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9日,蓝驰创投中国宣布今年人民币及美元资金募集情况。本次募集总规模35亿元,是2019年截至目前中国境内最大募集规模的早期基金之一。
蓝驰创投在管基金的平均存续期为10年,专注Pre-A到A轮的投资。35亿元于这一阶段的投资而言已是大基金——堪称行业神话的老牌VC机构Benchmark,成立近25年后每只基金的管理规模也是在4亿-5亿美元(约合28亿-35亿人民币)的区间。
“我们要用最少的子弹打中一个靶子。”蓝驰创投管理合伙人陈维广说。
蓝驰创投在1998年成立于美国硅谷,2005年进入中国市场,过往代表投资案例包括PPTV、赶集、蘑菇街、趣店、青云QingCloud、Coupa等。
近年的新项目方面,有教育领域的VIP陪练、美术宝等,保险领域的水滴、善诊、南燕等,社交领域的伊对,硬科技领域的高仙机器人、云圣智能无人机等。
“作为一个精品型基金,蓝驰创投对赛道的关注和分布也是比较均衡的。一家基金不可能把所有的钱都挣了,必须把自己最擅长的地方发挥好。”蓝驰创投管理合伙人朱天宇如是说。
从硅谷到中国
蓝驰创投是最早一批进入中国的美元投资机构,同期来到中国的有红杉中国、红点创投,后有KPCB、NEA和光速创投等。
在年份相近的投资机构中,蓝驰创投中国团队是少数的核心团队有在硅谷和中国两地的长期VC投资经历,也兼顾产业和投资从业背景的一家。
蓝驰创投中国团队的两位管理合伙人中,陈维广曾就职于新加坡电讯、IBM,2000年加入蓝驰创投,2005年在中国组建了蓝驰中国办公室;朱天宇曾就职于网易和百度,2009年加入蓝驰创投中国团队。
陈维广进入VC行业的第一个五年常驻硅谷,后才逐步有了蓝驰中国业务的开局。他的搭档朱天宇表示:“把真正的硅谷基因带回到中国国内,这成就了蓝驰中国团队现在的样子,包括我们的投资项目、投资特色、与创业者相处的方式。”
过去的近15年中,蓝驰创投一直坚守在早期投资阶段,出手坚持“精品”的选择。这也承袭了硅谷VC的风格,投资中强调早期、科技和价值贡献。
2015年以来,美元LP们较过往更加重视中国市场,中国本土也有新一批的基金品牌以更为多元化的方式参与到VC阶段的投资中。
蓝驰创投在2016年完成总额超过5亿美元的新一期美元基金和新一期人民币基金,成为当时国内市场上最大的双币早期基金。
“国内VC的概念有一点被泛化,很多不同阶段(的投资机构)都称自己是VC。我们过去20年一直比较坚持早期投资,也就是在A轮左右,也希望还是守在这个阶段。”朱天宇这样说。
研究驱动+高度自律
截至今年11月,蓝驰创投在中国的管理资金规模超过100亿元,主导投资了超过100家早期创业企业。团队方面披露,在中国的平均IRR超过30%。
团队在中国市场的投资已经拉动了近10倍的后续再融资,其中近80%的被投项目顺利融到下一轮;退出方面,蓝驰所管理的项目中近20家公司已通过IPO、并购等方式实现退出。
持续的投资业绩创造背后是蓝驰创投的研究驱动和高度自律:团队通过研究发现行业发展的底层趋势,进而在有高成长空间的赛道上投资“A类”创业者;在起伏的市场中做投资决策,一直抱有对市场敬畏、坚持独立判断的准则。
以教育领域为例,2014年,蓝驰创投先后成为VIP陪练和美术宝的第一轮机构投资方,两家企业如今分别成长为素质教育领域音乐和美术赛道的头部企业。
研究驱动和高度自律也让蓝驰创投在风口赛道的项目选择时有更高的命中率。2017年的一大风口是共享充电宝,艾瑞的数据显示,当年共享充电宝的市场规模是9000万元,却有超过14亿元的资本涌入。
在外界看来,一向高度强调“自律”的蓝驰创投似乎成了“追风者”,将资金投入到当时的新晋玩家怪兽充电。对此,朱天宇解释说, 团队在该项目作出投资决策的根本原因,是在能源网络基础设施方向上的布局。
据了解,蓝驰创投有在优秀项目后续融资中追加投资的传统,但每一次的追加投资都要经历团队的独立判断。
认知套利的生意
2018年年初以来,中国股权投资行业整体进入调整期,投资机构募资难、初创企业融资难、独角兽公司估值回调现象频现。
对于资本寒冬给创投行业,尤其是创业公司融资带来的影响,朱天宇说:“中国VC行业到现在10年出头,经历了一些周期。这一次比前几次的程度更深,是对行业的深度按摩,挤出泡沫的程度可能会更大一些。”
无论行业处在高峰还是低谷,蓝驰创投保持每年十几个项目的投资节奏,新的资金将关注科技创新、大健康和新消费领域这三大领域的投资。
具体来说,他们将专注投资基于效率提升和自主创新的企业服务和硬科技机会,基于支付方创新和医疗服务创新的大健康机会,以及基于新人群、新场景、新品类的消费机会。
“VC是靠认知套利的生意,只有在机会和风险的判断上比别人看得更早、看得更深入,才有可能赚取更多的回报。每个时代、每个周期都有机会,我们是抱着长线的心态去投的。”朱天宇说。
在中国市场,蓝驰创投同时管理美元和人民币基金。谈及此,朱天宇表示:“有‘双币基金’的标签不意味着以双轨制方式运作。长期来看双币基金是头部机构的常态,我们的策略没有区分,但可以满足创业者的多元化需求。”(编辑林坤)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