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记者从浙江省纺织测试研究院获悉,由浙江省纺织测试研究院牵头编制的《纺织服装领域“品字标浙江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经浙江省品牌建设联合会组织专家论证通过,日前正式对外发布。
浙江省纺织服装工业总产值超万亿元,“块状经济”特色显著并具有纺织服装产业链综合优势,在全省工业经济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然而,浙江纺织服装产业在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产业结构问题突出、绿色体系不够完善、品牌影响力不够高、树品鉴标体系不够健全等诸多问题。
2018年6月,浙江省纺测院正式启动标准体系建设指南编制工作,经多轮次的企业行业调研、征求意见、专家论证并报经专家审核同意,《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最终定稿发布。
《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按照原料类、面料类、成品类、染料助剂类、纺织检测仪器类等六个方向,由纤维、纱线、羽绒羽毛、机织物、针织物、非织造布、服装服饰、装饰用品、床上用品、产业用纺织品、衬布、纽扣拉链、绳带标签、染料、染整助剂等16部分构成。对加强纺织服装领域“浙江制造”标准建设工作的系统性、科学性、规范性和协调性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
《标准体系建设指南》确立明确的建设目标:
每年制定50个以上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浙江制造团体标准,到2022年,纺织服装领域标准总数突破300个,提升标准体系的覆盖领域,通过上下游产业链浙江制造标准体系的管控,促进浙江纺织产业整体品质、品牌提升和协调发展。到2022年,在10个以上纺织产业集聚区实现品质控制标准化,助推区域品牌;针对专精特新产品,100家以上企业参与认证,先行开展与严格执行各项标准,着力提升企业品牌知名度;为拥有好产品但品牌影响力不够大的企业提供品牌推广平台和路径,并入企帮扶培养标准化工作人才队伍。
“国家竞争的基础是产业竞争,标准之争是产业竞争的核心。标准决定质量,只有高标准才有高质量。”“通过系统建设纺织服装领域浙江制造标准体系,打响浙江省纺织服装‘品字标’品牌形象,以标准提升带动品牌提升,以品牌提升带动品质提升,以品质提升带动产业提升。”在浙江省纺测院院长朱怀球看来,体系建设指南对引领浙江从纺织大省打造纺织强省有积极意义。
据悉,接下来,浙江省纺测院将依照纺织服装领域“浙江制造”标准体系框架,有序推进实施纺织服装产业标准提升工程;引导规模以上纺织服装企业对标、采标、提标,提升标准实施效果;努力在优势领域率先突破,构建纺织消费品识别体系。
浙江省纺织服装工业总产值超万亿元,“块状经济”特色显著并具有纺织服装产业链综合优势,在全省工业经济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然而,浙江纺织服装产业在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产业结构问题突出、绿色体系不够完善、品牌影响力不够高、树品鉴标体系不够健全等诸多问题。
2018年6月,浙江省纺测院正式启动标准体系建设指南编制工作,经多轮次的企业行业调研、征求意见、专家论证并报经专家审核同意,《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最终定稿发布。
《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按照原料类、面料类、成品类、染料助剂类、纺织检测仪器类等六个方向,由纤维、纱线、羽绒羽毛、机织物、针织物、非织造布、服装服饰、装饰用品、床上用品、产业用纺织品、衬布、纽扣拉链、绳带标签、染料、染整助剂等16部分构成。对加强纺织服装领域“浙江制造”标准建设工作的系统性、科学性、规范性和协调性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
《标准体系建设指南》确立明确的建设目标:
每年制定50个以上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浙江制造团体标准,到2022年,纺织服装领域标准总数突破300个,提升标准体系的覆盖领域,通过上下游产业链浙江制造标准体系的管控,促进浙江纺织产业整体品质、品牌提升和协调发展。到2022年,在10个以上纺织产业集聚区实现品质控制标准化,助推区域品牌;针对专精特新产品,100家以上企业参与认证,先行开展与严格执行各项标准,着力提升企业品牌知名度;为拥有好产品但品牌影响力不够大的企业提供品牌推广平台和路径,并入企帮扶培养标准化工作人才队伍。
“国家竞争的基础是产业竞争,标准之争是产业竞争的核心。标准决定质量,只有高标准才有高质量。”“通过系统建设纺织服装领域浙江制造标准体系,打响浙江省纺织服装‘品字标’品牌形象,以标准提升带动品牌提升,以品牌提升带动品质提升,以品质提升带动产业提升。”在浙江省纺测院院长朱怀球看来,体系建设指南对引领浙江从纺织大省打造纺织强省有积极意义。
据悉,接下来,浙江省纺测院将依照纺织服装领域“浙江制造”标准体系框架,有序推进实施纺织服装产业标准提升工程;引导规模以上纺织服装企业对标、采标、提标,提升标准实施效果;努力在优势领域率先突破,构建纺织消费品识别体系。
来源:全球纺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