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在中美贸易谈判以双方互加关税收场之后,盘面迎来剧烈变化,多数大宗商品集体跳水,其中表现尤为突出的是郑棉,历经连续两个跌停后,CF1909合约价格从15300元/吨附近跌至13820元/吨,短短两日下跌1480元/吨,行情变化之大超出了市场预期。不仅是棉花市场,低迷的下游消费市场也在考验着棉纺企业的赢利能力。目前,中美贸易摩擦下的企业订单情况如何?纺企又该如何应对复杂多变的贸易环境?
逆境下加速产业转型升级
据了解,今年以来,对于客户群较稳定的纺企来说,企业生产经营正常,满负荷开工。但是,随着国际贸易局势变化,市场情况进一步下跌,订单排期缩短、订单回款速度变慢、原料库存减少、产品库存略有增多。
2018年下半年以来,整个纺织产业链产销增速放缓,随着近期中美贸易摩擦的“反转”,给市场再一次带来冲击,不确定情绪弥漫。从下游终端市场来看,内外需求弱,个别企业反映,服装外贸订单有明显转移到东南亚地区的趋势,而这类订单基本很难再回流到国内。在南方个别地区,近期浆染生产线开台率不足,出现了较为特殊的“清冷”的景象。另外,许多国际品牌商对中国企业在海外设厂的要求愈加强烈。
从上游来看,纺纱企业棉花库存水平低,纱线库存高达2个月左右,纺企认为在棉花价格处于低位,棉纱价格仍旧保持坚挺时期,棉花随用随买,纱线还是具备一定竞争力,也有一些企业通过改品种做高端提升纱支减少棉花采购和纱线库存。关于订单的转移问题,企业认为转移的订单仅限于常规、中低档产品,高附加值产品仍将留在国内,并不会随着中美贸易争端的升级而流失,因此,目前市场是短期恐慌,真实需求依旧存在。
广西地区企业开工正常,生产产品以混纺纱为主,走货小批量、多批次。由于棉纺工人老龄化较为严重,企业投入大量资金,积极进行转型升级,逐渐淘汰老旧设备,更换自动化程度高的纺纱设备,减少用工。中美贸易摩擦后,下游市场悲观情绪加重,不敢下长订单,导致纺纱企业订单减少,部分跨国集团企业及时进行战略调整,将美国订单转移到国外其他子公司以应对贸易摩擦带来的不确定因素影响。江苏地区某大型企业受中美贸易摩擦及市场低迷影响,已关停部分产能或仅生产到粗纱工序,以便后期可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品种。
有企业表示,如果市场持续低迷或者中美贸易摩擦影响持续恶化,订单情况将不甚乐观,产品库存将成为企业主要负担,资金风险也将逐渐放大。多数企业认为,越是困难时期,越是机遇期,逆境下应加速整个纺织产业的转型升级,捕捉市场新定位。
订单减少棉纱库存增加
对于纱线企业来说,2019年的“金三银四”并没有想象中“旺”,当前市场需求低迷,而近期郑棉价格的连续跌停,让本就处于传统淡季的市场被悲观气氛笼罩。
据《中国纺织报》记者了解,今年春节前后国内纺织企业经营效益普遍较好,棉纱下游需求出现了小旺季,棉纱价格不断上涨,产品销售数量增长较快。其中中小型纺织企业每吨纱的利润普遍有800元左右,但从3月中下旬情况开始出现变化,需求不断下滑,进入4月更是日趋疲软,很多纺织企业库存增加。
“从棉纱销售回款方式变化就可以看出市场需求较为低迷。”山东一家纺织企业负责人表示,2018年行情不好时,棉纱销售基本是采用赊销方式。今年春节前后,随着需求好转,现金结算成为主要方式。行情最红火时,企业棉纱销售甚至采用预付款方式,需求企业不先拿出货款就得不到棉纱。现在市场需求转弱,棉纱销售又开始赊销了。
“仔细分析企业订单变动情况可以发现,长订单减少的现象较为明显。”部分纺织企业相关负责人表示,近期下游需求变差之后,很多中间商与出口商的产品销售模式也发生了较大改变。很多中间商已由原来的库存销售模式转变为订单生产销售模式,如把订单由长单变为短单,或者根据终端用户订货情况再给纺织企业下订单,中间商基本上没有库存。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棉纱需求,也令棉纱的社会库存降低。
“棉纱市场的销售压力仍在不断增大,我们企业棉纱库存已由原来7~10天的周转量增至1个月,感觉不但外需不好,现在内需好象也出现了问题。”山东夏津一家小型纺织企业负责人认为,内需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市场已经饱和了。
分析人士认为,接到的订单少,加上开机率较高,纺织企业的棉纱库存肯定还会增加。这一方面令企业资金回收困难,加大了企业对资金的需求量;另一方面还增加了财务成本,降低了产品直接盈利与企业综合盈利能力。
中小纺企赢利面临考验
纵观国内各省的纺织企业经营状况,业内专家认为,当前国内纺织企业分化较为严重,行业正在“重新洗牌”,当市场需求低迷时,中小型纺企往往面临着更严峻的经营问题。
据了解,当前河南、河北、山东与江苏等地中小型纺织企业加工1吨棉纱的利润为700~1000元,正常情况下在2000元左右。山东一家小型纺织企业负责人表示,该企业下游客户以棉纱出口商为主,2018年9月之前,下游客户棉纱出口订单较多。但在此之后,受中美贸易摩擦等因素影响,下游客户棉纱销量转差,个别下游客户甚至因接不到订单而关闭了工厂,最终导致该企业的棉纱销售量出现了较大幅度下滑。另外,往年的3~6月均是针织纱的销售旺季,而今年的旺季仅持续到清明节。
从当前纺织企业面临的困难来看,除了上述的订单少、利润降等问题外,招工、环保、资金与成本上升压力也很令纺织企业头疼。专家表示,当前纺织企业的自动化程度在不断提高,部分新建企业万锭用工数只有10人,由于多数中小型纺织企业设备老化、落后,这些企业万锭用工量较高,如河北、山东的一些企业万锭用工量为35~50人,企业之间的分化较为明显,市场淘汰过程不断加快。
相对于中小型纺织企业的经营情况,大型纺织企业由于产业链条长、企业产品附加值高,生产经营较好,企业资金供应也比较有保障。同时,企业投入的大量人力、物力进行的产品研发等也取得了很好的综合效益,企业整体的竞争能力比较强,市场地位比较高。
“长期来看,纺企分化、行业重组仍将继续,不过,当前很多企业还是可以‘活下去’的,市场上最坏的情况还没有出现。”业内专家认为,纺织企业不能光盯着用工贵、融资难、成本增等问题,要面对市场严峻形势积极行动。若考虑企业长远发展,产品开发等需要及时跟上市场需求的变化,改善工人工作环境、转变经营理念也至关重要,纺织企业要积极进行技术改造、设备升级。
来源:中国纺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