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童装天地 > 市场专题 > 20岁的阿里巴巴,是马云希望的样子吗?

20岁的阿里巴巴,是马云希望的样子吗?

虽然距离102年的企业存活目标仅完成了1/5,但对于一家互联网企业而言,在风云骤变的环境中能走过20

  2019年9月10日,对于马云和阿里巴巴来说,有着太丰富的含义:阿里巴巴迎来20岁的生日,这一天是阿里创始人马云的生日,也是他彻底“交棒”的日子。

  虽然距离102年的企业存活目标仅完成了1/5,但对于一家互联网企业而言,在风云骤变的环境中能走过20个年头无疑是成功的证明。

  “阿里巴巴公司我最骄傲的不是商业模式,而是今天我们的人才梯队、组织建设还有文化的发展。”在2018年夏季达沃斯论坛上,马云曾公开大赞阿里企业文化和制度。这或许也是其在54岁就能够“卸甲”交棒的一个重要原因。

  事实上,阿里巴巴传承的价值观和文化体系早从公司创立之初就已基本确立。彼时,马云就将阿里巴巴定位为未来服务中国中小企业的公司,让小企业通过创新与科技拓展业务,并更有效地参与国内及国际市场竞争。“我们的使命是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他说。

  2009年,在阿里巴巴10周年庆典晚会上,马云进一步明确了公司的目标,他在演讲时提到,下一个十年,阿里将会创造一千万家小企业的电子商务平台,要为全世界创造一亿的就业机会,要为全世界十亿人提供消费的平台。“阿里巴巴未来的使命是打造新的商业文明,学会开放、分享、责任、全球化”,马云说。

  仔细琢磨马云的言辞,不难发现,从1999年到2009年,他为阿里设定的文化内核并未发生改变——服务更多用户、更多中小企业,用更开放的姿态服务更多人。

  如今的阿里巴巴已经走完了第二个十年的征程,成长为一家市值逾4600亿美元,在职员工超10万,业务覆盖核心商业、云计算、数字媒体及娱乐、创新业务等五大板块的巨头。

  在10周年庆典上说出下一个十年的目标时,马云说,这一定会引来很多的非议、嘲笑、讽刺,“(不过)没关系,阿里人我们习惯了。”

  那么,站在20岁的关口回头去看马云十年前定下的目标,他的那些目标执行的怎么样了,今天的阿里巴巴是他希望看到的样子吗?

  一千万、一亿和十亿

  2017年,在阿里巴巴18周年年会上,马云提到,阿里巴巴已经不是一家普通的公司,已经是一个经济体,一个新型的经济体。他还表示,在刚刚过去的年份,阿里巴巴GMV突破五千亿美元、排世界第21位;按照规划,在2036年阿里巴巴将会成为继美国、中国、欧洲和日本之后的第五大经济体,“没有人怀疑这个目标的可行性”。

  此后,马云和阿里巴巴CEO张勇开始频繁在公开场合提到阿里巴巴数字经济体的概念。2018年双十一,包括天猫、淘宝、盒马、银泰、饿了么、口碑、飞猪、优酷等业态首次集结,首次正式彰显阿里巴巴数字经济体的影响力。

  从一些数字来看,阿里巴巴数字经济体正在靠近马云十年前定下的目标:创造一千万家小企业、提供一亿个就业机会、服务十亿个消费者,部分指标甚至已经超过预期。

  最新财报数据显示,包括淘宝、天猫在内中国零售平台的移动月活跃用户达到7.55亿,年度活跃消费者达到6.74亿。而在今年初,支付宝方面就已宣布,通过和9个国家、地区的合作伙伴一起,向全球10亿人提供服务。

  在创造小企业方面目前尚未有最新的公开数据。可以参考的是,在2018年10月,口碑和饿了么合并时曾宣布,他们在676个城市的服务商家已达到350万;2019年,淘宝店铺数也突破了千万。

