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云计算市场正在如火如荼地发展,但其中也面临不少的难题。
近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布了《中国云计算产业发展白皮书》。2018年,中国云计算产业规模达到962.8亿元人民币,较2017年增长39.2%,2019年产业规模则预计超过千亿,达到1290.7亿元人民币。
“数字经济正逐渐兴起并快速发展,在这一阶段中,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成为数字经济的重要赋能技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际技术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曲双石表示,“对于数字经济而言,云计算不仅仅是实现IT资源池化、提升性能、降低成本和简化管理的工具,更重要的是为产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丰富的服务。”
尽管中国云计算产业势头喜人,但2018年其规模仅相当于美国云计算产业的8%左右,这与同期中国GDP相当于美国GDP约66%的现状差别显著。同时,根据麦肯锡等研究机构的数据显示,2018年美国企业上云率已达到85%以上,欧盟企业上云率也在70%左右,中国的企业上云率只有40%左右。
“中国云计算产业需要构建大规模多云交换平台,具备灵活业务控制能力,支持私有云、工业云、公有云资源统一编排。”谈及中国云计算市场的未来发展,中国工程院院士刘韵洁指出,“同时,应支持异构厂商多云交换、多云互联,具备小时级业务开通能力,使系统稳定性趋于完美。”
与国外差距仍存
作为数字经济的一大基础技术,云计算的发展牵动人心。
刘韵洁强调,云计算等核心技术对发展产业互联网存在相当的重要性。“工业互联网、全息通信等业务的发展,对网络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要求和挑战,通过云计算能够实现计算和存储能力下沉、就近服务用户、降低访问时延、提升用户体验。”
报告中则进一步指出,云计算能够为产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丰富的服务,包括基于云平台整合的各类生产和市场资源,能促进产业链上下游高效对接与协同创新,大幅降低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门槛,加速数字经济发展。
正是看到云计算的基础作用,世界主要国家正在纷纷加大对该产业的扶持力度。美国于2011年颁布了《联邦政府云战略》,提出力争到2020年云计算产业规模在高新产业中占比至少达到30%;德国“云计算行动计划”指出,力争到2020年借助云计算产业推动数字经济总产值大幅增加;日本的“智能云计算战略”预计,力争到2020年云计算产值突破400万亿日元(约合3.67万亿美元)。
在政府和产业的双重推动下,我国的云计算技术也在迅速落地,不过与其他主要国家相比,我国云计算产业仍存在不小的差距。除了产业规模总体仍待提升之外,从产业结构而言,我国云计算产业在上游核心硬件方面也有待突破。
据了解,在产业结构上,云计算产业链可分为上游核心硬件(芯片:CPU、闪存、内存),中游IT基础设备(服务器、存储设备、网络设备等)以及下游云生态(基础平台、云原生应用等)三部分。
报告指出,我国云计算产业上游芯片尤其是高端存储芯片领域,缺少核心技术,需与国外合作。在中游IT基础设备上,除核心芯片之外,我国服务器零部件国产化率已经超过60%。在下游云生态发展上,随着华为、天津飞腾等国内厂商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对ARM 指令集发展的话语权将逐步增大,有利于通过市场实现对上层生态的影响力。
此外,中国企业上云率远不及欧盟企业和美国企业。2018年,中国各行业企业上云率只有40%左右,远低于美国企业(85%以上)和欧盟企业(70%左右)。在数字经济核心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中国企业还有较长的路要走。
不过现阶段,随着数字化转型的不断深入,云计算技术与政府和大型企业的业务不断融合,将有利于中国企业上云率的快速攀升。报告预测,预计2023年,政府和企业上云率将超过60%,上云深度将有较大提升。
呼吁多云管理
当前中国各行业企业上云率低,有诸多方面的原因,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便是“孤岛云”现象。它为企业和政府上云造成了不便。
所谓“孤岛云”,就是指云服务提供商之间互相隔绝,相互之间的生态无法连接。“其实对于用户而言,并不那么关心后台使用的是华为云、百度云还是阿里云。”IDC中国副总裁兼首席分析师武连峰直言道,因此在他看来,多云管理将成为大势所趋,企业将使用集成工具,实现跨越共有和私有云的多云管理。
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副教授董小英则呼吁,应当加强建设云服务提供商的互联互通机制,以及以客户为导向的服务提供体系标准,避免“孤岛云”的现象。“所谓建立一站式云联盟,就是无论什么云都可以一站式登录管理,而不是将来形成中国天上飘着不少云,但是都是孤立的云,各成一个生态,彼此生态无法连接的情况。”
刘韵洁进一步指出,要避免“孤岛云”的现象,需要构建大规模多云交换平台,使其具备灵活业务控制能力,支持私有云、工业云、公有云资源统一编排。同时,还要支持异构厂商多云交换、多云互联,系统稳定性也要极高。
除了云后台割裂之外,安全和隐私也制约了企业上云。华为云中国区CTO肖苡提出,从政策层面利用专业数据进行评估,判断企业能否上云,这有利于降低企业对安全的担忧。同时,云服务提供商需要通过商业模式的创新,为企业或政府提供更多的商业模式支撑,以减小云的迭代方式和政策模式的差异冲突。
白皮书则建议,应在软硬件和管理三方面加强安全措施建设,一方面制定针对云计算安全的分级保密制度,对云端数据在服务可用性、数据机密性和完整性、隐私保护、物理安全、恶意攻击防范等形成特定行业安全标准和使用规范;同时,也需要强化软硬件安全工具的创新开发和应用。
来源:21经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