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童装天地 > 公司新闻 > 第一个在美设立工厂,这家棉纺龙头企业在贸易摩擦下过得怎么样?

第一个在美设立工厂,这家棉纺龙头企业在贸易摩擦下过得怎么样?

随着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加剧,业内专家认为,美国对中方未来投资的审批将更加严苛,这也促使企业家在考虑赴美

随着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加剧,业内专家认为,美国对中方未来投资的审批将更加严苛,这也促使企业家在考虑赴美投资时更加审慎,同时带动一部分投资更多转向东南亚国家,而这也将对萎缩的美国纺织服装产业产生不小影响。

早在2013年年底,浙江棉纺织龙头企业科尔集团(以下简称“科尔”)宣布,在美国南卡罗来纳州兰开斯特郡开设其第一家海外工厂,投资总额为2.18亿美元。正因如此,科尔集团也成为了有史以来第一家在美国设立工厂的中国纺织企业。

过去,纺纱厂曾经是大规模低劳动力成本制造的缩影,高成本和低成本制造国家之间也曾有着泾渭分明的界线,现而今,这种清晰的界线已经开始模糊,纺织厂在美国的建立正是这种界线模糊的一部分。

华为、联想等高科技企业不同,中国的纺织行业多年来一直是被认为是低端产能外转的领头羊,转移到越南、印度、印尼等国家固然常见,但最终将工厂设立在美国的却并不多。

那么,科尔集团当年赴美投资建厂原因何在?现如今效益如何?在中美贸易摩擦的背景下,纺企在美投资建厂还可行性吗?

落户南卡罗来纳州促其纺织业重生美国南卡罗来纳州兰卡斯特县曾是美国有名的纺织业重镇。纺纱是当地的传统行业。鼎盛时期,兰卡斯特县和周边另外两个县组成的“纺织工业走廊”曾聚集20家纺织企业,但受金融危机影响,2008年当地纺织企业先后关停。随着科尔集团投资2.18亿美元在当地建厂,“纺织工业走廊”才再次焕发生机。兰卡斯特县招商局局长基思·滕内尔表示,该县以“纺织技术走廊”作为卖点,进行招商引资,科尔集团给当地纺织业复兴带来了希望。

由于科尔集团的标杆效应,它的投资行为也带动了中国和印度的其他一些纺织企业前去。科尔在南卡开工后不久,就有一家印染厂和一家棉布厂决定在它附近落户。在兰卡斯特县的邻县切斯特县,慈溪江南化纤有限公司也投资建设了一座4500万美元的工厂,利用回收的塑料瓶生产聚酯短纤维。当前,已有多家我国企业在南卡州投资,中国成为该州第二大投资来源国。 2015年,科尔集团在当地投建的纺纱厂开始试运行。在2.14万平方米的纺纱厂内,巨大的机器可以将棉花的种子和尘土剔除,将这些毛絮送入梳棉机,梳棉机再把它们整理成长长的粗棉,然后工人们把棉条放入纺纱机,纺成一卷一卷的纱线。工厂利用南卡州地处美棉花产区中心位置的优势,生产工业棉纱。产品一部分运回中国销售,另一部分供应美国本地和周边市场。提及科尔选择美国设厂的原因,集团负责人黄国刚曾这样回答:“美国是世界第三大产棉国,也是全球最大的棉花出口国,棉花资源丰富。当地棉价和国内棉价的价差大约在每吨5000元左右。虽然美国人力要比国内高出很多,但平均下来,每年的棉花原材料就可以省下7.5亿元。”显而易见,我国的人力成本优势已经无法抵消其他的成本考量。不只是原料,当地的电费、土地成本也是优势之一。科尔工厂负责人王可介绍说,南卡的电费比中国便宜一半以上,棉花便宜近一半。土地成本低,我们在美国买了880亩地,每亩成本不到1万美金,且选择的是地段比较好的地方,如果地域要求不高还可以免费赠送,而且美国融资成本较低。

