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最大的优势,始终在于这座城市独有的国际性文化背景。香港在东亚地区的时尚届一直占据着相当高的地位。在九龙,在尖沙咀,在港岛,香港都拥有着全亚洲最先驱的潮流文化,暗黑、摇滚、嘻哈、街头等风格从这里应有尽有,全世界各种文化也从这里被带往了内地。
最明显的影响要数上世纪80、90年代中的香港电影美人们,她们在电影中用各自独特惊艳的美幻化出了迷离颓废、光怪陆离、复古浓郁的色调。这种恍惚、暧昧且兼具了性感的风格,在近年成了人人追捧的「港风」。到了今天,内地网友仍在感叹,当年香港时尚有多发达,审美有多领先!
香港的时尚史远不是「港风」两个字就可以概括。虽然到了现如今,当下的香港仿佛和时尚没有了那么强烈的关系,对内地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弱,甚至被内地的审美所摈弃。除了徐濠萦、黎坚惠这些一门心思搞时尚的icon,我们已经鲜少能见到香港的男女明星走机场精修街拍的人设。
但这并不意味着香港时尚就已经落后于内地。经济领先多年的香港人,看似不追求时尚,但似乎每个人都早已找到了最合适自己的那一款风格。无论是中式还是西式,旗袍或是西装,电影亦或是演唱会,香港的时尚总是独树一帜,与众不同。港人的时尚,结合了全世界各种文化,穿出了一种文化大融合的独特味道。
毗邻香港的深圳人去过很多次香港之后,都会感到:香港人看似不努力时尚,在细节处却能看到他们对时尚的态度。港人不把穿衣当成吸引眼球的一件事情。比起内地和台湾,时尚对香港人来说不是一件要去刻意追求的事情,而是如同吃饭一样自然的事情。
客观地说,曾经的香港经济领先,时尚也走在内地发展的前面。虽然近年来,香港审美因为不思进取,固步自封而被内地狂批,但是历史赋予香港的积淀并不是几年之内就能被简单超越或取缔的。
香港,是香料港口的简称。临近港口的香港,曾经是香料的集散地,为全世界的时尚阶层提供了香料的需求,这或许是香港与时尚有关的最早历史。这点,香港的得名浪漫得和普罗旺斯一样。
1949年后,上海失去了作为东亚时尚&经济中心的地位,香港因其天然的地理优势和政治因素而迅速崛起。经济蓬勃发展,由此也带动了香港的时尚产业。
① 20世纪4、50年代
「港姐」选秀开始。1946年,香港小姐开始在酒店内小型范围内举办,直到1973年后才开始由TVB全权举办。
「港姐」直接反应了各个时期香港人的审美。20世纪50年代,香港的底层人民生活很艰难,但是人们已开始重视自己的穿着。男士以T恤衫、西裤为主。男款西装流行大襟、阔领的外套及内衬背心。
女装方面,以能展现曲线的旗袍为主流。受到好莱坞电影的影响,赫本式的上紧下宽款式的连衣裙开始流行开来。
② 20世纪60年代
60年代的香港经济起飞, 香港人的生活开始变得很西化。五十年代开始流行的英文歌,到了六十年代,香港便已成为英文歌的天下。
受欧美风潮的影响,男装从大襟阔领的风格转为细襟领、贴身款式;女装开始流行仿西装款长衫、A字裙,旗袍也受到了西式剪裁的改良,变得更贴身、更性感。《花样年华》里的张曼玉经典的旗袍造型,就是当时典型的造型,一度成为当时的时尚潮流。
与此同时,60年代的香港大量引进了外国机器,制衣技术飞速提, 纺织业飞速发展,改写了香港时装的发展。百货公司连卡佛, 开始售卖起了外国高级设计师时装品牌。
举个例子,被权志龙带火的配饰品牌Chrome Hearts(内地称克罗心),早在60年代就被谢霆锋他爸谢贤佩戴,而且谢贤是香港最早戴且收藏克罗心数量最多的艺人。
③ 20世纪70年代
七十年代的香港虽然以加工业为主,但是此时就已经出现了第一批本土时装设计师,在巴黎开工作室的设计师唐书琨回到了香港,同时期还有杨远振、马国明、文丽贤等一批杰出的青年设计师脱颖而出。1970年,香港贸发局甚至举办了第一届香港时装节。
70年代的港产片在全世界当红,受到了粤语片造型的影响。男装方面,人人都以西装革履为标准。同时喇叭裤、T恤、牛仔裤等休闲风也开始流行。女装方面,开始流行起了收腰裙和热裤,旗袍此时反倒成了上流社会专享的高价时装。
七十年代大名鼎鼎的Joyce Boutique开业了,这家买手店将COMME des GARCONS、YOHJI YAMAMOTO、ISSEY MIYAKE、YSL等等这些高级设计师品牌引入了香港… 简单来说,如果没有Joyce,香港的时装不会领先那么多年。
④ 20世纪80年代
1974年,日本娱乐圈首次出现了「偶像」一词,偶像热潮在七十年代的后期攻陷了香港。男男女女都开始追捧日系的俊男靓女。日本潮流,也在香港普及开来。宽松的剪裁开始被大家所接受,灯笼裤、长裙和运动套装都是当时必备的潮款。
八十年代香港制衣业稳步发展,进入高峰。不仅出现了Esprit、Giordano、马狮龙、Baleno等零售成衣巨头,还涌现了一批优秀的时装设计师,有人有财有自由的香港,被媲美为「下一个日本」。
八十年代也是香港夜总会文化的鼎盛时期,人们热衷于迪斯科和派对,社会的风气开放。张国荣和梅艳芳等明星开始展露头角,他们的艺术成就散发了深远的影响。张国荣爱穿日式的西装、宽松的裤子、背心、牛仔裤等;梅艳芳则爱穿垫肩外套,长裤套装等服装,强调大女人的形象。
⑤ 20世纪90年代
九十年代开始,香港已经逐渐开始摆脱代工厂的命运。香港自主品牌Giordano、Bossini、U2、G2000等经过了十几年的发展,成为港式时装品牌的代表。
九十年代的香港娱乐圈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举足轻重,张学友、王菲、王祖贤、朱茵等明星创造了很多很多的荧幕经典,风靡全世界。明星们的打扮也开始百花齐放,不在一味强调女人风,短发、运动装开始出现。90年代的短发机车皮衣女孩,开始得到众人的追捧;牛仔也取代了裙装,女孩们看起来都更加帅气。这个审美意识,在现在看来仍然是超前的!
