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童装天地 > 专家时评 > 《我和我的祖国》:创造主旋律电影的“金色叙事”

《我和我的祖国》:创造主旋律电影的“金色叙事”

应当肯定,《我和我的祖国》是一部优秀的电影。在组成它的七部短片中,不乏优秀之作。

沈律君/文

应当肯定,《我和我的祖国》是一部优秀的电影。在组成它的七部短片中,不乏优秀之作。

影片被放置在70周年献礼的位置上,七个故事分别由七位中国主力导演执导,无论从命题、电影结构还是身处的时空位置,都决定了它在作为给共和国的献礼之外,同时也是给各个导演的一份考题,一次能力测试。

好的艺术家可以在一个极其狭小的范围内把艺术推进到极致。在固定的命题之下,如何把个人(普通人)、祖国以及不同时代标志性事件统御在一个短片之下,着实考验功力,这也是以往“红色叙事”主旋律电影中所没有的表达。“红色叙事”有太多经典作品,以往的献礼片大多表现的都是建党建国、战争与革命。不仅中国,这也是当代各个民族国家通过电影展现爱国情感最常见的方式:不呈现日常和生活,而是对古代/当代民族神话再演绎和再发现。毕竟打造一个民族、缔造一个国家的过程里,总有太多可歌可泣、伟大神圣但同时又极为相似的故事便于摘取。这也是“红色叙事”永不言旧但难以出新的原因。主旋律电影想要突破这一点,就必须摸索一条新的叙事路线。

《我和我的祖国》。资料图

突破成功的典型莫过于美国的好莱坞式主旋律。美国队长式的漫画英雄,让星条旗的图形颜色成为颂扬美国精神最好的象征符号;通过《变形金刚》和《壮志凌云》所呈现的美国现代军事力量,让“优美”的F14和F22比《拯救大兵瑞恩》的二战场面更有流行和传播的召唤力。《红海行动》和《战狼2》等影片借鉴了这一模式,将个人英雄和先进强大的现代军事整合到了民族国家崛起的宏观主线上来。但一个困境是,我们并不拥有这些电影背后的个人英雄主义意识形态, 我们也会发现这些“当代传奇”和表现建国前的“红色叙事”之间存在着显然的断裂。这个断裂就是国家70年的历史。主旋律应该如何去呈现这70年中间的故事?在中国当代影片中,除了像《横空出世》这样的罕见佳作之外,我们缺少作品。

从这个角度上,《我和我的祖国》是“填新”,当然也是“补齐”。它在 “红色叙事”之外,开辟出了一条中国主旋律电影的“金色叙事”新途径。通过选取的重要时间节点:建国、原子弹、女排、回归、奥运,新的“金色叙事”成功地将共和国的历史“精简”了,而形成一个我与祖国、个人和集体“融合”的一致表达。不同历史时期的差异消失了,人们不再以一代人、以时代的面貌出现,而是全都成为了与祖国共同成长的“小小浪花”。私人历史和国家历史有效地统摄在了一起。

在张一白执导的《相遇》中,原子弹研发技术人员隐姓埋名三年,在病危之际和妻子在公共汽车上相见。双人中景对话场面构成了画面中的前景,景别和镜头都相当固定,这是一段完全个人化的对话。但是如果仔细看中后景,你会发现车内的乘客和车窗外街上的行人都在变化。

像水在逐渐沸腾,人们在集结、聚拢。随着汽车的行进,前景继续保持固定,而后景中小股汇集的人群,则慢慢变成了庞大的人流,人们打着红旗,手中拿着报纸。锣鼓喧天的声音逐渐盖过男女主人公对话声。这个时候,观众的关注点开始从稍显冗长的个人对话转移到后景的窗外。通过关注点的转移,镜头语言也完成了从个人向集体的转向。当汽车终于因为簇拥的人群而无法移动,男女主人公下车没入人海,个人和集体融为一体。而原子弹试爆成功成为这一“融合”时刻的历史标点。

同样的呈现方式也见于徐峥操刀的《夺冠》。故事聚焦1984年中国女排三连冠。在上海石库门,街坊们聚在室外窄小弄堂,围着一台电视机观看奥运直播。主角冬冬着急寻找女孩小美,但又必须坚守岗位维护“脆弱”的电视天线准确收到信号,让整条弄堂可以有机会见证历史,等待中国女排在大洋彼岸的美国实现奇迹。于是,国家荣誉、街坊观众、少年情思这个三个层次的叙事被层叠在了弄堂狭小的空间场景中。徐峥通过在小空间的剪辑和场景调度,让国家、群体、个人这三个原本有空间和情绪区隔的表达变成了整体。完美应和了主题曲中“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的意旨。

这是《我和我的祖国》作为“金色叙事”主旋律最大的创造。

 

来源:

相关文章

快讯

热榜

  • 品牌
  • 招商
  • 专题
  • 展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