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于常见的台湾女性温婉形象,Cindy Chao站在那里,给人的印象简洁、干练、利落。
的确,这不是一个普通的由玩偶和小首饰陪伴长大的女性,生而为台湾著名建筑师谢自南的外孙女, Cindy Chao回忆自己童年的游戏场地,不外乎是外公的工作室,到处充斥着线条感十足的建筑模型,而夹杂在这些记忆中的,又绝大多数是身为雕塑家的父亲的雕塑品。
就是在这种硬朗的艺术家庭氛围中成长起来的女孩,如今长成一位在国际上声誉日隆的珠宝艺术家:2011年至今,她的作品多次刷新苏富比、佳士得等国际大拍场的珠宝拍卖纪录;其大师系列“皇家蝴蝶胸针”被美国史密森尼国家历史博物馆列为永久典藏;2018年,她设计的“牡丹花红宝石胸针”参与著名文化艺术展览伦敦“巨匠臻藏”艺术博览会(Masterpiece London),从上万件古董艺术展品中脱颖而出,获得由150名专业鉴定团队评选而出的“卓越艺作创作典范奖”;2019年,她携大师系列“冬叶套链”再度参加“巨匠臻藏”艺博会,最终摘得最高大奖“大会杰出奖”。
这件冬叶套链,连同Cindy Chao手下著名的年度蝴蝶系列新作2019年度“极光蝴蝶”,及其他珠宝作品,于日前在上海半岛酒店展出。
在珠宝设计领域,Cindy Chao何以胜出?伦敦“巨匠臻藏”艺术博览会主席Philip Hewat-Jaboor说:“我赞叹她对大自然生命力的完美洞悉……她的作品充满立体的建筑感线条和丰沛的情绪张力,完美的用石和绝佳的配色,这样的组合前所未见。”美国华盛顿D.C.史密森尼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在收藏她的蝴蝶胸针作品时,全美几百家媒体前来报道,问博物馆馆长为何收藏了一位尚在世的艺术家作品?馆长Jeffrey Post说,“我们是一家学术机构,有义务收藏未来的古董。让三五百年后,人们可以看到,这个收藏是21世纪艺术的指标。”国际媒体则以“打破艺术与珠宝的疆界,开启艺术的新兴时代(Nouveau new)”来称赞她。
11月底,Cindy Chao在上海半岛酒店2019 Black Label大师系列Masterpieces展览现场接受了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阐释她的设计理念和她对珠宝艺术的理解。
360度审视、运用“未见之色”
《21世纪》:人们说,家庭环境塑造一个人。能否讲述一个你小时候的成长细节,体现家庭对你日后设计工作的影响?
Cindy Chao:回想小时候,和普通小孩子不同,我的游戏室就是外祖父的工作室。同时 ,每天围绕我的还有爸爸的雕塑。所以今天的我有着鲜明的建筑思维,层次感丰富,同时又注重雕塑家的手艺。最近我花了三年时间,整理出了几万张外祖父当年的建筑草图。那时候,他很喜欢训练我,当我指着草图说这个是正门时,他会说,为什么不是侧门?他教会了我360度审视物体,这种3D思维,就是我今天在设计珠宝时所运用的。
《21世纪》:你的设计作品强调生命力。仅仅拟真不足以构成艺术品的生命力,你又是如何赋予一件作品艺术生命力的?
Cindy Chao:创意和想法很重要。比如那件粉色大马士革玫瑰胸针,也许你会看它是玫瑰,也许你会看它是牡丹,这些其实并不重要。我用画作渲染的方式做珠宝,超乎珠宝的概念,而是去作画。这其中配色很重要,是我们三大品牌精神:建筑感、雕塑性、生命力的一部分。
《21世纪》:在运用和收集珍稀宝石方面,你们有哪些优势?在用石方面,你的作品有哪些与众不同?
Cindy Chao:明年CINDY CHAO The Art Jewel将迎来15周年,十几年来我们在业界的努力、我们的独特性已经吸引很多供应商和矿主,希望与我们合作,为他们一些特殊的宝石做创作。
在用石方面,除了强调雕塑性、立体感这些技术工艺,配色美学是很高深的学问。比如你眼睛看到的粉色大马士革玫瑰,在创作时其实运用了很多黄色和橘色来衬托粉色,还有一些层次的建造技巧,都反映在作品中。另一件以一百多克拉猫眼石为主宝石的作品,正常处理方法是将猫眼线打直使用,我在创作时把它打斜处理,猫眼有一种微笑的效果。我选了绿钻,而不是常见的白钻,来突显金绿猫眼石的优雅。那是很复杂的十几种绿,中间还佐以紫色和蓝色,以突显猫眼的迷人。宝石是可以活起来的矿物石,艺术家所带来的附加价值是赋予它生命力和价值感的关键。
不屈不挠,打破既有隔膜
《21世纪》:请讲一下你所理解的构成收藏价值的要素?
