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世界制造中心高速运转了几十年的庞大机器按下了暂停键。企业在战战兢兢中开工,也是如履薄冰地复产,不开工,订单产能怎么办?开工呢,风险怎么办?复产后,产能怎么快速补救?
但是呢,这位伙伴进一步游说我,他说,我们必须要把这当成一个课题来看待,现在工厂面临的形势非常严峻,不开工是等死,但开工复产后,如何快速补救和提高产能,也是必须要解决的问题。为企业提供这方面的实战指引和帮助,这恰恰是利国利企利民的实事。
这么一说,我理所当然意识到这确实是一份责任。的确如此,企业开工后,面对如此现状,如何快速增效提产来补救疫情损失的产能就变得非常关键,这关涉到企业的生与存。然后,我又特意去关注网上关于疫情时期相关的观点、文章和调查问卷,我发现,基本上都是关于宏观层面的分析和建议,比如关于市场经济环境分析与财务对策,对制造业的管理者能够有效落地的操作层面的工具手法并不多。作为一个职业咨询师,从事精益制造和工厂增效这么多年,我觉得有义务为我们的制造企业梳理一下疫情过后快速地恢复和提高产能的解决方案。
根据目前疫情的状况,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结合企业及市场的基本规律,我这把后疫情时期的企业开工得产分为五个阶段,如下图所示:
第一个阶段:试开工期
试开工期从2月10号到2月16号之间(即2月的第2周)。这一阶段也可以定义为观望期和焦虑期。
这个时间是国家设定的第一个开工窗口。这个期间的开工状况有如下特点和问题:
1. 开工情况:
只有部份企业在此窗口期尝试开业,初步调查在45%左右,首先是因为疫情依然严峻,企业比较谨慎;其次受到开工审批的管控,未得到批复的工厂不能轻易开工。无论是开工还是未开工的企业,总体上,工厂在这个阶段是比较焦虑的。
2. 用工情况:
虽然部分企业开了工,但是工人依然回不来,封路、封村、劝返、拒入、户籍、住所、隔离时间等问题,是导致复工的第一大难点。本周外地返工的人数比较少,即使有少数外地返城者,也是在隔离中。此阶段开工的企业,一般是以本地员工或春节期间未出城的员工为主,企业的实际上班人数在40%左右。
3. 生产情况:
此阶段开工的企业,重点工作在于组织和探索安全生产的模式,比如如何做到有效的隔离和消毒。加上产线的员工不整齐,生产的效率与产能非常低下,只能是启动性的生产。
⊙开工就是抢产:什么意思呢?开工就是把工开起来,这个阶段的目标不在于多少产出,只要把工开起来,把产线和设备开动起来,就相当于抢到了一周甚至更多的产能!开工的价值远远大过数量的意义!
⊙开工就是打基础:当然,开工抢产需要符合政策和安全要求,更要在此阶段完成生产系统启动运作。打基础是是要在本阶段工人不齐时完成安全生产基本工作。
具体做法有很多,但考虑到本文发布的时候,本周已过一大半,所以不作过多的叙述。
第二个阶段:规模开工期
规模开工期是2月17到23日之间(即2月的第3周)。
这个时期是企业开工的第二个窗口。这个时期,疫情的高峰期过去,总体风险大为降低,会有大量的工厂开工生产。这个期间开工状况有如下特点:
1. 开工情况:
经过上一周的观望、焦虑和努力,这个时间,大部分工厂都会确定在本周开工。主要是因为疫情得到了确实的好转,政策层面也会鼓励或者要求企业开工生产。本阶段预计开工的企业会达到85%以上。
2. 用工情况:
目前,全国还有近1.5亿的返工人员在陆陆续续返回,但也面临返城后的主动隔离期。上一周返城的人会持续补充到生产线,但本阶段生产线的员工缺口依旧比较大。
3. 生产情况:
本阶段的工厂的生产线开工率依旧不会高,预计提高到60%左右。一方面因为返城员工的隔离周期,另一方面呢,市场招聘工作刚刚启动,可流动人口不多,能补充到生产新员工人数有限。企业的产能压力很大。
复产的意思就是把生产线全线真正开动起来,保量的意思就是确保有一定的产能储备量。如何做到复产保量呢?有几个做法:
1.要保线不保厂:什么意思呢?假如一个车间有N条总装线,那么,宁可提高一条线或少数产线的满座率,也不要稀稀拉拉的把人分散到全世界N条生产线。所以呢,这时要做几件事情:
