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持90亿美金“干火药”的华平投资,打响中国市场“控股和联合控股”时代卡位战。
在华平投资中国区联席总裁程章伦看来,中国股权投资市场正迎来控股窗口期,投资机构应以更创新的方式参与这一市场。
中国企业家或许不熟悉全球并购市场中的“Warburg Pincus”,却在诸多大型股权投资交易中看到了“华平”的身影。这家PE机构不但为中国新经济领域众多独角兽提供了弹药,还与优秀企业家联合创办了多家新企业。
2019年是华平投资深耕中国的25周年。团队完成45亿美元中国二号基金的募集,加上华平全球基金的配资,中国资金池达到史上最高的90亿美金;这一年也是华平中国退出金额创纪录的一年,为投资人返回了超过20亿美元的资金回报,锦欣生殖和ESR(易商红木)两家被投企业成功上市。
25年以来,华平在推动中国企业变革的同时,自身投资业务也不断进化。如今,华平的基金出资人中出现了更多中国机构投资人的身影,超过1/3的投资项目是控股或联合控股,退出也不再主要依赖公开市场交易。
“我们的投资回报仍是源自企业的成长。”程章伦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说,中国PE投资行业已经进入综合竞争时代,对基金管理人的投后运营能力、多元化资产管理能力都提出了更高要求。
华平投资程章伦。资料图
头部效应明显
《21世纪》:2019年国内股权投资行业的整体环境如何?
程章伦:2017年-2019年是融资大年。一方面因为大多数投资机构的剩余资金有限,另一方面因为头部机构的规模越来越大,大家通常认为经济下行期存在好的投资机会,都希望把“炮弹”备足。
2019年基金募资趋势出现了分化:人民币基金在一定程度上进入了寒冬,而美元基金头部效应显著。
在人民币基金中,国资渗透率逐步提高,真正市场化运作的私募基金占比有限。根据清科统计数据,在2019年1-11月新备案的基金中,国资认缴总规模已占基金总认缴额的75.2%。
美元市场头部化趋势明显。2017年-2019年整个行业融了大约3000亿美金,其中前十几家公司大约占了整体融资额的1/3左右。相比人民币基金LP,美元基金LP组成更加稳定、机构化,受政策影响较小,他们对中国市场的投资依然怀有很大热情。
《21世纪》:为什么投资机构头部化这一趋势越来越凸显?
程章伦:主权基金、退休基金等大型机构投资人都有自己信任的GP,他们愿意为表现优异的GP不断加码,因此资金配置会越来越向头部集中。其实LP最关心三个数字:投资回报率、内部收益率和DPI(投入资本分红率,即项目分红和已缴资本之间的比例),它们是GP最直观的成绩单。
另外,过去五年行业进入了整合期。所谓的“爆款”越来越少,单靠传统爆款项目不足以拉动大规模资金,再加上项目规模变得越来越大,因此投资机构头部化成为了必然趋势。如今,募、投、管、退四个阶段都需要深耕细作,并不是每一个基金都具备这种能力。
行业已经进入综合竞争时代。投资机构的品牌依托于过往投资业绩、不断积累的企业家关系等多个方面。未来前10名投资机构中再出现一两家全新成员的概率比较低,不过头部机构管理规模进一步扩大的可能性很高。
《21世纪》:在退出这个环节,我们现在采取什么策略?
程章伦:综合表现说明一切问题。对于华平中国来说,无论是2013年之前DPI超过2、资金池是原来的三倍多,还是75%资产都是2016年之后的项目,这些都表明我们的资金回笼率和资金周转率处于较高水平。
如果全部项目都依赖公募市场退出,那么会存在很大风险。10-15年前我们大约90%项目都依靠IPO退出,过去几年这一比例降低了一半。未来,我们将会更多寻求其他退出和资金回笼渠道,比如股权转让、底层资产出售、分红、股权抵押贷款等。
对于投资机构来说,二三十亿美金的资金规模是一个分水岭。当资金超过这一规模,多元化就成为了一个必选项。
所谓“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我们需要利用资产之间的不相关性,实现最优的投资组合。华平中国聚焦房地产、TMT、医疗、金融、消费五大行业,而且还在东南亚市场投资,这样就足以保证手里有足够数量、足够多元化的牌可以打。
中国PE投资行业已经进入综合竞争时代,对基金管理人的投后运营能力、多元化资产管理能力都提出了更高要求。-甘俊制
加码“超级都市圈”
《21世纪》:“超级都市圈”将为中国经济发展带来哪些变化?