  阿里巴巴如今堪称是中国一个巨型就业平台。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课题组今年初透露,2018年,阿里巴巴中国零售平台创造了4082万个就业机会,同比增长10.89%。这其中,包含1558万个交易型就业机会、2524万个带动型就业机会。虽然离一亿个就业的目标仍有段差距,但不可否认,阿里巴巴在创造就业机会方面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依托多元化的商业场景和所形成的数据资产,与云计算相结合,阿里还形成了数字经济时代独有的“商业操作系统”,这其中既有阿里云、蚂蚁金服、菜鸟、高德、钉钉等商业基础设施,也有包括天猫、淘宝、阿里妈妈在内的商业与数字服务平台,同时还涵盖健康、娱乐等服务。

  “商业操作系统的关键不是单一模块,而是加起来输出一套系统能力”,在张勇看来,它还是资源体系,是数字化的基础设施,“这个商业操作系统希望能够帮助所有企业在‘品牌、商品、销售、营销、渠道、制造、服务、金融、物流供应链、组织、信息技术’等11大商业要素上实现在线化和数字化,支持他们全面走向新零售。”

  新商业文明

  在阿里十周年时,马云提出的另一个新十年目标是,阿里巴巴要推动新商业文明的建设。

  “旧的商业文明时代就是企业以自己为中心、以利润为中心,创造最有价值(的东西),希望能够获取更多的利润,以自己而不是以社会为中心,”马云在描绘新商业文明图景时表示:“在21世纪我们需要有21世纪理念的公司,我们希望(成为)更懂得开放,更懂得分享,更懂得全球化的公司。”

  马云对新商业文明的畅想也被阿里巴巴生态内的众多商家推崇和效仿。以上海宣名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老高(真名:王勇军)为例,他是阿里巴巴文化和价值观的众多拥趸之一。

  从2004年创业至今,老高深受阿里影响,他称自己是一个“阿里味”很足的人,为人“真诚、情义、激情”,除了在公司内效仿阿里人人都使用花名,他本人也常看马云的演讲、张勇的文章、曾鸣的文章。“阿里每一年的组织架构变更,我都会去学习,它组织架构变更后的管理逻辑是什么,很有学问。”老高认为,阿里巴巴帮助他释放了激情、实现了梦想,更是给了无数电商成功的机会,“阿里巴巴对整个社会的改变都是巨大的”。

  随着业务生态的不断扩大,外界印象里的阿里巴巴似乎变得越来越强势。一个最直观的表现是,阿里巴巴在投资过程中坚持走“中心化路径”,相较其它互联网公司来说,投资风格更加“霸道”。

  从投资思路上看,阿里巴巴近些年以战略投资为主的思路越来越清晰。在其2018财年报告中,阿里明确提出,不会出于纯粹的财务原因进行投资和收购,而是侧重加强阿里的生态系统、创造战略协同效应,并提高公司整体价值。

  据IT桔子发布的报告,截至2018年11月20日,阿里巴巴当年公开披露的投融资事件共96起,涉及92家公司。从投资轮次来看,主要是以中后期投资为主,尤其偏爱战略投资。其中,战略投资的占比在所有轮次中最高,接近四成(约38.54%)。

  而翻阅阿里巴巴过往400多次投资行为可以发现,投资领域最多的是与其核心业务联系最为紧密的电子商务赛道,其次是企业服务和文化娱乐,三者合计占比超过四成(约41.45%)。

  对于被投企业,阿里对掌控力甚至排他性的诉求在不同的人身上得到了不同的反馈。

  饿了么被阿里全资收购后,公司创始人张旭豪曾公开表示,“我们只跟理念相通的人走在一起,这次合作是基于双方的信任和共同愿景。直到今天,我们还在不断地深入思考周边的商户和用户有什么共性的问题和深化的问题,如何能帮他解决问题、创造价值。这与阿里巴巴所一直倡导的‘赋能’合作伙伴的理念是十分契合的。”

  不过,阿里的强势风格也让一些创业者感到“不适”,一个典型的例子是美团创始人王兴。在接受《财经》采访谈起与阿里的关系时,王兴提到,美团点评2015年10月合并之后,他专门去拜访了马云和逍遥子(阿里CEO张勇),王兴希望可以像滴滴那样,同时得到腾讯和阿里两大巨头的支持。