⊙要确保产线的满座率,什么是满座率呢?对组装型生产线,满座率就是一条生产按标准配置人员的满足率,就像电影院的上座率一样。与其让N条线都不满座开不起来,不如保住几条线高效生产。这个时候,要尽可能打破组织之间的部门墙,让人员流动和组织顺畅。实现人员快速重组编队,提高满座率。
⊙调整合适的生产节拍,尽量采用小型生产线,或者适当调慢生产线节拍,特别是要充分利用好精益生产的单元线或柔性生产线,以便可以以较少的人员来提高满座率。
⊙本阶段的员工基本上都是工厂的熟练工人,要发挥熟练员工和多能工的作用。养兵千日,用兵一日嘛。
2.生产计划安排:这个阶段啊,PMC生产计划需要调整思路,不能机械的执行ERP系统的运算结果简单推送给生产车间,要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做一些合理的人工干预和取舍。
⊙适当调整订单优先性安排,为了确保第一波工人的高效生产,在不影响总体交期的情况下,优先安排批量较大的订单。也许,基于当下的情况,你还不得不考虑一些小订单的取舍问题。
⊙考虑到前期延迟开工而积压的订单,计划人员要做好合理的集批生产,即产品族的整合生产安排,以减少切换,提高第一波工人的效率。
⊙ERP排产流程的优化,PMC的生产计划人员必须精通生产能力,做一些必要的人工干预,包括系统约束的优化和弹性计划。
3.作业模式调整:我们都知道,精益生产追求单件流生产,尽量在零库存或少零库存的方式组织生产。但是呢,在这个特殊的情况下,我们还是不能生搬硬套,要懂得变通。
⊙劳动力最大化原则:这一阶段由于各个工序的人力和生产并不完全平衡,那么,为了不浪费宝贵的人力,在关键的工序要适当地储存产能,说直白一点,就是在工序间可以适当放大在制品库存,以使劳动力的利用率最大化。
⊙放宽在制品库存标准,那么,我们结合上面的计划模式调整,集批生产,就可以适当地换取稍大的批量生产。
但是,切记,上面的几个措施是在特殊时期的权宜之计,有些做法千万不能固化成持久的模式,在本文定义的第五个阶段时,应该果断地恢复标准。
此时阶段疫情已经接近尾声了,社会生活总体上步入正常。这个期间的开工状况有如下特点:
1. 开工情况:
这个阶段基本上全部企业100%都要开工,包括大部分的服务行业。
2. 用工情况:
企业的用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企业中原有计划返回工厂的员工(本文称之为A类员工),他们在度过隔离周期后,预计此阶段90%以上会补充到生产。第二类是外部新招聘员工(本文称之为B类员工),这个阶段正式启动HR招人抢人的另一场战役。第三类是劳务公司的派遣工(本文称之为C类员工)。企业能否在后期把疫情损失的产能补救回来,这个阶段对第二类人的补充非常关键。
3. 生产情况:
随着员工的大量返厂,工厂的生产开工率可以达到80%以上,但是产能回升的压力依旧比较大,能达到70%就不错了,这一方面是由于受到上下游工序前期不协调的叠加影响 ,另一方面,可能会受到供应链,尤其是全球供应链的影响。当然,新工人的效率也还没有完全上来。所以呢,这个阶段的重点还是在如何恢复之前的正常产能。
由于大量工人的补充,包括老工人和新员工,这个阶段在坚决执行第2阶段的策略方案的同时,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针对A类员工:要精准把握A类员工返岗的时间,然后,按照上述的原则,精准做好岗位策划和工作安排。
2.针对B类和C类员工:HR部门要迅速开展市场招聘行动,生产车间同步做好员工技能培训工作。具体做法我就不做过多叙述。但只要把握住一个原则:快就可以了,也就是快速招聘,补充劳动力,错过了这个黄金时机,谁也帮不上你。
3.最理想也是激进一点的目标和结果是:本阶段能把员工补充完整。
进入3月,除少数重灾区之外,疫情基本结束了。社会生活和工业生产恢复常态。这个期间的开工状况有如下特点:
1. 开工情况:
除非破产倒闭,此阶段各行各业100%正常作业了。
2. 用工情况:
A类员工基本100%返工。在整个3月份,是企业大量补充B类和C类员工的时期,工厂的生产系统也会补充大量的新员工。有一点可大胆预测的是,2020年,工厂的用工形势总体上会比较乐观,一方面是疫情期间收入减少,其次呢,部分第三产业会释放一部分劳动力出来。
