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劳动力成本的提高,一些欧美日韩的跨国制造企业开始将一部分劳动密集型制造工厂从中国搬离,落户东南亚国家,尤其是越南承接了大量的跨国制造业工厂。
不过,最近一种不同声音开始出现,使得这些跨国制造企业开始犹疑不定:东南亚劳动力成本还能便宜多久?
随着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步伐的推进,由汗水驱动的中国经济逐渐进入到以科创驱动的经济发展模式,跨国制造业搬出去的工厂还真的能够轻易地搬回中国吗?
东南亚劳动力还能廉价多久?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必须拿出一个东南亚国家的典型来分析——越南。近几年,越南成为跨国制造业的承接地,原因就是越南的人工工资着实便宜。据统计2018年一季度的越南的平均工资约合225美元,其中国企月薪320美元,外企月薪260美元,私企月薪240美元,以最高的国企月薪来看,折合人民币也就是2000元左右。
不过,随着越来越多的工厂的进入,使得越南工资水平水涨船高。2019年越南最低工资标准将增加5.3%。2019年第一季度工资工人的平均月收入估计为690万盾/月,比上一季度增加近9.67万盾,比去年同期增加105万。平均工资达到1997元人民币,与2018年最高的国企工资持平。上涨速度之快令人咂舌。
有专家表示,当下的9300万越南人口平均年龄只有29岁,70%的人口都在35岁以下。这是越南吸引外资的优势。根据越南计划投资部国外投资局的统计,2019年一季度越南吸引外资额达108亿美元,同比大幅增长86.2%,创3年来同期新高,这将进一步加强越南出口导向型经济的发展后劲。
按照这样的速度来看,专家预计,在未来7年之内,越南的工资水平将追平中国,人工红利将因此消失。到那时,越南将同样可能面临艰难的转型升级,一些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工厂将寻找新的工资洼地。
未来工业的重心不在东南亚小国
总结一下,之所以相关的跨国企业在越南这样的东南亚国家投资建厂,看中的就是越南低廉的劳动力成本。这对于劳动密集型产业来说,绝对是非常巨大的利好。目前来看,越南等国家的劳动力既年轻又供应充足。
然而,在东南亚国家的生产,几乎全部用于出口到国际市场。以越南为例,一方面本身人口规模就小,国内市场空间有限,另一方面由于工资收入比较低,消费能力尚未完全得到释放。与当初欧美日韩跨国企业进入中国市场不同,他们看中的是中国本土巨大的13亿人口的消费市场,其次才是中国的廉价的劳动力成本。
另外,东南亚各国的配套产业的发达程度跟中国存在比较大的差距。往往在越南生产的一个部件,还是要回到中国来进行总成。从各跨国企业的意愿来看,并不太愿意在东南亚国家发展完整全产业链,因为这将极大地耗费投资,对于各个方面的要求也非常高,况且这也不是一家跨国企业独自能够完成的。
最重要的是,很多跨国企业仍然在关注着未来5G所引领的工业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将使得工厂摆脱对于生产工人的依赖。业内预计未来5-10年内,全球制造业绝大多数将步入工业互联网时代,劳动力将离开生产车间,无人工厂将成为可能。如此情况下,把现代化的无人工厂建设在离市场最近的地方,拥有最完整基础配套设施和完整产业格局的国家,将仍然是跨国企业热衷的首选。
如此一来,5G所引领的工业互联网仍然将是大国制造为中心,中国毫无疑问仍然将是世界制造的中心地带。
跨国制造工厂搬出去,还能搬回来吗?
一些跨国制造工厂出于人工成本考虑,开始搬出中国。那么,中国5G工业互联网时代,这些跨国工厂还能搬回到中国吗?未必可能。
中国制造正在面临着非常快速的转型升级。这与中国经济正在向科创驱动型的高质量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在这样的情形之下,不要说一些跨国企业工厂,就是本土一些企业的工厂,也因为环保因素、低附加值因素等而面临着无处安身的窘境。品牌100分所认识的一家著名的品牌企业工厂,原来在北京,后来被迫搬迁到山东某地,不到一年的时间,就被联合执法,现在不得不搬迁到河北,据说新生产基地将最终搬迁到江西。因此,想要把中国当成纯粹的生产基地,越来越困难。
其次,华为事件使得经济决策者深刻反思,低科技水平的低质量发展,根本无法实现中国经济的伟大崛起。因此,未来若干年当中,中国科技的进步甚至要比过去中国制造的进步还要快。完全可以认为,中国经济已经步入科技创新发展的快车道,高附加值的经济发展模式,才能够使得中国近14亿人口增加收入,实现更大范围的消费升级,步入中等收入国家水平。跨国企业可以考虑一下,像饮料食品制造、服装制造、玩具制造、化工制造等跨国工厂,搬出之后还想搬回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第三,中国未来一定是尽量避免资源消耗性工厂的落地。在改革开放40年当中,虽然中国经济取得高速发展,但中国经济决策者也意识到,在这一过程中,中国消耗了大量的资源,包括石油、煤炭、铁矿石等,这使得国内相应的资源被消耗殆尽,需要大量进口。与其进口大量的国际资源,再通过生产制造,出口到国际市场,费力不讨好,赚钱还少,还不如发展资源消耗低、无污染、盈利能力强的高新技术制造产业和新能源产业。