程章伦:“超级都市圈”的发展将给中国经济及产业发展带来深远影响。2030年中国将有超10亿人口居住在城市,其中一半集中在五大“超级都市圈”,人口平均规模达到 1.2 亿人,并将贡献 GDP 增长的75%及城市人口增量的50%。
城市密度、厚度的增加以及大都市圈的集聚效应将带来很多正向作用。为了支撑“超级都市圈”的高效运转,一批超级新经济企业应运而生、迅速发展。
以房地产行业为例,随着都市圈人口密度的提升以及城市居民对生活品质要求的提高,城市中心存量资产的更新改造和价值提升将是一个长期趋势。几年前我们就开始关注和布局这一领域,如长租公寓企业自如、魔方生活、盛煦地产,城市更新运营商CREATER创邑以及停车资产运营服务商阳光海天等。
《21世纪》:华平从什么时候开始明确了“超级都市圈”这一投资主题?
程章伦:大约三年前,其实从被投企业的融资计划中就可以窥见到“超级都市圈”效应。在过去二十多年中,大多数企业都倾向于从一二线城市入手,待业务发展相对成熟再将产品和服务延伸至三四线小城市,进而扩展到全国,比如我们之前投资的汇源果汁、银泰百货等企业。然而,如今企业越来越关注在一个都市圈领域是否做得足够好、足够具备实力。
中国规模最大的高端妇产医院之一美中宜和,已经从一家医院发展成在四大城市拥有七家医院、一家门诊中心、三家月子会所的全国性综合妇产连锁医疗服务平台。
现在,它的业务重点是如何在北京等核心领域做得规模更大、产品线更丰富,而不是把同样的业务复制到更多城市。
集中式长租公寓魔方生活起初打算将业务扩展至30个城市,不过后来在实际运营中发现,每套房子的装修成本较高,小城市的租金不足以覆盖,因此业务很难下沉。后来,魔方生活就主动放弃了这一路径,现在在上海取得了更多成功。
《21世纪》:“超级都市圈”是消费升级主题的演进,今天投这个主题与此前有何不同?
程章伦:华平始终坚持做成长型投资,投资回报依托于产业成长。当“超级都市圈”密度越来越高,经济复杂性自然增加,就意味着出现前所未有的机会、产生更多附加价值。
可以说,“超级都市圈”为今后的投资指明了方向。我们需要先锚定一个拥有价值和潜力的土地,然后再利用人工智能、5G、云等各种“肥料”为土地赋能,从而让在土地中成长的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比如,爱学习教育集团(原高思教育)此前是一家业务集中在北京、有着20多年历史的传统辅导机构,现在它借助SAAS、云、人工智能等技术,致力于在全国打造以内容和科技驱动的K12教育赋能平台。
控股和联合控股占比近半
《21世纪》:您觉得控股型并购的难点是什么?
程章伦:与通常意义不同,华平将在中国市场上的控股定位为“控股和联合控股”,我们对创始团队和管理层持股的策略更加灵活,延续其成长型投资基因,通过资源和资本赋能企业、推动业绩增长从而实现投资收益。基于这样的思路,华平不会对原管理层“大换血”,而是选择让公司创始人和管理层继续持有公司股权并留任。
《21世纪》:从投资交易比例上看,华平在中国市场已经有超过1/3的项目是控股和联合控股。
程章伦:没错,中国市场正在涌现出更多的控股权收购机会,这类收购对私募股权机构的资金实力以及管理能力都提出了更高要求。在经济增长放缓的大背景下,高速发展的企业如今依然需要新的业务增长点,因为在商业环境中往往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这些企业需要借助外部力量,包括资金、技术、人才等不同层面的支持,来实现团队更新、技术赋能或者商业模式转型等,从而突破企业自身限制。作为投资人,我们每天都在思考如何帮助被投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成为其所在细分领域的行业翘楚。毕竟,私募股权市场更大的意义是帮助企业创造价值,从而带动产业及经济的发展。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