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童装天地 > 孕婴童 > 女性消费可能会迟到 但永远不会缺席

女性消费可能会迟到 但永远不会缺席

曾几何时,一句「妇女能顶半边天」成了全世界通用的「普世价值」。但现在,女性几乎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就能

  如果一个公众号有八成女性粉丝,那它的商业价值,要远比同体量、男性粉丝居多的公众号高很多;如果一个品牌没有专门针对女性市场制定过营销策略,那产品在市场上往往举步维艰;当然,如果一个男明星不尊重女性群体,那这早晚都会成为他洗不白的黑历史……

  曾几何时,一句「妇女能顶半边天」成了全世界通用的「普世价值」。但现在,女性几乎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就能轻易左右整个消费市场的走向。

  有数据显示:「中国拥有近4亿年龄在20-60岁的女性消费者。如果单独按照人口数量计算,她们将构成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她们每年掌控着高达10万亿人民币的消费支出,足以构成世界第三大消费市场,接近欧洲德国、法国、英国零售市场的总和」(Accenture:智赢她经济)。

  面对如此庞大的市场,聪明商人也都会首先选择女性市场。而作为一年中独一面向女性群体的节日,三八国际妇女节自然会越来越被他们重视。

  今年受疫情影响,女性的消费诉求一直处于被压抑的状态。现在,随着物流的逐渐恢复,加上商家一早打出了诱人的折扣,她们终于在「买买买」中「活」了过来。

  本文试着从女性的报复性消费需求、女性消费进化阶段,以及未来女性产品打造和营销的角度来说明这样的道理:女性消费可能会迟到,但永远不会缺席。

  01.任何事情 都不会压抑她们「买买买」的天性

  疫情让所有人都带上口罩,但不要天真地以为这会让女性消费者的购物需求锐减。

  举个例子。在中东,因为宗教原因,很多女性平时需要蒙着脸。于是不少人想当然认为:「这样的市场,能有什么化妆品需求?」但事实证明,严格的着装限制,反而让化妆成为中东女性表现自我的重要手段,尤其是眼部妆容。很多中东城市的女性差不多每个月就需要购买一支睫毛膏。

  不难解释,因为爱美从来都是女人的天性。从来不可能有任何风俗习惯和突发疫情,会压抑女性对美丽的消费需求。

  一旦疫情有所缓解,女性消费者被压抑许久的购物需求,将会在首一时间回升,呈现报复性消费。消费行为学中早就给「女性消费」做出了无数解释。

  比如品类的报复性消费。疫情不仅不会让疫情对口红的需求锐减,相反,而且很可能还会带火其它品类的产品;

  比如时间点的报复性消费。此前腾讯广告曾有一组数据显示:七夕消费者的购物诉求远超过情人节。这很有可能是因为情人节紧随圣诞、元旦、春节之后所至。同样,现在,元旦、春节的消费诉求长期被压抑,遥想下一次冲动消费的正当理由可能还得等到五一、七夕。所以她们只要看到一点点折扣,就不会手软;

  再比如换季潮的报复性消费。公司开始复工,总需要几件新衣服来犒劳一下闲赋在家蒸包子、做蛋糕的自己。

  再比如社交型的报复性消费。回归职场,妆容被口罩遮住,但衣服不能出半点差错。

  诸如此类。要相信:只要女性找想消费的理由,100个都不够。总之,女性的消费时间、品类可能会被改变,但任何事情都无法压抑女性的消费诉求。

  02.女性消费:「从哪来」-「到哪去」

  不过,女性消费也不是一天养成的。很多书中都把女性消费概括为这样三个阶段:

  初一阶段:贤妻良母型

  此时大多数女性消费的显著特征,是为别人、为家人而消费。即便是购买一些自己喜欢的衣服和产品,甚至还处于「女为悦己者容」的迂腐观念。品牌广告往往也多凸显「母亲」、「妻子」等这样的身份。

  第二阶段:女战士型

  此时女性消费开始慢慢兼顾自己和他人。「不爱红妆爱武装」。女性步入社会,从家庭人转变为社会人。此时,人们向往的女性形象往往会是职场女性电视剧的女主角;一系列关注职场女性压力的营销文案一度也很火热。比如,SK-II 的那个闻名广告大片《她最后去了相亲角》。

