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童装天地 > 财经要闻 > 业内解读再融资新规:将定价权交给市场

业内解读再融资新规:将定价权交给市场

12月5日,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粤港澳大湾区总部和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联合主办、21世纪经济报道承办的“

12月5日,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粤港澳大湾区总部和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联合主办、21世纪经济报道承办的“南方财经国际论坛”在广州举行。在下午举行的“解码A股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主题论坛上,神州信息董秘刘伟刚,海亮股份董秘钱自强,浙大网新副总裁,董秘许克菲,广发证券投资银行总部总监朱保力,就“A股再融资放开下的机遇与风控”进行了讨论。

2019年中小企业仍然面临着融资难的局面。在这样的背景下,证监会于近期发布了主板、创业板再融资新规的征求意见稿。新的意见稿条款相比之前有诸多放宽,结合近期其他的配套政策出台,政策的宽松转向对企业的融资和业务发展均提出了新的机遇与挑战。

广发投行总监朱保力认为,再融资新规有不少亮点,例如定向增发品种从9折改到8折、发行对象从10名改为35名等。从政策初衷来看,再融资监管政策朝着和IPO注册制一样的心态去推进,把真正定价权和决策权交给市场。这是再融资新规比较明显的特征,也是监管将来用于激发市场活力的手段和政策。

“从明年甚至未来一段时间再融资规模和数量来看,预期仍然较为乐观。但需要关注的是,不少投资者在过去三年中通过参与上市公司再融资行为损失较为严重,这是一个慢慢恢复的过程,但其有利的一面是,未来上市公司在做再融资发行的时候,单纯通过政策或者二级市场寻找套利的行为会越来越少,有利于资本市场正本溯源。”朱保力说。

针对投资者的信心受挫问题,浙大网新许克菲认为,以定增为代表的再融资方式,其融资规模和融资速度,在2017年下半年后开始发生断崖式下跌,直到2018年发生了很多倒挂。实际上,对于资本市场中很多机构投资者的信心被打击,很重要的原因是政策的叠加效应,例如非公开发行管理办法、证券发行管理办法以及2017年的减持规定,叠加在一起对市场有比较大的压力。

“例如之前机构投资者长期被定增项目锁定期裹挟,过了锁定期之后,对其减持还有诸多约束,这是对机构投资者信心一个长期消磨的过程。反推过来看,再融资政策有所放开,后续监管层是不是对减持等配套政策有同步的考量和调整,也是值得期待的。”许克菲说。

目前,整体监管政策基调是在向宽松调整,企业对配套政策的出台有诸多期待。

神州信息刘伟刚认为,讨论再融资政策调整不能孤立独立看待,需要结合过往这一段时间整个监管层面针对上市公司和资本市场一系列调整政策。这次调整具备两个特点:第一,是政策监管导向面向未来。例如本次再融资,是把定价、需求交给上市公司、资金、定向增发认购方,也即把市场的权利交给市场,未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会越来越大,这就是监管面向未来;第二,是面向问题。前两年再融资以及后续的减持政策,对市场形成了一定的高压,这次政策针对之前的约束做了调整。

“另一方面,国内有四五千万家企业,上市公司仅有3700多家,这些未上市的企业往往跟上市公司在一个产业链上下游中,但它们面临的困难更大、融资手段更少,如果它们没有恢复到一个好的融资环境,上市公司业务发展仍然会有阻难,这样就无法形成一个‘融资-业务发展-再融资’的良性循环。”刘伟刚建议,中小企业在回笼资金的方式上,可以向内探索更多样的资产证券化方式,例如将应收账款、存货等内容以适当的方式变成现金回笼资金。

刘伟刚同时提出,企业经营者要时不时抬头看看整个行业大势,不要盲目做很多过激的事情。“我们要感谢这个时代,过去40年改革开放的大背景,是很多企业家白手起家跻身行业巨头的必要条件,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时代背景的红利。但现在我们的大背景面临了新的问题,从两位数的GDP增长,到现在低增速,发生了一个明显的转变。过去很多企业可能由于发展过快,导致了很多人在投资、扩张上的盲目乐观,但随着时代背景的转变,过去高成本融资实现扩大再生产的历史路径可能失效,企业家需要多关注行业发展大势,宏观环境大势,再根据自身的情况与规划,去发生一些合理的融资行为,采用合适的融资工具。”刘伟刚说。

海亮股份钱自强则认为,尽管政策有紧有松,但上市公司对再融资工具的选择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企业要根据自身发展的状况、市场、投资需求进行工具选择。这几年的经济格局改变、市场波动以及政策的不断调整,是促使企业和资本市场投资者成熟的契机,上市公司要明白,再融资的本质,是为了企业自身长远的发展。

“会有一些声音讨论政策变化过快,但站在监管的角度,也希望政策能够持续一段较长时间不变,但资本市场参与者往往会利用监管政策套利,越来越多的参与者利用政策套利就会积聚越来越多的风险,倒逼政策不断调整。但如果企业能够做好自己、保持初心,就能够让政策红利延续下去,也能让投资者享受到政策带来的红利。”钱自强说。

另一方面,资本市场对企业融资后的资金使用效率,以及是否真正落实到曾经的募集项目上颇为关注。尤其是作为高新创新企业,项目创造的现金流价值可能不如传统行业明确。

许克菲认为:“作为对投资者负责的创新型企业,浙大网新是看到了用户的痛点和应用的场景,才会去做技术投入,不会为了纯创新而创新。在财务回报不是那么显著的情况下,投资人需要更多地关注技术是否真正应用和落地、是否真正解决了问题,从而判断资金是否完成了高效使用。”

 

来源:

相关文章

快讯

热榜

  • 品牌
  • 招商
  • 专题
  • 展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