⑥ 2000年
进入千禧年,香港回归且逐渐摆脱了金融危机的影响,娱乐产业又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90后年轻群体成为追时尚的主体,香港也成为内地居民争相前往的购物宝地。
2001年,知名时尚杂志《milk》在香港创刊,掀起了港风时尚的又一股热潮。港式街头文化被带进了内地,陈冠希、余文乐等明星的穿衣风格受到年轻群体和学生们的追捧。
香港的时尚文化与内地的时尚发展相比起来,可以说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还记得90年代香港的时装虽未至于独领风骚,但总算可以冲出国际。十年之后又十年,当大家再谈到香港时装,听到的总是「无得做」、「唔好搅」。香港时装的未来,是否只是没有前路的尽头?
① 香港杂志的没落
以前:1976年《号外》诞生了,成为了香港划时代的文化产物,弥补了香港文化沙漠的缺陷。《号外》不是一本纯文艺杂志,也不是一本时尚杂志,而是一本汇集了香港时装、餐饮、家居、建筑、设计、环保、视像、阅读等多方位的生活刊。《号外》一边教读者如何享受生活,一边又敢对社会怪象冷嘲热讽,字字珠玑。《号外》把自己打造成了精英人群里的icon,成为人人期待更新的一本刊物。《号外》的成功,也见证了香港最繁华的70、80、90年代。
现在:而如今,今年3月《Vogue》才正式在香港开刊,晚于Vogue China和Vogue Taiwan。首期杂志封面选择了:Gigi Hadid和国模孙菲菲,不仅因使用了疑似种族歧视被网友抵制的Gigi Hadid而惹怒了内地网友,还因过时的审美而被网友诟病充满了土气。
② 时尚偶像的缺乏
以前:7、80年代的香港经济腾飞,社会环境开放发达,孕育出了不少个性鲜明的本土偶像,梅艳芳、张国荣、陈慧娴等歌坛巨星,他们的穿衣打扮不再只受欧美时尚影响,而是开始有自己的时尚态度。
梅艳芳引领了香港整个80年代的时尚趋势。她完美演绎了YSL吸烟装的干练,夸张垫肩的西装穿出了男孩子都无法比拟的帅气英朗。她是当之无愧的巨星:只要她穿过哪个本土设计师的服装,那么这位设计师就一定会出名。
现在: 2015年以后,内地偶像文化的崛起和造型师产业的推动,明星开始引领了绝对的时尚潮流。内地多个社交平台,微博、小红书、Bilibili等网站充斥了无数个专著于时尚和潮流的KOL人才。香港明星们丢失了优势和资金支持,除了陈冠希这样的先驱性时尚偶像,香港明星在时尚领域里出现了断崖式的情景,能走时尚人设的明星少之又少。
③ 香港本土品牌的发展困境
香港贸发局每年会举办两次时装周,以扶持本土的服装品牌,Bossini、Giordano、G2000等香港本土品牌在经济最辉煌的时候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并且发展迅猛。当然,后面也有Lu Lu Cheung、Walter Ma、Pacino Wan、Ruby Li、Silvio Chan等这些本土独立设计师品牌。
可是现在,香港日益上涨的地价、高昂的人工成本,高昂的店铺租金,再加上国际化的原因,外来竞争品牌太多,本土品牌太容易被人忽略,港人崇洋媚外,不支持本土设计师。
所以,在香港打造一个时装品牌,谈何容易呢?许多本土设计师迫于发展,只能被迫放弃自己的品牌,转而为大公司工作。香港设计师品牌失去了往日的辉煌,实属情理之中。
④ 不觉醒的香港?
过去的香港,受到欧美和日本文化的影响,对外来文化极度包容,勤劳的港人不仅汲取了外来文化的精髓,而且逐渐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风格的时尚。
但是如今的香港,经济开始衰退,过去的港漂都开始北漂。很多香港人因为教育或历史的原因,对内地的偏见深化,固步自封,沉浸在旧香港式的傲慢与骄傲之中,不愿意承认内地的发展,不愿意承认港式审美开始被时代抛弃,设计风格也趋于没落。说到底,是缺乏开放的思想和长远的眼光。
其实香港背靠内地,距离深圳和东莞等有着多年经验的老牌代工厂相当近。作为香港品牌,完全可以使用内地厂房或资源去生产衣服。香港时装的发展,背靠内地这颗大树,完全可以不只局限于香港。那些认不清形势的港人,赶快醒醒吧!
— END —
来源:全球纺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