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医用酒精瞬间从边缘产品变得炙手可热。
“我们是一家食用酒精生产企业,在疫情发生之后正在调整生产线向医用酒精过渡,也在积极向政府申请医用酒精的许可证,以满足目前市场对于医用酒精的需求,”一家山东地区的中小型企业告诉记者,“目前最主要的困难还是在原料,一方面是价格涨得比较高,一方面就是物流很不通畅。”
值得一提的是,医用酒精,本质上属于一种乙醇的水溶液,在目前三大乙醇标准——食用、医用和燃料中,属于浓度最低的一种,70°到80°即可,也是因此,拥有食用(95°)或燃料乙醇(99.2°)生产能力的企业,具备一定的生产技术条件,可以转向生产医用酒精,但需要向政府申请相应的许可证。
而对于那些本身就具有医用酒精生产资质的企业来说,调整产品线,加足马力生产成为了公司近一段时间最主要的工作。
“国投集团目前拥有160万吨的乙醇生产能力,去年全年基本维持在全负荷运行。”国投集团首席科学家岳国君告诉本报记者,“目前公司医用酒精生产2000多吨/日,特别是在春节期间没有停工停产,一直保持满负荷运行状态。”
岳国君告诉记者,目前市场上存在的供不应求的现象,其原因是短期内需求的大面积突增。“实际上中国乙醇的总产能在1500万吨/年,每年的产量不过800万吨左右,”他说,“理论上还有700万吨/的闲置产能,因此,我国保障酒精消毒液,生产能力是不成问题的。”
酒精为何供不应求?
疫情发生以来,除了防护服、口罩等成为战略物资之外,用于医院、办公室等场所消毒用的酒精消毒剂需求剧增。
针对本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国家卫生健康委权威专家多次表示,新冠病毒怕酒精不耐高温,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也明确提出,75%乙醇可有效灭活病毒,在诸多消毒剂的选择中,酒精一直是首选。
随着防疫工作不断开展,除了医疗机构的消毒需求之外,家庭、办公等场所的酒精需求量猛增,但是中国此前拥有资质的企业并不多。国投生物的人士告诉记者,在去年同期,尽管拥有资质,但“医用酒精在公司生产中的占比非常低”。
“此次疫情发生后,国内酒精消毒液需求大增,但库存严重不足,部分区域甚至出现断货、供不应求的现象。”他告诉记者。
而在突然增加的消毒需求之外,因疫情导致的物流不畅,也让局部地区的酒精供应出现了紧张情况。由于我国酒精产能大部分集中于东北、华北区域,消费分散在全国各地,公路运输成为最现实也是最便捷的物流方式。
“疫情发生以来,出现了车辆多、司机少的现象。”一位行业人士向记者表示,“物流的限制不仅体现在销路上,也体现在原料的供应链上,因此才出现了供不应求的情况。”
后续来看,随着物流行业和乙醇行业的复工快速进行,酒精不足的情况有望得到缓解。
依据金联创的统计,截止到上周末,国内乙醇开工负荷率在41%左右,本周全国负荷率已经到了55%左右,医用酒精生产开工率在97%左右,当前乙醇的日产已由春节假期的13500吨提到了15400吨,后续还在陆续恢复。
“目前白酒需求是淡季,燃料乙醇因为成品油消费的快速下降,也处于下降的通道中,预计疫情的中后期,酒精价格或将会出现回落。”上述行业人士表示。
企业如何适应?
面对这样的市场状况,企业能够做的就是尽快调整自身的生产节奏。
“对于国投生物来说,我们拥有食用酒精、医用和燃料三大生产资质,并且我们的技术可以实现非常低的产品无缝转换。”岳国君告诉记者,“也是因此,在这一波市场行情之后,我们会根据市场上的需求调整产品线,市场需求什么我们就生产什么。”
除了产品线的调整之外,在传统的大宗酒精销售渠道之外,也进行小包装的医用酒精产品生产,向市场直接供应多种包装的消毒产品;物流方面,国投生物自己的运输队伍可以实现司机不下公路的配送,最大程度减少因隔离带来的时间成本。
目前,国投生物旗下位于吉林省梅河口市、吉林市、榆树市,辽宁省铁岭市,广东省湛江市的五个酒精生产基地已快速转产出符合国家标准的酒精消毒液,已实现日产酒精消毒液2000吨的供应能力,根据市场需求供应能力还可进一步提升。
除了国投之外,依据公开资料和采访,许多乙醇企业都加入到了对抗新冠疫情的战事。
如东北地区中粮肇东、吉林燃料、黑龙江鸿展(讷河、集贤);河南孟州厚源、鑫河阳、华兴;山东浮来春、江苏花厅;安徽中粮、宿州皖神、安徽安特;湖北景源生物;广西广维、广西北海中粮、广西贵港甘化、广西新天德等等,均拆分部分产能生产75度酒精。
“行业本来是处于供大于求的局面,目前由于物流限制主产区货源不能及时送达各地,75度酒精价格大幅拉涨。但随着疫情的结束,虽然可能会作为储备物资,75度酒精的用量将会减少,价格也将回落。”隆众乙醇分析师李雯表示。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