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以铁的手腕淘汰落后产能!”这是国务院10年前发出的强硬态度。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国务院当即发布《轻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要求在2009至2011年期间,着力解决轻工业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与矛盾。淘汰落后产能就是其中一项重要任务。该《规划》指出,我国轻工业必须加快自主创新,走绿色生态、质量安全和循环经济的新型发展之路。
来自轻工业领域的报告显示,2018年前三季度,我国轻工业规模以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14.92万亿元,同比增长6.67%;实现利润9145.64亿元,同比增长6.85%。这就说明,我国轻工业领域不仅如期完成了任务,还迎来了一个更加广阔的国际市场机遇期。
“蜂拥而上”成就“制造大国”
轻工业是我国的传统优势产业。轻工业领域包括了食品、造纸、家电等涉及国民经济分类中的21大类、69中类、213小类,涵盖了衣、食、住、行、用、娱乐等消费领域的产业组合群,是满足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民生产业,也是承启一、三产业的重要消费品工业,具有“满足内需型、出口外销型、就业支柱型、服务三农型”的四大显著特征。
新中国成立以来,由于受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封锁,我国轻工业发展十分缓慢。只能凭借原有轻工业基础,依靠前苏联和社会主义国家阵营的援助,不断吸收先进技术,逐步推动轻工业的渐进发展。50年代,轻工业部门主要以造纸、制糖、制盐等为重点,先后建立起一批大中型机械化生产企业。尤其是随着石油化工的发展,我国已能生产聚氯乙烯、聚乙烯、聚丙烯等系列制品。其中,塑料编织袋、农用薄膜和塑料鞋的产量位居世界第一。
改革开放之后,我国轻工业发展迎来了全面爆发期,可以用“一拥而上”来形容。不管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只要能引进到先进技术,政府都会支持“上马”。蓬勃发展的态势,推动轻工业产品日渐多样化,在改善人民生活、繁荣市场、扩大出口、增加国家收入、解决劳动就业、促进社会主义建设诸多方面,都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进入21世纪,我国轻工业保持了快速增长。据统计,2000-2008年按规模以上企业轻工业增加值增长了5.2倍,年均增长22.9%。2008年轻工业增加值26235亿元,占全国工业增加值的20.3%,占GDP的8.7%。2008年出口总额3092亿美元,占全国出口总额的21.7%,比2000年增长3.4倍,年均增长20.2%。出口竞争力大幅提高,我国成为全球轻工产品的重要制造基地。
与此同时,我国轻工新产品产值从2005年的3337亿元增长到2008年的近6600亿元,年均增长34.2%。家电、塑料、皮革等行业引进国外技术、关键设备进行消化吸收,形成了较强的集成创新的能力和一定的自主创新能力,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轻工生产体系。轻工业特色区域和产业集群已达到150多个,年产值约1.2万亿元,占轻工业总产值的16%左右,成为带动轻工业行业和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轻工业成为促进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特别是,我国轻工业已发展成为吸纳就业能力最强的民生产业。2008年,轻工业规模以上企业就业人数达到2042万人,占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就业人数的25%。加上规模以下企业,全行业吸纳就业人数3500多万人。众多中小企业为农民工和城市基层劳动人员提供大量就业岗位。轻工业领域70%的行业、50%的产值涉及农副产品的深加工,让我国2亿多农民直接受益,对实现农民增收、推动农业产业化、加快城镇化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金融危机”推动“振兴规划”
然而,意想不到的是,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实体经济造成巨大影响。2008年9月以来,我国轻工业出口大幅下滑、停产倒闭增加、产品积压严重、就业岗位减少、亏损面扩大。我国轻工业发展,走进了一个最艰难的时刻。
