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8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2019年要“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增强消费能力,让老百姓吃得放心、穿得称心、用得舒心”。“衣食住行”,“衣”字在中国13亿人民心中永远排在第一位,纺织产业只要围绕老百姓的“穿得称心、用得舒心”做足文章,仍将是实体经济中的“绩优股”。
本文将以沭阳纺织产业园区发展为例,谈一谈对于“纺织产业发展对强大国内市场、促进消费升级的作用”的一些认识和实践。
石敬峰
纺织产业既是沭阳的传统产业,也是优势产业,更是沭阳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导产业。近年来,沭阳在中纺联及社会各界的热切关注和大力支持下,坚持“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理念,集中力量、集聚优势、集成政策,全面聚焦,沭阳纺织实现了企业从少到多、产业从弱到强、品牌从无到有、发展从跟随到引领,走出了一条具有沭阳特色的发展之路。
目前,全县拥有纺织类规上企业130多家,主要涉及包覆纱、家纺、智能针织三大版块,形成了涵盖“机械装备—纺丝—加弹—织造—印染—成衣”等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2017年,全县纺织产业实现开票销售85亿元,2018年实现120亿元,开票销售同比增长41.2%,实现了大环境条件下的小阳春,总量位居苏北前列,为全县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沭阳先后荣获“全国纺织产业转移示范园区、全国纺织产业结构调整突出贡献奖、全国纺织人才建设先进单位、中国包覆纱产业基地、中国智能针织产业创新奖、国家智慧型纺织园区试点、国家遮光提花面料开发基地、国家室内空气净化面料开发基地”等称号,纺织产业正由“跟跑、并跑”向“领跑”华丽转型,“沭阳纺织”已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区域品牌。
围绕纺织产业园区打造,沭阳重点做了这几项工作:
坚持项目为王,突出招大培优,让强市场、促消费体现在高品质项目上。强市场、促消费是纺织行业当前的主题。实现纺织产业健康发展,增量高端是发展方向,存量提升是基础,必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在增量上,沭阳按照“聚焦主导产业、引进重特大项目、突破外资企业,培植优势板块,打造产业集群”发展思路,精准编制产业链条图和招商线路图,组建专业招商队伍,全面聚焦国内外500强、央企、国企、上市公司和行业领军企业,以高质态项目推进强市场,促销费。仅2018年,沭阳就新引进了投资40亿的中纺一统、投资30亿元的恒能家纺、投资10亿元的布拉芙纺织等30多个质态优、前景好的亿元以上纺织类项目。如落户沭阳家纺特色产业园的江苏恒能家纺新材料有限公司,由浙江昊能科技投资30亿元兴建,主要生产加弹丝、窗帘布、沙发布、墙布等家纺面料。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年可生产各类高档家纺面料15亿米,产值可达70亿元。目前,首期30万平方米厂房正在建设,预计上半年建成投产。
在存量上,突出生态化、智能化、效益化“三化”导向,通过兼并重组、技术改造、股改上市、规模发展、成果转化等措施,推动存量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例如,中国家纺协会副会长单位江苏红柳集团立足规模发展,在沭相继兴建了红柳纺织、陆亿纺织、红柳织造等3个项目,协议总投资近15亿元。素有“提花机之王”的山东宋和宋公司在沭兴建的江苏宋和宋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拥有30多项国家专利和软件著作权。目前,公司生产的全自动电子提花机,总体销售额和规模都处于国内行业前列。
坚持集约集聚,突出产业特色,让强市场、促销费体现在高新化产业上。当前,园区发展同质化竞争已经严重制约园区高端化发展,没有特色就没有竞争力。沭阳按照“园区产业化、产业特色化”的思路,全力推动产业集群集聚发展。
强化规划引领,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着力在主导产业上“做加法”,补齐短板、拉长链条,以龙头带集聚,以协同促集群,不断膨胀优势产业规模和影响力。2018年,沭阳委托武汉纺织大学、东华大学、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产业转移办公室、中国针织工业协会包覆纱分会等单位,做了个千亿级特色家纺产业园规划。该产业园按照“产业集聚、布局集中、资源集约”发展思路,把智能窗帘、布艺家纺、功能家纺、时尚家纺等作为主攻方向,附以大数据、物联网和智能管理,推动全县纺织产业向高附加值的家纺特色时尚产业方向转型。预测到2020年,沭阳纺织产业总产值将达300亿元左右,到2025年达到800~1000亿元规模。
建设特色园区,立足生态+特色,沭阳于2016年3月开工建设了全国首个智能针织园区——“沭阳智能针织产业园”。产业园以“未来针织靠智能,智能针织看沭阳”为发展定位,以“设计智能、设备智能、产品智能、物流智能、管理智能”的“五个智能”为突破口,全力打造智能化园区。目前,该园一、二期24.5万平方米的厂房及配套用房全部投入使用,吸引中纺一统、西南智能纺织、达丽纺织、衣道科技等9家企业入驻,成功入选“国家智慧型纺织园区试点”、“2018丝路经纬行业影响力产业园区榜”,获批省级科技产业园。
