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童装天地 > 专家时评 > 后疫情时代下的医院体系:公立资金承压 民营医院或迎生死考验

后疫情时代下的医院体系:公立资金承压 民营医院或迎生死考验

2020年前三月,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导致大部分业务窗口被关停,不论是公立还是民营医院都面临着这

“春节长假又遭遇新冠肺炎疫情,前两个月的绩效肯定是没了,加上手术啥的停工,三月也没几个住院的。”广州某三甲医院员工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感慨道。

2020年前三月,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导致大部分业务窗口被关停,不论是公立还是民营医院都面临着这样或那样的资金压力。

日前,国内知名第三方医院管理咨询机构广州艾力彼发起了一项医院运营问卷调查(以下简称调查),316份问卷中,覆盖26个省份,其中公立医院204家,社会办医医院112家,三级及以上医院占比63.92%。调查显示,所有受访的医院在2020年2月份的业务量和营收都同比出现了下滑。其中99.37%的医院的门诊量出现了下滑,100%的医院的住院量和手术量出现下滑,住院和手术量下滑最为严重。

调查显示,今年2月份门诊量同比下滑40%以上的医院占比78.48%,下滑30%-40%的医院为11.39%,下滑不到10%的医院只占1.9%。今年2月份,受访医院的住院量同比下滑50%以上的医院占比58.86%,下滑40%-50%占比15.82%,下滑不到20%的医院占比仅为6.33%。手术量上,下滑60%以上的医院占比56.33%,下滑50%-60%的医院占比14.56%,下滑30%以下的医院占比8.86%。

“无论是公立医院还是社会办医医院都面临着后疫情时代资金承压。本次疫情始于去年的12月底,大部分公立医院和社会办医医院不会选择在年末存留大量的现金以作为下一年度的经营费用,通常情况下不会超过下年度第一季度的固定成本费用。但在疫情期间,医院本身的收入会大幅度下降,此外支出也大幅度提升,如防护服、消毒液的费用等,导致医院现有的资金难以支撑医院的正常运营。”广州艾力彼医院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庄一强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道。

公立、民营医院遇现金流大考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已经2个月有余,各行各业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虽然国内疫情逐渐趋于稳定,如今各行各业也开始了复工复产,但是疫情危机尚未彻底结束,不利影响对很多行业来说一时半会儿也还无法全部消解,医疗行业更甚。调查数据显示,如今九成医院存在资金压力,民营医院的处境更为艰难。近六成民营医院的现金流支撑不足2个月,55.1%的受访医院2月份的支出比去年同期增加,44.9%的医院2月份的支出出现同比下降。

在人力成本占医院总成本的比重上,疫情之前,53.5%的医院的人力成本占总成本的比重在30%-40%之间,只有8.9%的医院这一比重超过50%;在疫情以后,人力成本占比开始大幅攀升,其中人力成本占比40%-50%区间的比重由疫情前的15.9%上升到28.4%,人力成本占比50%以上区间的占比由疫情前的8.9%快速上升到32.3%,这说明疫情期间人力成本支出,成为了大部分医院最主要的支出,也是对医院现金流压力最大的支出。

94.1%的医院在疫情期间出现了现金流的同比下降,其中76.6%的医院下降幅度超过20%,15.6%的医院下降在10%-20%之间,只有4.5%的医院基本没有影响。有88.6%的医院存在资金压力,其中表示压力很大的医院占比21.7%,有较大压力医院占比36.3%,有一定压力的医院占比30.6%。

此外,调查显示,有50%的医院现有资金支撑不够2个月,其中24.4%的医院现有的资金只能支撑一个月,这其中,公立医院中,现金流可以支撑2个月以下的,占公立医院调查问卷比重的45.1%,社会办医医院现金流可以支撑2个月以下的占被调查社会办医医院的57.1%,数据结果显示,社会办医院在疫情期间的现金流压力更大一些。

在短期资金的补充来源上,调查显示,公立医院中,有31%的医院在疫情期间可以从财政上获得补贴,27%的公立医院有银行贷款渠道,16%的公立医院可以通过向供应商进行赊账或融资,有14%的公立医院没有短期资金来源渠道。

而社会办医医院中,29%的医院没有短期资金来源,有23%的医院可以获得银行贷款,9%的医院可以从投资人处获得追加投资。调查结果显示,社会办医医院在短期资金的补充上,相对于公立医院,资金渠道更为匮乏,面对突发疫情的抗风险能力也更低。

