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童装天地 > 即时新闻 > 彩妆模特引热议 Zara创造的“财富帝国”

彩妆模特引热议 Zara创造的“财富帝国”

40多年后,ZARA已经不再是当时势不可挡的年轻品牌,而今当它遇到全新的技术和全新的消费者,到底会碰

  就在昨天(2月15日),服装巨头ZARA因为一张照片登上了微博热搜第一。

  事件起因是ZARA在微博发布新彩妆产品宣传,其中中国模特李静雯满脸雀斑的照片引发争议。有网友评论称这是在刻意丑化亚洲女性,也有网友表示这很真实自然,之后在网络上掀起了一阵讨论的热潮。

  之后ZARA回应称,没有刻意丑化亚洲女性,宣传面向全球不是针对中国市场,模特是西班牙总部选的,审美观不同,照片也没有经过任何修饰。

  随着舆论的发酵,很快ZARA这家老牌服装商也被推到大众眼前。它上一次出现在大众的视野里,还是因为抄袭其他品牌的产品被要求赔偿的新闻。

  而大众对ZARA这个品牌的了解,大部分也与它在业界流传的“抄袭神话”有关,对于ZARA来说,“抄”就是一切制胜的法宝,——“我们不引领潮流,只想做时尚的搬运工”!

  丧心病狂式“抄袭”的ZARA,是如何赢得市场的

  ZARA,1975 年成立于西班牙,是全球排名第三、西班牙排名第一的服装商。

  而今,它已经在87个国家开了超过两千多家店,近几年来更是称霸快时尚,远远甩开优衣库、H&M以及Topshop这些竞争对手,也被称为“快时尚之王”。

  当你走进了ZARA的店铺,就像走进微型四大时装周秀场,它集结了各大品牌的最新秀场单品,有些甚至和大牌们同步发售。根据观察,ZARA店铺的衣服,每两三周就换新一次,款式丰富。

  在这背后,是ZARA令人咂舌的商业速度。根据资料显示:ZARA可以做到每20分钟设计一件衣服,每年设计出25000件以上新款,“7天生产、14天下柜、30天上柜”的速度令人侧目。而要做到如此之快,“抄袭”成为了很自然的选择。

  40多年来,ZARA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抄袭,大牌们几乎被抄了个遍。

  ZARA有600多名专职设计师,整个设计师团队庞大且年轻,平均年龄为 25 岁左右。这些年轻人常年穿梭于全球时尚场所,无论是LV,CHANEL,还是耐克阿迪,所有优秀的服装品牌,只要推出新款,他们的设计师就会立刻冲上去,以最快的速度抄过来,投入批量生产并以平民价格卖出,逮谁抄谁。

  要抄哪款新品,则是由数据决定。设计师们从每天的数据反馈中得知哪款卖得好而哪款滞销,并以此为导向设计接下来的新款。

  被ZARA看上的新品,从设计到生产再到销售点只需要4周的时间,而普通时尚品牌最快也需要9周时间。

  ZARA没有选择在设计创新方面下功夫,而是通过多种渠道模仿国际一线大牌的最新款式。这些时尚大牌能成为行业标杆引领世界潮流,它们的路是经过多次探索和尝试的,是走得通的,模仿优秀同行让ZARA模式的成功率大大增加。

  让大牌们更加抓狂的是,ZARA几乎很少打广告,却斥巨资挨着LV、香奈儿等奢侈品牌开店,这让同行们都愤恨不已。

  “快速仿制+平价销售+快读迭代”,这是ZARA一诞生就拥有的品牌基因。相对于其他快时尚品牌,ZARA能更好更快地控制整个流程(从市场调研到设计、打板、制作样衣、批量生产、运输、零售)。

  不仅如此,ZARA连中国的产品也没有放过。它曾经出过一款竖条纹购物袋,与时尚品牌Balenciaga推出的产品非常相似,而这个设计灵感统统来自于中国春运特供~~

  虽然各大快消品牌都在力争以最低成本、最快时间把时尚传递给消费者,但抄袭的路上ZARA可谓一骑绝尘,其他快时尚品牌完全无法超越。正是ZARA创造了“唯快不破”的商业神话,以“大牌的设计,低廉的价格”喂饱了大众消费者。

  其实在时尚界,抄袭之风盛行已久,美国快时尚品牌Forever 21和奢侈品牌Gucci也曾因此对簿公堂。但是ZARA能在快时尚行业始终占据领头羊的位置,绝对不仅只是因为“抄袭”那么简单,多样化的品牌战略才是推动它飞速前进的动力:

  小批量生产,“饥饿”疗法的实施

  与其他服装零售商相比,ZARA每一款服装的生产数量都非常小,这就人为地创造了一种稀缺。越是不容易得到的,就越能激发人的购买欲望。

  ZARA执行永远“缺货”的策略,对于同一种款式的服装,零售店的库存一般只有几件。这种稀缺性策略大大促进了顾客的购买决策和购买速度。

  多款式上新,拒绝“审美疲劳”