坚持创新驱动,按照“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原则,鼓励引导区内企业做好科技创新工作,抢占行业话话权。目前,区内拥有纺织类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3家,省名牌产品5个,省级以上研发机构12个,市级以上智能车间8个,嘉德纤维、月源纤维等企业成为全国包覆纱进出口贸易单耗标准和行业标准制定单位。与国内纺织知名高校东华大学、武汉纺织大学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分别成立东华大学沭阳技术转移中心、武汉纺织大学沭阳智能制造研究院和研究生工作站,在新产品开发、平台建设和人才培养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支持。比如,总投资10亿元的江苏腾盛纺工集团,是一家专业从事提花窗帘及无缝墙布的研发、生产、销售及服务一体化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公司先后与东华大学、天津工业大学、江南大学等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拥有国家专利900多项,其中与天津工业大学联合开发的光触媒窗帘和负氧离子墙布新产品,对甲醛、苯、氨等室内有毒有害气体有超过80%的净化率,且能够24小时持续循环净化,让居住空间拥有森林般清新干净的空气。
坚持完善配套,突出承载能力,让强市场、促销费体现在高品位平台上。产业发展离不开基础设施的支撑和保障。沭阳始终把基础设施配套服务作为“强区工程”来做,园区项目承载能力不断提升。
加强硬件配套,统筹做好产业园区规划、区域环评、产业孵化园、道路管网等基础性工作,入驻项目全部按“九通一平”标准供给(“九通”即通道路、雨水、污水、自来水、天然气、电力、电信、热力及有线电视管线,“一平”为土地自然地貌平整)。做足集约文章,树牢“两山”理念,推进区内企业向绿色化、清洁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出台专项政策鼓励企业扩大投入,走集约节约发展之路,推动“机器换人”、“腾笼换鸟”、“电商换市”,以“含绿量”来提升发展的“含金量”。如对新认定的国家、省智能车间项目分别给予500万元、30万元的奖励,对智能化技改项目按传统产业技改标准提高1个百分点执行。江苏红磨坊纺织品有限公司去年投资5000万元新建了智能化车间,引进高速智能经编机300余台套,公司实现销售收入同比增长近50%。
强化要素供给,人力资源上,全县拥有城乡富余劳动力30余万人,在外务工急待回流熟练工28万人;拥有各类职业技术培训机构135所,年培训能力达8万人,可以为企业提供充足的“技术蓝领”。
土地指标上,每年新增建设用地指标都在3000亩以上,6.4万元/亩的工业用地挂牌底价。特别是今年,我们在沭阳临港新城产业园规划了2~3平方公里纺丝加弹产业园,该园区距连云港徐圩港区仅40公里,货物可通过宿连航道直达,地理优势得天独厚(2018年消耗长丝50万吨,今年能达到80~100万吨),长丝市场需求旺盛,为长丝加弹规划的产业园区,可就近满足其市场消费,这也是2019、2020年重点聚焦招引的项目。
环境容量上,区内4个污水处理厂先后投入运行,横跨沭阳东西的国家级排污通道——新沂河北偏泓也为全县纺织工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环境容量。
坚持优质帮办,突出精准高效,让强市场、促销费体现在高水平服务上。服务是发展的软实力和竞争力,也是一个区域经济的生产力和吸引力,特别是经济下行的风险,必将给企业带来更多的问题,更需要政府真情用心服务,提供“暖心”环境。
优化政务服务,以“环节少、路径短、审批快、服务好”为目标,大力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切实帮助企业减负。通过“多证合一”“3550”“不见面审批”等放管服改革措施,实现开办企业3个工作日、不动产登记5个工作日、办理施工许可50个工作日完成。去年,原属于省、市审批的项目立项、环评等202项行政审批事项,直接下放到沭阳国家级经开区,大大方便了企业。推行水气热大用户合同交易和企业直供电,每年降低企业成本近亿元。
加大政策扶持,出台《关于进一步促进工业企业转型升级、推动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成为扶持企业发展的“沭阳黄金37条”,例如新落户企业,可享受设备奖励10%、贷款贴息300万元等政策,外资项目除享受以上政策外,还可按年度实际到账额给予10‰的奖励。已落户企业,可享受技术改造、提档升级、科技创新、融资渠道、绿色发展、要素配置等专项扶持,补助累计可达1000万元。2017年累计兑现工业企业扶持资金6.74亿元,2018年达10亿元。
强化帮办服务,坚持“有求必应、无事不扰”服务理念,始终把客商当好朋友、好搭档,情感上贴近、工作上务实、力度上精准,真正把当好“店小二”理念融入血脉中。推行引资单位亲情帮办和经开区专业帮办“双轮驱动”,坚持“保姆式”与“月嫂式”服务相结合。“保姆式”服务就是常规性帮办,“月嫂式”服务就是点对点,围绕企业需求做好“望闻问切”,点对点解企忧,用我们的真心、诚心、细心、耐心换得企业家的放心、省心、舒心、开心,让沭阳经开区成为客商向往、留恋、可托付终生的一个高品质园区。
当然,如何推动纺织产业发展与“强大国内市场、促进消费升级”深度融合,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以上仅是沭阳目前的一些做法和体会。推动纺织高质发展,满足消费需求,永远在路上。
来源:中国纺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