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5日,第125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简称:广交会)闭幕。
当天下午,官方第一时间通报了本届广交会“收成”情况:本届广交会境外采购商到会同比2018年春交会下降3.88%,累计出口成交同比下降1.1%。
采购商人数和出口额双双微降,延续了第124届的态势。此前,自2016年第119届实现“止跌”之后,广交会采购商和出口额曾经历了长达5届的“双增长”。
广交会历来被看作中国外贸“晴雨表”和“风向标”。广交会新闻发言人、中国对外贸易中心副主任徐兵说,本届广交会的数据表明,我国外贸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更趋复杂严峻,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加,出口面临较大下行压力。
5月5日,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说,这背后是全球市场需求不振、中美贸易摩擦等多重因素叠加影响,不可避免。对政府和企业来说,当务之急是要在新市场、新产品上进一步下功夫,创造新空间、重塑新优势,不能被动等待某些客观因素好转。
成交结构优化较明显
本届广交会在一场细雨之中落下帷幕。5月5日午后,成千上万的展商拖着打包好的展品开始鱼贯而出,不少参展企业斩获颇丰,但自然也有人遗憾而归。
官方数据显示,本届广交会境外采购商到会195454人,来自213个国家和地区;累计出口成交1995.24亿元人民币(折合297.3亿美元),分别同比下降3.88%和1.1%。
为何如此?针对采购商到会人数下降,徐兵表示,这是“受各种因素综合影响”。一方面,本届广交会恰逢一些国家的重要节假日,对采购商到会带来一定影响;另一方面,当前全球经济贸易增长缓慢,我国外贸发展面临的环境更趋复杂严峻。
白明分析,本届广交会表现“不是很理想”的背后,所谓的内外因素,主要存在于4个方面,包括全球经济低迷造成的需求不振、中美贸易摩擦带来的不确定性、一些东南亚国家制造业兴起形成竞争与挑战、去年底以来人民币汇率上升也加大了出口价格压力。
“当前时间点非常尴尬。”5月5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贸易研究中心主任陈万灵说,诸多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叠加起来,增强了市场上的观望情绪,一些采购商会“按兵不动”,希望等待更利于自己的形势到来,包括在“赌”中美贸易摩擦的结果。
数据可供佐证,本届广交会成交订单中,中短单占比居高不下,长单占比偏低,3个月以内的短单占42.3%,3-6个月的中单占33.4%,6个月以上的长单占24.3%。
不过,对于折合297.3亿美元的出口成交表现,徐兵认为,这仍保持在稳定区间。并且进一步来看,其中出现成交结构优化、动力转换加快形成等诸多利好表现,如占展位总数20%的品牌展区成交占总成交额的28.8%,成交活跃,好于整体;众多“全球首款”或“全球首发”产品在广交会上亮相,成为企业积极应对外部挑战的利器等。
“企业的国际竞争新优势正加快形成。”徐兵说,广交会一项调研显示,超过83%的采购商未来一年将保持或增加在中国采购,“随着近期国家陆续出台的减税降费、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改善营商环境等政策效应逐步显现,全年外贸定能实现稳中提质目标”。他说。
陈万灵认为,未来外贸走势在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各影响因素形成怎样的平衡,这其中一大重要变量确是政策支撑。
“一带一路”成交额占35%
本届广交会的诸多亮点中,“一带一路”是最为突出的一个。
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无论是广交会还是企业,都致力于以此为重点,开拓新市场,加速多元化全球布局。从本届广交会来看,这一努力正取得一定的效果。
官方数据显示,本届广交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采购商到会88009人,占比已提至45.03%,同比提高0.5个百分点,到会情况明显优于整体。
更为重要的是,本届广交会共有82375名新采购商与会,占总人数42.15%,而这其中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新采购商占52.68%,同比提高0.94个百分点。换言之,本届广交会超过4成为新采购商,其中又有超过5成来自“一带一路”沿线。
这也带来了直观的出口成交结果,数据显示,本届广交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成交106.3亿美元,增长9.9%,明显好于整体,占总成交额比重也提至35.8%。
进一步来看,东盟采购商到会同比增长4.79%,其中泰国、马来西亚、越南、新加坡和柬埔寨都有较大增长,增幅分别为10.75%、9.08%、23.71%、4.4%和8.83%。
与此同时,主要客源地到会情况也较为稳定,来自我国十大贸易伙伴采购商占总人数的64%,同比提高2.56个百分点。前二十大客源国采购商占总人数的61.44%,比如韩国、泰国、俄罗斯、马来西亚、日本、越南、巴西、孟加拉等国家增长比较明显。
徐兵说,由此实现的采购商来源的多元化、全球化和优质化,有效帮助企业巩固传统市场,大力开发新兴市场,优化了全球市场布局,实现更高质量的市场多元化。
陈万灵则表示,不能忽视对“一带一路”的贸易占我国或广交会外贸比重仍较小的现实。基数较小,容易快速增长,但其影响力和带动作用却仍有限。同时,全球经济疲软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需求也有影响,这也容易带来波动。
“总而言之,‘一带一路’市场还需进一步培育,企业和政府要有行动也要有耐心,关键在于要找准对方需求和共赢空间,产品要适销对路。”陈万灵表示。
来源:21经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