冷静投资:越南机遇与风险
目前,共有88个国家和地区对越进行投资,2019年前5个月,流入越南外资额达167.4亿美元,同比增长69.1%。在所有投资来源中,中资企业的投资规模远超2018年同期。2018年,中国流入越南的资金总额超过24.6亿美元,但2019年前5个月,中国流入越南的资金已达20.2亿美元。中国众多大中小型制造型企业考察越南各工业园区,很多纺织、电子类企业已投入运营。很多获得投资许可证的大型项目也在落地。中国也由此超越日本,成为越南第一大投资来源国。
对越投资问题和风险不容忽视
第一,就越南的用工成本而言,越南的低工资虽然有一定优势,但劳动力素质仍有待提高。世界银行认为越南缺乏熟练劳动力和高级技术人员。若以十分制评分标准评估,越南人力质量仅达3.79分,在参与世行排名的12个亚洲国家中排名第11位,而韩国、印度和马来西亚分别达到6.91分、5.76分和5.59分等。因此,越南的劳动效率在亚太地区各国中属于低位,这些劣势抵消了低工资优势。此外,最低工资标准逐年上升、劳动力老龄化、劳工罢工等也是不可忽视的风险。
第二,美国对越南商品加征关税的可能性正在加大,当地投资优势或将减损。在2019年前五个月,在越南有外资注入的49个新项目中,中国参与项目占比43%。此外,越南出口的钢铁和鞋类也可能遭到美国征收额外关税。可以说,越南对美贸易顺差不断增加也引起了特朗普的关注。在日本G-20峰会前夕,特朗普就表示越南比中国还能占美国便宜。在这样的背景下,越南投资环境存在着不小的变数。
对于中国企业来说,越南是机遇与风险并存之地。在对越投资前宜进行全面评估和冷静思考。如果说中小企业没有选择,只能“逐水草而居”,那么作为有一定实力的企业,与其一窝蜂涌入某个国家,不如静下心来思考企业发展战略,就算要在海外布局,也应该分散风险,强化全球化布局。而且,在中国已有良好的基础设施以及拥有受过良好教育富有纪律的劳动力的前提下,企业也可以考虑如何在原有基础上升级换代,对生产设备进行自动化升级,对劳动力进行教育培训,主动顺应第四次工业革命走出自己的道路。
中国一年制造了约456亿件服装
2018年,中国一共制造了约456亿件服装。
中国已经是世界最大的服装零售市场。
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追求服装的品牌和品质,服装消费已经不仅是基本生活需求。人们不仅希望“穿暖”,也要“穿好”。
中国纺织智造
在456亿件服装背后是中国完善的服装产业链条。中国每年生产约600万吨棉花,是世界最大棉花生产国。在年产量超过500万吨的新疆,种植棉花使少数民族越来越富裕。
中国大陆是世界各经济体中化纤产量最大的,占全球逾70%。化纤年产量从100万吨增长到5000万吨只用了约30年,化纤企业的数量在减少,实力却越来越强大。
中国生产能力最强的约1.6万家企业,一年可以生产超过222亿件服装。
为了支撑每年数百亿件服装的生产,中国也是世界最大的纺织机械制造国。
更为关键的是,中国有世界上数量最大的熟练纺织印染服装工人群体,他们可以操作任何先进的生产线。虽然他们的工资高于其他一些发展中国家,但却可以创造更多的价值。
智能化正在改变中国传统的服装生产
桐乡,中国浙江小镇。
价值100万元的全自动机器,
可以根据电脑后台数据直接生产成衣。
2018年5月23日,桐乡蒂维时装有限公司的全成型电脑横机车间,全自动机器根据后台输入的程序数据直接生产成衣,每台全成型电脑横机的价格超过100万元。
广东纺织印染产业拥有重要区位优势
作为我国印染五大主生产地之一,广东省拥有发展印染业的重要区位优势。如何运用先进的科技助力传统行业升级改造,已成为当下热点。尤其是在印染行业版块,高能耗,高污染的现状必须改变。
纺织印染行业一方面属于民生行业,另一方面又是典型的传统行业。近年来由于环保治理政策趋严,多地印染企业受到整顿甚至关停。
纺织印染产业谋求新环保形势下的出路迫在眉睫,近年来,全国多地印染工业园区开工建设及升级改造给行业提供了发展标本。
环保企业+印染工业园成为印染行业发展的新模式。
粤港澳大湾区,对于纺织品服装行业来说,不但具备成熟的技术条件,还拥有优越的地理位置,据称,未来整个东南亚的纺织品服装的订单都有可能会回流到这个“吸金池”。
为了抓住这一行业机遇,广东印染业必须要促进行业转型,大力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新助剂、新染料、引进新人才,推动纺织印染产业升级发展新阶段!
来源:亚洲纺织联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