2009年2月1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轻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同期发布了《轻工业技术进步与技术改造投资方向(2009-2011年)》。国务院会议指出,在当时国际金融危机持续蔓延对我国实体经济冲击日益加深的形势下,《规划》的贯彻落实必将有助于轻工业坚定信心,加快结构调整,强化自主创新,努力开拓市场,保持行业平稳较快发展。
2010年4月6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淘汰落后产能工作的通知》,要求进一步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充分发挥法律法规的约束作用和技术标准的门槛作用,加快推进各行业落后产能的淘汰。《通知》还明确了轻工业2011年底前淘汰落后产能的任务:2011年底前,淘汰年产3.4万吨以下草浆生产装置、年产1.7万吨以下化学制浆生产线,淘汰以废纸为原料、年产1万吨以下的造纸生产线;淘汰落后酒精生产工艺及年产3万吨以下的酒精生产企业(废糖蜜制酒精除外);淘汰年产3万吨以下味精生产装置;淘汰环保不达标的柠檬酸生产装置;淘汰年加工3万标张以下的制革生产线。
造纸工业是轻工业领域污染最严重的行业之一。造纸业产生的废水如果处理不达标就排入江河中,废水中的有机物质会使鱼类、贝类等水生生物缺氧致死;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和烟尘及机械的噪声也影响工作人员和附近居民健康。当前,造纸业产能扩张速度有所放缓,环保趋严加速落后产能出清,龙头企业有望凭借成本、规模等优势带动行业快速发展。
塑料工业也是轻工业领域污染严重的行业之一。随着我国淘汰落后产能的力度持续加强,有些塑料企业主动淘汰了落后产能,提升了生产设备和工艺流程,达到了我国环保要求。有些企业去马来西亚、越南等东南亚国家投资建厂。由于这些地区经济水平相对落后,政府对企业各种标准要求相对宽松,而越南又实行低税率,种种优惠政策让这些塑料企业得以重生。
来自工信部的信息显示,我国一些重点行业淘汰落后产能的任务基本完成。数据显示,2011年-2014年,工业领域淘汰落后产能涉及钢铁、建材、轻工、食品等19个行业和8000多家企业,累计淘汰炼铁落后产能7700万吨、炼钢7700万吨、水泥6亿吨、电解铝160万吨、造纸2900万吨,不仅提前一年完成了原定的“十二五”任务,还完成了追加任务。
“智慧轻工”助推“产业升级”
对我国轻工业而言,2016年是个转折年。这一年,我国轻工业领域大力实施《中国制造2025》“三品”专项行动计划、《消费品标准和质量提升规划》等国家战略,以消费升级为导向,以创新发展为驱动,积极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
特别是,在我国“一带一路”倡议及“互联网+”等国家战略与产业政策带动下,以提供生活消费品为主要目标的轻工业体系,开始步入智能化转型升级的新阶段。
2017年6月20日,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发布“2016年度中国轻工业百强企业”荣誉榜单,海尔集团、娃哈哈集团、汾酒集团等百家轻工企业入围。
公开信息显示,在此次入围的百强企业中,最明显的一个特点,就是智能化升级的步伐明显加快。位居榜首的海尔集团,近年来探索出一条以互联工厂为核心的智能制造模式。这一模式的转型,为海尔集团带来了明显的经济效益:运营成本降低20%,产品开发周期缩短20%,产品上市周期缩短15%,产品生产效率提高了20%,产品不良率下降了10%,年产值增加10%。
这就说明,随着我国轻工业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紧抓消费升级的重大机遇,通过强化科技创新、推动“两化融合”、建设“智慧轻工”等举措,促使“增品种、提品质、树品牌”成效显著,特别是龙头骨干企业强势发展,带动产业向高层级快速跃升。
与此同时,我国轻工业产品被广泛应用于各大行业当中。而随着各行业领域的发展,轻工制造行业的市场规模也迅速扩大。如人工智能等先进科技在制造领域的深入应用,在推动轻工制造行业生产效率提升的过程中,促进了行业整体效益的增长。
中国轻工业联合会2018年发布的信息显示,截至2017年月,我国轻工行业规模以上企业115256个,累计完成主营业务收入24.3万亿元,占全国规上工业的20.8%,同比增长8.3%。我国轻工行业出口结束了连续17个月负增长的局面,较快增长。轻工行业累计出口额5998.4亿美元,同比增长8.7%,高于全国出口总额增速0.8个百分点。全行业出口总额占全国出口总额的26.5%,实现贸易顺差是全国贸易顺差的1.03倍。
据了解,我国轻工商品出口主要集中在美国、中国香港地区、日本、英国、德国、韩国、荷兰、俄罗斯联邦、越南、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皮革、毛皮制品及其鞋类制品业、家用电器业、塑料制品业、文教体育用品业、家具制造业等5个行业,各自出口额均超过500亿美元。
来源:全球纺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