  第三阶段;自我型

  经历了长期的自我压抑和释放,女性终于开始审视自己的需求、重视自己的情感,于是慢慢开始界定自己的角色、回归自我。

  其中,代表性的表现就是「悦己型消费」。越来越多女性终于开始愿意取悦自己了。再加上随着独生代的出现以及物质生活的满足,「悦己」慢慢成了所有有产品和营销套路的主旋律。比如今天天猫的slogan就是「爱自己就了不起」。

  其次越来越多人开始去发现并喜欢那些「不被定义的美」,人们很难再愿意去用某一种刻板印象定义女性群体。个性化、多元化、差别化的品牌开始流行,而这些某种程度上也刚好吻合了日本「第三消费社会」的特征。

  第三个明显特点,男女消费者因性别之差而呈现的消费特征越来越趋同。

  你可能听到过一些双十一的天猫等电商报告,男性消费群体已经开始崛起。比如男性也开始加入了美妆消费者行列,男士化妆品市场正成为新兴蓝海市场,香水、粉底液、口红等等……但你别忘了这些都是女性玩剩下的了。越来越多女性现在不仅喜欢买化妆品、收藏包包,她们还喜欢收藏球鞋、打电竞、买游戏装备、尝鲜各种各样的科技产品…

  有数据显示,女性游戏玩家规模不断上涨,甚至与男性玩家持平。戴森此前在吹风机上体会到了女性市场的巨大影响力,日前又准备再度发布全新美发黑科技……

  你看,一旦女性在游戏、黑科技等这些方面狠起来,男性为颜值花的那点钱不过只是「洒洒水」了。

  03.第四消费时代 为创造自己的生活方式而消费

  当然这不是最终阶段。现在越来越多女性消费者朝着第四阶段转变。

  日本的「第四消费社会」中,最显著的特点便是无品牌倾向、本土倾向等等。这个时代人们消费买东西已经不仅仅是为了「消」和「费」,而是一种创造。也就是说:为了创造自己的生活方式而消费。简单来说,消费者越来越不再是被动的存在,而是一种主动强大的具有创造性的存在。

  这个阶段的女性甚至不太追求流行、品牌,而是愿意花费「自我启蒙及内心充实的商品」。 然后顺便……改变世界。

  比如内在的自我提升: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此前有数据显示,购买苹果手机的用户中,女性往往多于男性。但最近苹果还有一条官方新闻:包括App Store、Apple Music、iCloud等苹果服务类产品不断创造辉煌。仅去年平安夜至跨年夜期间,用户在App Store 的支出就达到了创纪录的14.2亿美元……虽然没有数据直接说明,女性用户购买APP的产品有多少。但至少提供了一种可能:越来越女性消费者正在愿意花钱去获取「内在的充实」。

  再比如对健康健身的需求:网络健身品牌Keep的数据显示,疫情期间,Keep上的活跃用户中,女性占比超过6成。Keep上有41%的女性用户在宅家期间开始学习舞蹈类课程,Zumba、芭蕾等等。这些都能佐证女性消费的趋势和方向。

  以上

  你看,女性不仅可以左右整个消费市场的走向,而且她们在不同的时期完全呈现着不同的特征。一部女性消费史,就是女性的成长史。

  所以对于打造产品和制定营销品牌时,要应该回归女性消费者的需求、动机和变化趋势去寻找方向。她们虽然热衷于「买买买」,甚至经常呈现出某种非理性、或者近乎疯狂的状态。但是如果产品和品牌无法抓住她们的内心想法,她们往往会呈现「精打细算」、「犹豫徘徊」的另一面。

  商业从来都是对需求的物质性表达。

  好的产品,只有与消费者同理心以及市场趋势结合,才有可能引发消费者的疯狂抢购。或许也只有这样,才能更好诠释那句话:「消费的最终意义,在于如何度过更加充实的人生」。

来源:

相关文章

快讯

热榜

  • 品牌
  • 招商
  • 专题
  • 展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