  结果王兴被严词拒绝了。据王兴透露,当时阿里方面给他的回复是,“我们可以投钱给你,你要10亿美元可以,20亿美元也可以,我们都可以投,但是你不能再要腾讯的钱。”

  最后的结果外界都知道了,美团放弃了与阿里的合作,投身腾讯系,而阿里一方面保留了在美团的部分股票,同时不惜一切代价扶持饿了么、对抗美团,两者至今仍打的不可开交。

  有观点认为,强势的投资风格导致阿里留给外界一个印象,那就是“没有盟友”。曾任阿里云事业部总裁助理、数据事业部资深总监,现袋鼠云创始人拖雷(真名:陈吉平)认为,“如果阿里的生态以后一定要靠投资才能变成盟友的话,阿里的生态就已经失败了”。在他看来,生态合作伙伴应该是双赢机制,不是投资机制。

  幸福感

  阿里十周年时,马云提到阿里巴巴的三大愿景之一是成为最具幸福感的企业。他称,“我们不满足于创造更多的百万富翁,我们希望员工不仅仅是物质的富有,是精神的富有,我们希望员工有成就感,为社会认同,被社会尊重,倡导员工永远坚持认真生活、快乐工作。”

  自那之后,阿里巴巴内部组建了“幸福指数小组”,专门从事幸福指数的研究和实施。经历了内部员工的讨论、外部相关领域的学习,逐渐形成了一些共识。马云也曾和冯仑等大佬一起前往幸福指数最高的国家不丹考察学习,寻找幸福的踪迹和方法。

  阿里巴巴对员工幸福感的诠释包含这样几个层面:幸福感的基础层级是保障个体和家庭安居乐业;第二层级是帮助员工找到并实现其自我价值;幸福感的第三个层级是群体的使命感。

  今年4月,LinkedIn(领英)发布2019年中国最具吸引力雇主榜单,阿里巴巴位居首位,百度紧随其后,华为名列第9。这份榜单的排名基于LinkedIn在中国超过4000万用户的反馈。这项研究主要围绕四大指标进行,包括对公司的兴趣、与员工的接触、工作需求和员工留用。

  在过去10年多种雇主排行榜中,阿里都位居前列。早在2015年时,马云本人也曾对外表示,“阿里是幸福指数最高的企业”。

  当前,阿里实际在职员工达11万多人。但截至目前,阿里员工的工号已经排到20多万,这意味着,其已离职的“校友”人数约达10万人。阿里幸福指数惠及的不止是在职员工,对于离职的“校友”来说,他们很多人依然对阿里饱含情谊。

  作为一个曾在阿里工作了11年的“老兵”,拖雷透露,刚加入阿里的前三个月每个天都想走,由于阿里和之前公司的文化不同,沟通方式、工作方式都需要很大的改变,“很痛苦,痛苦了四五个月时间”。

  回想起当年的经历,拖雷却觉得,阿里的文化对自己创业有很大帮助,“非常感谢后面几年,后面几年做业务、管理团队,学到很多东西。没有后面几年磨炼的话,我可能还是一个很木纳的,很典型的,不会说话的技术人员。”他说。

  在2018年举行的第三届校友大会上,阿里巴巴宣布将阿里校友会正式命名为“102班”。当时有1000多名从阿里“毕业”的校友从世界各地赶到杭州,聆听马云教诲,重叙阿里情谊。在那次校友会上,马云强调比较多的还是阿里文化,他向阿里的校友说,“我们不是因为利益走在一起,而是我们的理想主义,让我们走在一起。”

  当然,网络上也不乏对在阿里工作的负面评价,比如有人抱怨说从网易离职加入阿里,薪资虽然涨了50%,但并不能感受到快乐。而近期一篇传阅度较广的文章也认为,在阿里工作犹如被大款包养,它不怎么关心你的心情,但给你卡随便刷,前提是你有能力。

来源:全天候科技  作者:张超

来源:中国服装网

相关文章

快讯

热榜

  • 品牌
  • 招商
  • 专题
  • 展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