装为主营业务的服饰集团雅戈尔前三季度收入则同比大跌35.9%至47.31亿元,净利润大跌12.58%至23.41亿元。
不过业界依然看好男装市场增长潜力,去年江南布衣、MO&Co.母公司EPO和拉夏贝尔等以女装为主的集团先后推出男装品牌或加大对男装业务的投资。江南布衣新推出的男装品牌SAMO目标消费者为职业男性,EPO推出的COMMON GENDER则将目光瞄准更加前卫的年轻消费者。
有分析指出,这也意味着国内男装市场竞争将日趋激烈。在互联网和科技的高速发展下,中国新一代男性消费者逐渐形成时尚观,愈发重视个人的穿着打扮和形象,国外品牌纷纷盯上这一领域加速扩张。本月初,瑞典快时尚巨头H&M旗下高端品牌COS更把全球首家男装旗舰店选址北京。
女装行业的业绩表现则喜忧参半。引入医美业务的朗姿股份和收购韩国女装品牌TEENIE WEENIE的维格娜丝集团去年前三季度的净利润增幅分别高达80.58%和141.37%。日播时尚前三季度净利润则大跌53.64%,女装巨头拉夏贝尔前三季度的营收和利润也双双下滑。
于去年上市的Dazzle母公司地素时尚前三季度营业收入同比增长6.37%至14.71亿元,净利润上涨25.28%至4.5亿元,扣非净利润则同比减少4.75%至3.57亿元。安正时尚去年第三季度收入增长16.66%至11.62亿元,净利润增长20.69%至2.47亿元。
随着运动休闲风格回潮,太平鸟、美邦服饰等以休闲服饰为主的集团成为大赢家。美邦服饰在2018年前三季度不仅收入录得24.86%的显著增幅,净利润涨幅更高达132.31%,主要得益于该集团近年推行的品牌升级和渠道升级战略。
上市一年多的太平鸟服饰也在不断拉近自身与年轻消费者之间的距离,无论是与可口可乐的联名还是最新与宝洁集团旗下品牌进行的跨界合作,都为其在年轻消费群体中赢得高度关注,已被公认为国潮品牌,并成功登上纽约国际时装周舞台。去年上半财年,太平鸟服饰收入同比上涨12.41%至31.69亿,终于走出“门店亏损”的阴影。
同样登上纽约国际时装周的李宁也被视为去年中国服饰行业的赢家之一。在截至去年9月30日的第三季度内,李宁零售及批发渠道分别均录得高单位数增长,电商业务同比增幅录得30%至40%。
值得关注的是,尽管去年Nike、adidas等运动品牌业绩表现充满变数,但其在中国的代工厂申洲国际并未受到太大影响,据福布斯官网最新数据显示,申洲国际老板马建荣目前身价为70亿美元约合480亿人民币,成为国内服饰零售行业首富,在总榜中排名第196。
有业界人士表示,面对经济压力的不断增加以及竞争愈发激烈,国内服饰行业的运行质量急需提升,将从原来的数量型、规模型向质量型、效益型转变。与此同时,国内服饰集团要重视社会责任,可持续发展已是全球共识,这是一个品牌赢得消费者重要基础。
来源:全球纺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