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日晚网红电商如涵控股正式登陆纳斯达克,证券代码为“RUHN”,发行价为12.50美元,现报9.52美元,较发行价下跌23.84%,开盘即破发。
冯敏在致辞中称:“阿里巴巴为实现如涵开创的网红生态体系提供了扎实可靠的电商基础设施。”
如涵旗下网红自带传播属性。如涵的上市网红们在微博制造了一个“网红孵化第一股如涵上市”的话题,截止发稿阅读量为2198.4万。旗下网红发博表示庆祝,如涵电商的顶梁柱张大奕更是在微博直播上市,即使是这样,如涵正式开盘后直接破发,股价一路狂跌不止。
网红经济搭载着电商的顺风车,可谓是赚的盆满钵满。头牌网红带货能力,更是超过很多大品牌的营销力,而如涵控股在国内可谓是赚足了眼球。
据招股书显示,2019年财年前9月(2018年3月31日-2018年12月31日),如涵电商GMV(成交总额)为22.11亿元,营收为8.56亿元,同比增长13.98%,净亏损0.58亿元,去年同期亏损0.26亿元。2018财年,如涵电商GMV为20.45亿元,相较于2017财年的12.36亿元同比增长65.45%。
上市之后,在股权结构上发生了一些变化。张大奕持股比例从零到13.5%,拥有2.7%的投票权,资方赛富退水,阿里、君联等都出现减持情况,
截至2018年12月31日,如涵控股旗下有113个签约的网红,粉丝达1.484亿,其中微博上有1.111亿,微淘3070万以及微信公众号670万。
成为头牌网红,几乎是凤毛麟角的事情,张大奕作为如涵电商的顶梁柱,支撑了如涵近乎一半的营收,而上市后张大奕的持股比例从零到13.5%,想必也是为了将其绑定。
另外如涵过分依赖旗下头部网红,除了张大奕、大金、满满等。但如涵签下的113位网红,都反应平平,其自我造血功能太弱,缺乏持久创造效益的能力。
尽管满满是如涵旗下网红支柱之一,据亿欧观察,2017年7月,满满曾在微博曾开过一家个人店铺,运营不到一年的时间便关闭了。
从一个素人到开店的网红,如涵需要投入大量的前期培训费用、以及网店服务费、运营成本等,此后还有网红的抽成、快递的成本、退换货成本等等,这中间所产生的成本高达营收的45%以上。
随着市场的不断发展,网红产业的门槛已越来越高、竞争压力更大、经济空间被不断压缩。对如涵而言,挑战并不止是高企的运营费用、造血能力弱。以抖音、西瓜视频等为代表的短视频平台开始瓜分网红经济所带来的流量,以及小红书等内容社交领域的营销网红,正获得更多90后和品牌的喜爱,行业竞争变得更加白热化。
但无可否认的是如涵的上市,表现出了网红在中国经济中产生了重大的意义,而网红这个职业也被更多人接受和热咳。上市后的如涵,对其自身也来说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但具体什么时候才能够真正盈利,时间会告诉我们答案。
来源:全球纺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