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始于1987年的国美电器,与成立于1990年的苏宁电器,因相近的业务模式,一直是家电零售领域彼此竞争的对手。然而,彼时在营收上不相伯仲的两家零售巨头,如今的距离却在持续扩大。
规模的差距为营收划下鸿沟
根据苏宁易购和国美零售近三年的年报,从营收上看,早在三年前,国美零售与苏宁易购就已经不是一个量级。2016年,国美零售营收为766.95亿元,同年的苏宁易购达到1485.8亿元。双方营收有近一倍的差距。
同时这种差距正在逐年扩大。2018年,苏宁易购实现营收2449.56亿元,国美零售为643.56亿元。差距产生原因是,在苏宁易购营收持续增长时,国美零售却连续两年出现营收下滑。
与2016年相比,苏宁易购2018年营收增长64.86%,国美零售则下滑16.09%,减少了123.39亿元。
在年报中,国美零售认为营收的下滑的原因有两点:一是宏观经济较为疲软,集团传统业务收到影响;二是集团“战略转型”期导致的正常“阵痛”。
事实上,两者门店数量的差距也是导致营收不在同一量级的重要原因。截至2018年12月31日公司拥有自营门店8881家,苏宁易购零售云加盟店2071家,迪亚天天便利店加盟店112家。
国美年报称2018年新开门店602家,未披露这一年的闭店情况。然而即使不算上闭店数量,国美目前的门店数量也不超过2206家,这一门店数量甚至少于2017年苏宁易购拥有的自营门店数量。
肉眼可见的亏损扩大
比起规模止步不前,更让国美零售头疼的应该是亏损问题。年报显示,2018年,国美零售集团归属母公司拥有者应占亏损48.87亿元;2017年,国美零售同期亏损为4.50亿元。
这意味着国美连续两年亏损,且亏损正肉眼可见地扩大。
形成对比的是苏宁易购这两年净利润在持续增长。2018年,苏宁易购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33.27亿元,2017年为42.13亿元。
事实上,2016年,两家的净利润都不到10亿元:苏宁易购7.04亿元,国美零售3.25亿元。
是什么造成苏宁易购和国美零售的净利润出现“向上向下”两种情况?
对于亏损的原因,国美零售认为有三点原因:
1、2018年销售收入下滑导致综合毛利减少。年报显示,国美零售的综合毛利率由去年同期的18.26%下降1.46個百分點至16.80%。
2、整体经营费用的增加(经营费用包括营销费用和管理费用)。
事实上,这也是导致毛利率下降的直接原因之一,2018年经营费用总额为154.46亿元,同比增长14.85%。其中营销费用在销售收入中的占比,较去年同期增长了1.67%。
营销费用增长的情况下营收反而降低,也从侧面反映了国美零售2018年在营销策略的抉择上有一定程度的失误。
3、财务成本上升,同比增长了24.42%。
年报显示,财务成本主要因为银行借款及借款利息产生。2018年,国美零售计息银行借款及其他借款共118.07亿元,2017年为30.25亿元,这意味着在2018年一年,国美零售借款高达87.82亿元。
高额贷款也让国美零售仅银行利息就要付出3.41亿。
其实,苏宁易购也存在主营业务亏损的问题。苏宁易购年报显示,2018年其主要的利润来源是为“投资收益”,金额为139.9亿元,占利润总额比例100.32%。
其中处置部分阿里巴巴集团股份带来了110.12亿元投资收益。
只是,与国美零售日益严峻的亏损现状相比,苏宁易购的“日子”要好过很多。
艰难的转型能否成为救命稻草
如今,“美苏争霸”的局面不再。在新零售背景下,曾经的传统家电零售商们也纷纷走上转型的道路。
已经先走一步的苏宁易购也在加速变革。2019年,苏宁易购将加快线下门店新业态的开发布局速度;在2018年一口气开出3千多家的苏宁小店,也会继续加速前进。
同时,利用苏宁易购零售云快速抢占农村市场份额,也出现在苏宁易购的计划表中。
事实上,持续低迷的国美零售也在尝试智慧化转型,将“家·生活”整体解决方案作为切入口,从传统电器向家居、家装、家服务、百货、金融等多个领域纵深。
国美2018年年报显示,2017年国美的新业务销售占比为0.1%,到2018年的占比已经达到了4.7%。
家庭整体解决方案、柜电一体化等新业务GMV同比提升116%,并与欧洲大的橱柜厨电零售连锁品牌IXINA合作发展橱柜自营模式。
当同行们齐步走上转型之路,“家·生活”能够成为国美零售的救命稻草?一切还需要时间去验证。
来源:品牌童装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