  ZARA不追求每种款式生产更多的数量,而是注重款式的多样性,和竞争对手相比,ZARA能在流行时装上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选择。

  ZARA的专卖店每周供货两次,从不对已售完款式重复订购,商店每隔3-4天会全部更新陈列。频繁的更新和更多的选择,造就了ZARA独特的吸引力,大大增加了顾客对品牌的偏好与忠诚度。

  一个价值700亿美元的“财富帝国”

  当然,能让ZARA一直肆无忌惮地抄袭大牌,不惧侵权赔偿的终极原因,还是与其惊人的销售业绩分不开。

  2015财年(截至2016年1月31日),ZARA的销售额达到了209亿欧元,这也是ZARA的母公司Inidtex集团收入首次超过200亿欧元。可以说,ZARA是Inidtex集团的顶梁柱。

  2015年10月,Inditex市值进入1000亿欧元俱乐部,仅次于全球最大的奢侈品集团LVMH。2018年5月,福布斯公布2018年度全球最具价值品牌排行榜,ZARA位列第46位。

  2015年10月23日,ZARA创始人(Inidtex集团创始人)阿曼西奥•奥特加的净资产因Inditex股票大涨而水涨船高,首次超过比尔•盖茨登上世界首富的位置。这是一次流星划过天空般的超越。《福布斯》评价称:“这也是传统服装业在与科技大佬漫长PK道路上的首次逆袭”。

  2016年9月,受到Inditex集团股价劲升2.51%的刺激,奥特加凭借795亿美元的资产,再次超越比尔盖茨(784亿美元),成为世界首富。

  2017年8月末,根据福布斯实时富豪榜,时年81岁的奥特加两度超过微软创办者比尔·盖茨,成为全球首富,资产值达850亿美元。

  2017年9月初,历史再次重演。这已是奥特加第5次登顶首富宝座。奥特加多次问鼎世界首富,虽然是昙花一现,但也让世人见识了奥特加的财富实力。

  而到了2018年的全球亿万富豪榜中,奥特加的财富值缩水到700亿美元,仅居第六位。在这背后,是奥特加商业帝国的危机凸现。

  2018年前三季度,ZARA母公司Inditex集团收入同比增长为3%至184亿欧元,就在2017年,同期这个数据还是10%。

  作为Inditex集团的主要营收来源,ZARA的业绩增速大幅放缓是“帝国”危机最直接的原因。2018年上半财年内,ZARA销售额同比增长2.2%,而去年同期这个数据为11%。

  与此同时,如暴雨般的关店潮也袭向ZARA,其在纽约的首家门店于2018年9月关店。

  在中国也如此,位于成都市区核心地段总府路乐森购物中心的ZARA旗舰店正式关闭。 这家开业于2011年底的门店,是ZARA在中国开设的第一家以全新店铺形象打造的门店,也是昔日中国区最大的一家旗舰店。

  按照他们自己的说法,现在ZARA正在承受来自其他网络零售商们的巨大竞争压力,遭遇转型阵痛期。

  服装巨头的危机和生机

  业绩增长放缓敲响警钟,ZARA不得不采取措施,寻找新的增长点。

  他们首先做的,便是打破“从不请代言人”的传统,在去年9月启用了吴磊与周冬雨作为大中华区品牌形象大使,通过明星带货、粉丝效应,将流量转化为销量。

  要知道,其母公司Inditex旗下,包括ZARA、Oysho、Massimo Dutti等在内的八大品牌,也几乎从未在中国市场请过代言人。

  同时,这家老牌企业也开始押注新零售。同样是在去年9月,ZARA中国首家新零售概念店落户上海时代广场。

  这家店纯粹为电商业务设计,以快闪店形式呈现,消费者需要下载APP完成试衣、购物,并且无法在现场获得商品,所有订单将通过电商渠道进行配送。

  为了深入消费群体,ZARA也玩起了AR技术,消费者通过手机选择产品让模特试穿,然后通过店内传感器投射在AR购物窗,意在吸引更多年轻用户进店消费。

  包括这次引战的源头,也是由于ZARA意图进军彩妆业务。从去年ZARA发布了首款唇膏系列开始,它正在一步步加码美妆业调整战略布局。

  为了让ZARA再次狂奔,品牌方使出了各种杀手锏。只是能不能奏效,现在还不能下结论,还得看消费者愿不愿意为其买单。

  当年的ZARA,可谓是服装行业的颠覆者,在顶级服饰和大众品牌中独辟蹊径,完全打破了传统服装品牌惯例的运作模式,才能飞速成长为快时尚中的头牌。

  40多年后,ZARA已经不再是当时势不可挡的年轻品牌,而今当它遇到全新的技术和全新的消费者,到底会碰撞出什么样的火花,现在一切还有待时间的检验。

来源:投资界  作者:创业邦

来源:中国服装网

相关文章

快讯

热榜

  • 品牌
  • 招商
  • 专题
  • 展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