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童装天地 > 面料辅料 > 《政府工作报告》为现代职业教育划重点,纺织技能型人才更有奔头

《政府工作报告》为现代职业教育划重点,纺织技能型人才更有奔头

  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特别提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既有利于

  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特别提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既有利于缓解当前就业压力,也是解决高技能人才短缺的战略之举。我们要以现代职业教育的大改革大发展,加快培养国家发展急需的各类技术技能人才,让更多青年凭借一技之长实现人生价值”。

  纺织行业为我国解决了大量的就业,随着新型技术的快速发展、生产效率的不断提升,行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量培养和吸收适合的人才,正是符合李克强总理关于多管齐下稳定和扩大就业的报告精神要求。

  工匠价值须提升社会认知度

  全国人大代表、石家庄常山北明科技有限公司织造车间挡车工冯丽朝认为,随着纺织工业以科技、品牌、人力资源建设等为主要方向的转型升级不断深入,企业要提高单品利润、扩大销量、增强市场竞争力,就越来越需要一支知识性、技能型、创新型的劳动大军。但现状是,只有很少一部分人有机会系统地学习专业技术,很难适应市场订单的多变性。因此,要使纺织工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和就业,必须认真贯彻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所讲述的“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加快培养国家发展急需的各类技术技能人才,让更多青年凭借一技之长实现人生价值”。

  对于纺织企业人才的培养,全国人大代表、江苏阳光集团董事长陈丽芬认为,要建立培育工匠精神的长效机制。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对于提升我国产品质量、建设质量强国和制造强国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要使“工匠精神”真正得到弘扬,陈丽芬认为,首先要充分体现工匠价值,不能因为市场过度追求低成本低价格,导致制造企一线技工工资无法大幅提升,优秀工匠的价值得不到充分体现;其次要有效落实工匠制度,把工匠制度落实到我国现有的职业资格目录人才评价体系中去,使企业高技能人才水平得到有效认定,在国家的税收、信贷等方面的激励政策来调动企业培养工匠的积极性;从而把工匠文化普及开来。

  增强工人获得感与幸福感

  培养人才的同时是要留住人才。冯丽朝认为,必须提高产业工人的待遇,鼓励和支持工人向高技能人才迈进。全国人大代表、咸阳集团一分厂赵梦桃小组组长何菲对高温、高湿、高噪音的工作环境深有体会。“要让‘劳动光荣,工人伟大’焕发出生命力,不能让它遥不可及,更不能成为一句空话。”何菲说。

  近几年纺织行业招工难、留人难问题一年比一年突出,要解决这一问题,何菲建议,第一,进一步增强工人的职业获得感、幸福感,提高工人待遇刻不容缓,在稳定技术工人队伍方面,提高技术型人才的收入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要让技术工人成为受社会尊重的群体。企业要想真正赢得年轻人的青睐,就必须改变待遇低、强度高、保障少的现状。第二,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建议国家出台相关政策,加大对高技能人才的奖励力度,既有物质奖励,精神方面也应给予充分认可,要在全社会加大对高技能人才的宣传力度,积极为技术工人提供成长、成才、实现价值的发展空间,让技术人才感觉自己“有奔头”,使他们更好地立足本职、钻研技术、多做贡献,为技能型人才营造良好的成长氛围。

  用制度保障“工匠精神”传承

  要培养人才、留住人才,必须有具体的制度和标准。

  陈丽芬建议,第一,要把弘扬“工匠精神”上升到企业市场准入高度。在制造业企业中设立国家工匠型企业,并制定《工匠型企业认定管理办法》,根据企业高技能人才占比、企业对高技能人才培养投入、质量管理等指标,制定工匠型企业认定标准。对于获得工匠型企业认定的企业,国家要采取税收减免、股权激励、金融保险、出口信贷等多种政策措施,鼓励和支持企业承担工匠培养的主体责任;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和行业协会建设一批技能大赛实训基地,使更多优秀高技能人才脱颖而出,对成绩优异的选手以及培养出高技能选手的技术专家和教练给予相应奖励,要在相关政策指导意见的基础上,最终建立起健全的制度体系,用制度来保护和促进“工匠精神”。

  第二,要建立多元化的技能人才评价体系。要鼓励行业协会、企业和院校根据行业发展现状、今后的发展趋势以及技能人才的结构特征,结合企业或行业的生产服务实际,建立多元化技能人才评价体系,加快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激发技能人才创新活力。

  第三,加大弘扬“工匠精神”的宣传力度,在全社会加强舆论引导,转变“重装备、轻技工;重学历、轻能力;重理论、轻操作”的观念;要通过学校教育,培养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择业观;要提倡青少年走进生产一线,了解一线技术工人,以此带动社会形成尊重一线技术工人的氛围,使其有希望、有尊严;让越来越多的“能工巧匠”从幕后走到台前,使“工匠精神”的价值观在全社会特别是青少年心目中受到推崇。

  完善职教培训体系

  坚守在纺织一线工作岗位28年的全国人大代表、兰州三毛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纺纱厂细纱工范冬云,对《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既有利于缓解当前就业压力,也是解决高技能人才短缺的战略之举”感触很深。

  她说,当前纺织工业面临严峻复杂的外部环境,要想持续发展下去,必须加强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优化人才管理体系、完善人才服务体系。第一,在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方面,要加强纺织行业职业教育、继续教育和普通教育的有机衔接,建立区域、领域广泛覆盖的职业教育培训体系。第二,充分依托国家和行业重大科研及工程项目,加强培养行业科技领军人才。推进职业技能培训市场化、社会化、多元化发展;同时,优化人才管理体系,优化人才成长环境,完善科研人员收入分配政策,推行科技成果处置收益和股权期权激励制度,通过改善和提高员工待遇,提高人力资源队伍稳定性。第三,与第三方人才招聘机构建立纺织服装高质量发展人才储备库,完善人才服务体系,建议进一步完善行业性公共服务平台的人才服务功能。通过立足行业高质量发展,优化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制定工匠评定标准,完善培养及配套激励机制。

  两会期间,来自纺织行业的两会代表围绕政府工作报告,就纺织行业如何吸引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献计献策。报告中“让更多青年凭借一技之长实现人生价值,让三百六十行人才荟萃、繁星璀璨”的描述,将是未来纺织行业的生动写照。

     

     

来源:中国纺织网

相关文章

快讯

热榜

  • 品牌
  • 招商
  • 专题
  • 展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