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时尚是个轮回,而订婚戒指也不例外,今天想通过三分钟的时间,来带大家回顾订婚戒指百年变迁史。
1910年代,订婚钻戒刚流行不久,一般是皇室贵族等上层社会名流才会购买,加上工艺的限制,所以那个时候的款式比较简单。在1919年的时候,一位比利时钻石切割师 Marcel Tolkowsky发明了圆形明亮式切割方式。
1920年代流行爱德华设计的风格,金属戒托开始变得复杂,花丝工艺开始流行。订婚戒指开始加入花卉和自然图案以及蝴蝶结等元素。
1930年代,装饰艺术风格大行其道,戒指也受到这种风格的影响,几何形状和以建筑为灵感的戒指成为当时的主流。
当时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铂被征用作军事用途,因此,黄金等更为便宜的金属成为1940年代初和中期订婚戒指的首选金属。过渡切割的钻石开始超过旧的钻石切割。Marcel Tolkowsky于1940年从比利时移民到美国,他圆润的钻石切割规格成为美国珠宝商的黄金标准。
1950年代,战后年代是经济蓬勃发展的时期,导致上层中产阶级的崛起,订婚戒指的需求开始增大。西方电影工业此时造就出了比以往更多的明星,名人效应开始发挥作用,广大女性也更加关注大银幕上女性的穿着打扮。另外,戴比尔斯正是在这个时期将钻石推成结婚的首选。
1960年代的钻戒没有完全特定的风格,女性们开始更多地追求个性。钻石的切割也全面发展,各种花式切割都开始流行。另外,那时候还会流行将彩色宝石与钻石搭配在一起。
从60年代延续下来的花式切割在这时候依旧流行,例如马眼形切割、梨形切割等。另外,Harry Winston海瑞温斯顿,Van Cleef&Arpels梵克雅宝和Cartier卡地亚等大品牌成为流行趋势的主导。
1980年代,钻石琢型又恢复了以圆明亮型为主流,设计也回归简单。同一时期,戴安娜王妃佩戴的椭圆形蓝宝石戒指也成了大众所追随模仿的造型。
1990年代,三石戒指成为当时订婚钻戒的“明星”,这种造型的戒指也别有寓意,三颗钻石分别代表一对夫妇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公主方形钻石替代传统圆形钻石成为大家在购买钻戒时候的首选。Tiffany&Co.蒂法尼还在1999年推出崭新钻石琢型:Lucida™ 切割,这个切割方式以星座中最明亮的星星命名。切割后的钻石呈四方形,四角宽阔,钻冠以阶梯形切割法琢磨,高贵典雅,而钻亭则作多面切磨,益显光辉耀目。
到了2010年代,光环订婚戒指成为新的潮流趋势。这个时期的主要造型师主石的外面会环绕一圈碎钻,这样就会让主石看上去更大。除了白色钻石外,黄钻因为其在彩钻中的性价比最高而大受欢迎。
如果你还在为选订婚钻戒而烦恼的话,这个视频可能会对你有新的启发。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