Cindy Chao:一些重要原则包括宝石的稀有性,现在稀有宝石的储量越来越少,缅甸的红宝石几乎开采不出了,蓝钻价格450倍、粉钻300倍地在增长。物料之外就是作品的独特性。创意、工艺的不可取代性赋予作品价值,对艺术家来说是重要挑战。
《21世纪》:人们通常会追逐一些珠宝大牌。与他们相比,你们有哪些独特的工艺或尖端技术?和欧洲镶钻大师的合作过程又是怎样的?
Cindy Chao:通常我们每件年度蝴蝶都需要6个精工师傅,花费两年半的时间完成。他们要在作品上完成四五十个隐藏的折点,它实际上已经是个微型建筑,是工程学。我们在日内瓦、巴黎、里昂都设有工厂,与欧洲著名镶钻大师合作。这个过程并不容易。我记得2016年时,我们为巴黎古董双年展设计制作冬叶套链,做了两年多,在几万颗宝石中挑选了2300颗。这个过程中与制作师傅有很多冲突。套链的一个难度是以最坚硬的钛金属要做出非常柔软的线条,我不断要求各种细节,各种角度上的完美,两年里不断地与他们争吵,争吵过后就是与他们几个喝着香槟,面对套链沉默。直到他们做好各自分装的那些部分,看到完成的作品,才忽然叫道,终于知道了你在想什么!一位工匠在完成后离去,说两个月内我再不要听到你的电话了,我要休息。但是很快他就电话来说,知道下一片叶子怎么做更突破了。他们说,Cindy已经习惯把我们变成不屈不挠的中国人了——一个好的艺术,就是这样可以打破语言、种族和文化的隔膜。
《21世纪》:在珠宝设计领域,要扩大自己的国际影响力,身为亚裔这件事给你带来什么困难或优势吗?
Cindy Chao:珠宝领域其实是男性主导、西方人主导的世界,国际大牌的所有者、主设计师通常都是男性,裸石领域则是犹太人的天下。我作为一名女性、亚裔,在国际市场上毫无优势。但是当你坚持,它就会变成一股强大的力量,打破性别、文化的不公平,这时很多人将不会在意你的国籍、你的性别、你来自哪里。记得我初入行时,与五个大胡子犹太人在香港见面。我当时只有三十岁出头,在这个行业还很青涩,没有人知道我。记得当时自己腿都是抖的,但是非常勇敢地和他们谈了很久。后来他们对我说,知道你那时候很害怕,但是好像你这个小个子比我们五个都大呢。你的坚持和对自己的信心打动了我们。直到今天,我认为我的这些作品,是由东西方交流、碰撞的火花而来。
做先锋,影响力意味着改造力
《21世纪》:在商业路径上,请谈谈你的模式设计,你对盈利的预期,公司的规模,年产量的控制?
Cindy Chao:我们眼下平均每年全球不到200件作品,平均销售最多150件。我们的优点也是缺点,就是没有实体店,只有需预约的SHOWROOM,不量产,追求独一无二。大师系列每年不到15件,在宝石挑选、工艺创意上的吸引力使得一半以上作品被收藏。这样的一个模式,在赚钱上并不是最拿手的,通过销售,打下品牌的百年基础更重要。我们的总部设在香港,在台湾有SHOWROOM,希望三两年内于上海也开设SHOWROOM,然后纽约。但其实我们的作品是非常少的,所以不会为营运而营运,宁愿自然地条件具备,而不因逐利使自己的作品沦为商品。即便如此,过去5年,公司每年的营业额都有30%-40%的增长。中国是非常重要的市场,很多藏家在北京、广州、深圳……约占60%,其余为中东、俄罗斯、欧美藏家,占比40%。
《21世纪》:关于珠宝艺术家,你有否自己的偶像?请谈谈你对自己的预期,想达到的高度,你想为这个行业带来哪些不同的东西?
Cindy Chao:如果说我们的第一个15年为生存而创作,那么我们的第二个15年将为创作而创作。我设立的一个目标是,让自己的品牌成为最具国际影响力的华人品牌,给年轻人一个榜样。说到偶像,有几个建筑设计大师,像丹下健三,是我的偶像。他们的作品非常超前,造就了现当代建筑一些领导大师们。他们是真正的先锋,在市场上前无古人时出现。我认为,一个人的影响力是要改造人们关于这个产业的概念。(编辑董明洁)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