打开美国市场让产品有利可图国际纺织制造商联合会的数据显示,纺纱业在中国的成本比在美国高出30%。当前,科尔在美纺纱厂主要享受税收减免与用工补贴的优惠政策,据了解,纺纱厂100%使用当地的棉花,用棉花也有相应的补贴 当前,科尔在美纺纱厂可实现自动化生产,32条生产线每天能产出约85吨的纱线。经过几年发展,如今科尔的产品有70%~80%在当地销售,产品效益也更可观。 回看当初大胆赴美投资,科尔集团董事长朱善庆表示:“当时我们走出去,就是希望寻找更大的市场与平台。我们算了一笔账,美国棉纱没有配额限制,相交国内成本更低,能实现盈利目标。不过由于刚开始对市场不了解,采取的措施是美国生产,转销国内。幸运的是,通过这几年的积累和发展,我们慢慢打开了美国市场,目前生产的产品有70%~80%在当地销售,这样的好处是成本降低的同时,售价更高,利润空间更大。现在我们二期新的车间还没正式投产,就已经供不应求,商家早在几个月前就下订单了,现在来看我们走出去投资是正确的。 中国纺企在美国投资建厂具有竞争力吗?关于这一点,科尔实践出真知。“我们去投资了之后发现,气流纺在美国市场不大、竞争激烈,但是相反环锭纺能耗大、工艺复杂,最关键的是用工多,在美国本土工厂几乎没有,主要靠从中国、越南、南美洲进口,我们在本地生产就非常有优势。所以我们第2个车间是有的放矢,根据美国市场需要换成环锭纺。为了规避用人成本高的问题,我们采用全球最先进最新的全流程自动化生产设备,增加生产效率,提高产品品质,所以在环锭纺这块我们还是有信心的。”朱善庆说。 关于国内纺企“走出去”,业内专家认为,中国纺织服装企业对外投资主要有两种模式,一种是制造基地布局模式,即在当地投资建厂进行生产,这种模式主要位于东南亚和南亚,比如中国企业在越南投资了250万纱锭,柬埔寨有70%的服装厂是中国投资的;另一种是价值链整合模式,通过并购对产业链两端的原料资源、设计研发资源、品牌资源和市场渠道资源进行全球范围内的延伸和掌控。 吸引中国企业去美国投资的主要动力在于目的地国的法律政策、税收和贸易政策,“中国纺织品服装行业在美国投资量不多,但也很有代表性。”专家表示,比如科尔集团利用南卡罗来纳州的投资优惠政策,在南卡州建立一个纺纱厂;而作为中国阿迪达斯最大供应商的苏州天源服装有限公司,在美国阿肯色州投资2000万美元,主要是为了建设全自动化、智能化的服装厂。

贸易摩擦让纺企投资更谨慎

与几年前不同,如今复杂的国际贸易环境让纺企对外投资变得更加谨慎。但对于科尔集团来说,几年前的赴美投资也是挑战与机遇共存。

“比如,劳动力成本差的问题一直以来都存在,每个员工每年差价小于16万元;在美的厂房建筑成本更高,国内1500元/平方,美国近4000元/平方;签证难以办下来,我们想派一些技术安装和管理人员过去,但美国要求必须是美国工人不能完成的才可以给工作签证;语言不通,美国只有0.9%的人会讲中文,且聚集在加州等经济发达区,交流有问题,招人成本很高。”朱善庆介绍道。 对此,专家认为,中国企业投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主要问题是文化问题和员工队伍的本土化问题。如果在美国或者欧洲等地投资,需要重视文化的差异,因为这会导致思维方式的不同,沟通起来会比较费时费事,在投资并购的过程中可能会碰到问题和误解。而且在投资后的生产过程中,也需要考虑当地的情况来运营,否则可能会导致投资的失败。 那么如今赴美投资,优势还有多少?曾将多家纺织企业引进南卡建厂、现已为佐治亚州做中国项目招商引资工作的林新伟说,据他观察,2009年美国制造业生产成本约是中国的12倍,2012年缩小到5~6倍,2015年大约是3倍。2017年已经相差无几。“总得来说,虽然美国有低廉的能源和土地价格,但中国传统制造业产业链非常完整,综合优势依然明显。”林新伟说。 随着中美贸易摩擦的不断加剧,专家认为,互相加征的关税对纺织行业的影响也在逐渐显现。那些国内有工厂,美国也有布局的企业受到影响较小。在一带一路国家建厂的可以通过调整产能布局,尽量减少争端带来的影响,降低风险。只在国内有工厂的企业预计会慢慢退出美国市场,或将工厂转移到国外。但在当前的大环境下,美国对中方未来投资的审批将更加严苛,这也促使企业家在考虑赴美投资时更加审慎,同时带动一部分投资更多转向东南亚国家,而这也将对萎缩的美国纺织服装产业产生不小影响。 对于中美贸易摩擦带来的影响,朱善庆认为总体风险对科尔来说是可控的。除了加强“内功”建设,更好的应对中美贸易带来的风险与挑战之外,未来有着两方面的计划:一是继续追加投资,扩大其生产规模,丰富产品种类,在三期工厂增加环纺全棉或混纺产品,增加在美的影响力;二是联合优质企业在美建设工业园区,解决大量就业,增加中资企业的地位,目前科尔已与南卡州郡政府达成意向,项目积极进行规划与筹建中。

来源:全球纺织网

相关文章

快讯

热榜

  • 品牌
  • 招商
  • 专题
  • 展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