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童装天地 > 专家时评 > 油价暴跌下戴厚良和汪东进的金石策:继续增产上储

油价暴跌下戴厚良和汪东进的金石策:继续增产上储

3月25日和3月26日,中国海油(00883.HK)和中国石油(00857.HK)接连召开业绩发布会

3月25日和3月26日,中国海油(00883.HK)和中国石油(00857.HK)接连召开业绩发布会,两家公司均宣布,将会采取包括调整资本性开支在内的各项措施,以保证公司的业绩。

2020年以来,在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和产油国之间“价格战”的影响下,国际原油价格迎来了一波自1991年以来最大的跌幅。

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内,布伦特原油价格从近70美元/桶跌至目前不足30美元/桶,快速下跌的油价不仅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市场恐慌,也在考验着各个主要产油国应对低油价的能力和作为。

作为全球第一大原油消费国和第七大原油生产国,国际油价的变动对中国来说至关重要,特别是中国国内两大以上游勘探业务为主的石油公司——中国石油和中国海油,采取哪些措施应对低油价时代,不仅影响到公司本身的业绩,还将影响中国国内的能源供应安全。

“中国国内的油气增储上产,是一个国家战略,不太可能会因为一些短时期的价格变化而改变,”标普评级机构分析师黄晓丹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看待中国石油公司的措施,首先要建立这样的认识,再去对他们的行为进行分析和预测。”

也是因此,当国际石油公司普遍采用降低资本开支、兜售资产等策略时,中国公司则另辟蹊径。“中国的大型石油公司,暂时还是能够抵御油价暴跌带来的影响。”上述人士认为。

对于石油公司来说,想要获得收入的增加,就必须不断增加石油的储量和产量,卖出更多的油。甘俊摄

为何不选择大幅削减资本开支?

2019年,以上游为主业的中国石油公司,均获得了不错的业绩表现。

中石油方面,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52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0%,经营利润1217.62亿元,同比略有下降;中海油则实现油气销售收入同比上升5.7%至人民币1972亿元,净利润大幅增加至人民币610.5亿元,同比上升15.9%。

同时,两家公司的产量也录得大幅回升,中石油2019年全年油气当量产量达到15.6亿桶,同比增加4.6%;中海油全年油气当量产量达5.06亿桶,首次突破5亿桶,是历史最好水平。

在这样的成绩背后,是大幅增加的资本开支,特别是勘探开发投入的结果。2019年,中国石油全年支出2967.76亿元,同比增幅15.9%;中海油全年支出796亿元,同比增幅27.48%。在两家公司的带动下,中国原油产量也在2019年回到1.91亿吨,扭转三年的下跌势头。

对于石油公司来说,想要获得收入的增加,就必须不断增加石油的储量和产量,卖出更多的油;但又因为石油生产存在“递减”,即单口井产量会随时间而减少,这就意味着如果想要增加产量,就必须持续不断地进行投入,以新储量和新产量来抵消石油生产的自然递减。

因此,在原油价格平稳或增长的周期内,为了追求业绩的增加,资本开支方面就需要保持一定的增势。

但是,在原油价格进入快速下降的周期之后,原本计划中可以进行生产的石油因效益下降甚至为负,导致石油公司选择降低资本开支的方式节约资金,或是干脆将效益较低的资产直接甩卖,这些措施的核心,是留存更多现金,积蓄力量等待油价回暖。

“低油价时期,对石油公司做法评价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现金流,”黄晓丹告诉记者,“拥有更多的现金流,意味着能拥有更多的灵活性,无论是支付股息还是偿还债务,抑或在未来油价回暖时增加投入,都将有充足的空间。”

也是因此,降低资本开支,是全球所有公司面对低油价的通用做法。

3月24日,国际石油巨头壳牌公开了其野心勃勃的节约计划,将2020年的资本开支计划由原来的250亿美元削减至200亿美元以下,同时剥离近100亿美元的资产,以保证全年能够提供税前80亿-90亿美元的现金流。

“在上一轮原油价格暴跌以来,公司削减资本支出的做法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此前,壳牌公司CEO范伯登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良好现金流让我们得以拥有充足的灵活性面对任何波动。”

同样,在上一轮油价下跌周期,中国公司也和外国同行做出了类似的选择。

以中海油为例,其资本开支在2016年锐减至490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幅度超过26%;中石油2016年的资本开支1732.86亿元,同比降幅14.8%,在当时已经是连续四年保持了两位数的下降。

尽管在当年,中石油和中海油的净利润均出现了断崖式下滑,但终究在油价逐步恢复之前保持了利润为正。但是,大幅度降低资本开支带来的后果,就是中国原油产量连续三年出现下滑,国内的能源安全形势受到了威胁。

继续增储上产

和国际的同行不同,在这一轮油价暴跌的周期,中国的石油公司可能不会选择过于激进的资本开支削减策略。

“公司目前受到冲击最大的是上游业务,”中石油副总裁李鹭光在业绩会上表示,“需要统筹好产量和效益、当前和长远,以及应对低油价和国家能源安全这三个关系,优化我们的生产结构。”

上一轮油价下跌时,中国石油公司大幅度降低资本开支的代价就是在2016年,中国原油产量首次跌破2亿吨。此后的2017和2018年产量分别为1.99亿吨和1.91亿吨,降幅分别为7.4%和4.1%,中国的原油进口依存度也在2018年首次突破70%,国内能源供应安全响起了警钟。

2018年,中国石油和中国海油两家公司接到中央指示,要求加大勘探开发投入,推动国内油气“增储上产”;2019年,两家公司分别制定了各自的增储上产行动计划,以推动国内原油产量再回2亿吨。

“增储上产是国家战略,从这个层面上看,可能一些高成本——特别是海外的高成本项目会受到一些影响,”一位石油央企人士告诉记者,“但是,国内的能源安全问题将会在油价上涨周期得到更加充分的体现,增储上产的力度还是会保持。”

也是因此,对于中国石油公司来说,目前更加现实的选择,是尽可能提升投资的效率,同时在降低成本方面加大力度。

“从油价下跌以来,公司开的几次会议,基本上都是围绕如何降本增效来的,从成本上下功夫,”上述央企人士表示,“同时调整我们在生产方面的节奏,优化产量、产能结构,其目的是增加我们的效益产量。”

他告诉记者,无论是中石油还是中海油,在这一轮低油价周期,都有一个相对好一点的基础:桶油成本相比几年前有较大幅度的降低。

依据标普评级机构数据,中石油的完全成本为35美元/桶,中海油则为34美元/桶,尽管相比目前30美元/桶左右的油价来说,依然高了一些,但相比上一轮动辄40美元/桶的成本,依然好了不少。

如果油价保持在目前的水平,今年上半年的平均油价不会超过这两家公司的成本,因此,中国石油公司也不会像国际石油公司那样,出台特别大幅度资本开支削减计划。更加可能的选择,是在目前水平的基础上,进一步节约各项费用和成本,观察国际油价的进一步变动情况。

“低油价持续三个月还是六个月,有非常大的不确定性,”中海油董事长汪东进在发布会上表示,“从长远来看,油价就像大海潮汐,大落之后必有大起,保持在50-60美元/桶的价格,将会是一个各方都能够满意的结果。”

值得一提的是,中石油董事长戴厚良和中海油董事长汪东进,都是在近一段时间内才上任的央企“一把手”,快速下跌的油价将会是他们上任后的第一个大考验。

 

来源:

相关文章

快讯

热榜

  • 品牌
  • 招商
  • 专题
  • 展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