调查显示,对医院来说,未来半年至一年最大的压力来自于业务的恢复,特别是住院业务的恢复,这一比例占调查问卷的38.61%,其次是资金压力,有34.81%的医院认为资金压力是未来半年至一年最大的压力。

在疫情后,医院今年最希望得到的支持上,79.11%的医院希望政府能够在财政上给予医院补贴,67.72%的医院希望医保能给予扶持,53.16%的医院希望政府给与财税方面的政策倾斜。

此外,受此次疫情影响,在未来的运营模式优化上,大部分医院都选择了向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看齐,有55.06%的医院选择未来向线上诊疗拓展,有55.7%的医院选择未来将加大人工智能(AI)、远程医疗服务领域的投入,同时医院希望相关配套措施完善的愿望也更加地强烈,例如有58.86%的被调查医院希望线上诊疗的医保报销能够早日实现。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随着相关配套政策和措施的逐步到位,医院的“互联网化”和“智能化”的速度会加快。

此外,此次疫情导致全国的医院行业迎来了一次寒冬,对医生来说,没有患者就难以提升自身水平,甚至对医生的临床业务水平会有一定的负面影响,而医生的临床业务又会对科研项目成果产生一定的影响。

加速社会办医洗牌

而此轮冲击最为猛烈的还要数民营医院体系。

2月以来,多数医院都关闭了普通门诊,民营诊所等小型医疗机构干脆不允许开门,这对医疗机构的收入无疑会产生巨大影响。而尽管目前医疗机构陆续开始复工,但很多民营医疗机构依然不敢或不能开业。在很多地区,医美、口腔等专科医疗机构依然在被限制复工的名单内,甚至有地区要求民营口腔诊所必须给每位患者做新冠肺炎核酸检测,这无异于变相关闭复工大门。此外,还有大量机构因为未达到防疫要求不允许开业,或者验收通过后因为不符合复查标准又关门。

“对于医院来说,不管公立、社会办医医院,都需要唤醒对于突发事件的反思。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可能存在于呼吸道、胃肠道、神经系统等领域。针对突发公共事件,医院需要有新的‘平战结合’新思维。具体举例来说,就是年轻的专科医生可以选择一个主专科方向和一个辅专科方向,例如麻醉科医生可以同时辅修相关学科,例如ICU科室,在必要时候进行战时统筹。此外,公立医院有一定的系统,大系统和小系统的循环系统,而未来这种医院体系需要改变,例如分层进行挂号缴费治疗等,小循环进行减少院内感染的可能。大循环方面,减少例如内科大楼、外科大楼、检查大楼相互区分可能造成的交叉感染。而病房隔离等措施方面也持续需要升级调整。”庄一强分析道。

此外疫情冲击之下,资方撤退,对于民营医疗体系同样产生一定的影响。

“目前社会办医的投资方分两种,财务投资人和战略投资人,类似凤凰医疗、复星医疗等属于战略投资,本身做医疗又投资医疗兴许影响不大,但对于财务投资者会出现一轮退场风波,单纯从赚钱角度来说投资医院必然导致一定程度退潮,总体上可以理解为疫情对私立医院体系的加速洗牌,但长远来看社会办医仍然具备长远的发展空间。”庄一强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道。

2月26日,医疗投资人林建华发起“联合上市公司、产业基金和医疗集团并购各类医疗机构”的活动,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已有近50家医疗机构有意向转让。其中,有医美11家、口腔10家、眼科9家、中医5家、儿科4家、综合医院3家、妇产医院3家、骨科医院3家、康复医院3家、护理院和医养结合4家。标的所在区域既有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也有杭州、南京、成都、重庆、厦门等二三线城市。

在这样的“持久战”下,如何活下去是大量医疗机构面临的现实问题。虽然“公”和“私”一样面临资金储备不足的问题,但显然民营医疗机构的处境更危险,甚至是生死考验。

相对于公立医院,社会办医的资金渠道更为匮乏,面对突发疫情的抗风险能力也更低,如果医疗服务迟迟不恢复,被拖垮的民营医疗机构也许会更多。

以往私立医院呈现出专科轻资产模式,以眼科、皮肤科、不孕不育等为主,相对抗风险能力比较低,而民营医院投资轻资产,集中一些轻资产学科,因此导致一些学科一关停就全关停,但综合性医院就有回旋余地,因此私立医院以后的发展方向也面临更多挑战。

 

来源:

相关文章

快讯

热榜

  • 品牌
  • 招商
  • 专题
  • 展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