3. 生产情况:
生产的动作系统逐渐恢复正常,工厂的生产作业、系统协作、供应生态等进入全面运转,大家的工厂重点在生产达标管理,效率和产能达到正常标准的90%左右,损失部分主要是来自新员工的影响。这时,部分意识和准备较好的企业,开始启动新的一轮改善工作。
如果疫情不出现大波动的话,从三月份的工作可以开始正常开展了。但是呢,不同企业,真正拉开距离的,也恰恰是这个阶段。因为上面三个阶段的策略方案,只能将损失的产能补救30%左右,真正要使工厂把疫情损失的产能补救回来的话,必须从3月份快速发动改善活动,把产能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
如何提高产能呢?无非就是两种做法:
1.增加硬件配置,比如增加设备和产线等,这方面的做法大家比我清楚。但是呢,这个阶段估计你去购置设备也难,因为大家都有产能约束,而且购买周期也摆在哪。
2.改善生产效率,最好的做法,就是在这个阶段快速启动增效的改善活动,提高现有硬件和人员的生产效率。特别要关键以下几方面:
⊙导入精益改善:精益生产能够帮助企业全面提高生产效率,这个阶段,聪明的企业,一定是在这个阶段抓紧启动精益项目,加大改善的力度,快速提高效率和产能。我相信很多企业在2019年末的时候已经策划启动精益变革,这时,千万不要犹豫错失良机,早启动,早收益。
⊙实施“改善周“:改善周是全球最高效的改善组织模式,能在一周内针对特定的范围实现突破性的改善,比如总装线生产效率提高30%、设备效率提高30%......,疫情过后,企业迫切地需要快速提高效率和产能,改善周是企业当下最佳的选择。
⊙先下手为强,聪明的做法,是在3月份的时候,启动精益变革,实施改善周,快速提升效率和产能,借助改善的力量,在2020年后续的时间里,把疫情损失的产能补救回来。
进入4月,疫情过去了,一切恢复常态,工厂会呈现以下特征:
1. 业务系统:
企业的销售和业务活动进入紧张的白热化阶段,呈现一波需求与订单的上行区。
2. 管理系统:
工厂的管理变革全面启动,部分管理变革是延续2019年末的战略,部分管理变革是在疫情基础上的调整。
3. 生产系统:
整个工厂的生产高速运作,提高产能的动力和压力空前紧迫。为了弥补疫情的损失,达到原定的2020目标,精益生产、设备自动化、信息智能化等,只要有利于提高产能的手段,会加速导入,这个阶段,越早实现提效和提产,越有利于2020战略目标的实现。
转眼进入2020的第二季度,应对措施反倒简单了,在上面的第二、三、四的三个阶段中,如果哪个阶段的工作没作好,那就要补前面的课啊。如果前面三阶段的事情都做好了,那么,你的企业将进入新一轮的全面改善阶段,2020年,你基本可以放心了。
好,分析了以上五个阶段的特征、问题和应对措施,本文的最后,我再来梳理一下补救产能和提高产能的解决方案。
从以上五个阶段中,我们可以大致的估测到疫情的产能恢复和产能爬升情况。可以做一个稍微感性一点的估测,疫情对工厂的产能损失,涉及四个层面的损失:
一.延迟开工导致的产能净损失,平均损失14天产能。
二.A类员工延迟返厂的工时损失,平均损失7天产能(剔除一的叠加)。
三.BC类员工延后补充的产能损失,平均损失7天产能(剔除一的叠加)。
四.受第一、二阶段系统协调影响造成的损失,预计损失5天产能(剔除一的叠加)。
五.其它损失暂不计
以上五项导致的产能损失,至少在30天以上,如果企业在未来的时间内不采取有效措施的话,全年的损失是非常重大的。
接下来,我进一步对采取本文积极措施之后的产能和效率走势进行分析的预测。蓝色线条,是疫情后能采取对应的有效措施,特别是精益改善的产能爬坡曲线,你会看到,采取积极的措施之后,三者的走势差别是很大的,中间的阴影部分,就是能挽救回来的产能。只要挽救回来的产能>损失的产能,那么,你就赢了!
最后,希望疫情尽快过去,希望你的企业,尽快克服疫情的影响。祝福祖国,祝福大家!
本文作者余伟辉授权转发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