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22日,首批25家企业在科创板上市交易,中国资本市场迈入新时代。
9个多月后,4月29日上午9点30分,随着电商SaaS企业光云科技在科创板上市,科创板迎来第100家上市公司。
开市以来,科创板已向上市的100家科创企业输送了1188亿元融资。
作为深刻烙印着新经济基因的新生板块,科创板制定了“以市值为核心”的上市指标体系,拓展了投资者对新经济公司核心价值的认知——从传统意义上的“赚不赚钱”,转向了“值不值钱”。截至目前,科创板100家公司的市值规模已超过1万亿元,其中总市值超过千亿元的有两家,百亿市值阵营拥有39家。
“从成立到迎来上市公司满百,对于科创板而言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一是科创板作为资本市场的增量创新和改革试验田,通过稳步扩容,有助于降低科创板企业的整体估值水平,推动板块走势增加稳健;二是目前来看,科创板前五日不设涨跌幅、临时停牌制度、有效竞价范围等交易制度能够较好的满足市场交易需求,从首日个股涨幅来看,机构博弈中换手率较高,科创板的换手率和成交量对于A股的高溢价率而言,正在逐步得到实质性改善;三是随着科创板融资规模扩大,更多科创板公募基金进入,有助于提高科创板的定价效率,吸引更多优质企业加入,将会吸引更多长线投资者参与;四是目前注册制初步在科创板试点是成功的,在这种情况下,监管部门将科创板的注册制逐步推广到创业板,未来创业板将会接棒科创板,推动多层次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建设;两个市场明确定位,差异化竞争,通过互补,调高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推动经济转型和高质量发展。”新时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潘向东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的确,科创板的设立,除了为相关企业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资源配置渠道外,其作为资本市场先行政策的改革试验田,随着相关配套融资制度的完善,“硬科技”定位的凸显以及对投资者教育的进一步深入,包括注册制在内的诸多成功改革经验也正向创业板、新三板等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存量领域传导。
投行激战科创板江湖
对于券商投行来说,科创板也是一场必争的盛宴。
9个月来,100家科创板上市公司共为承销保荐机构带来67.74亿元的承销保荐费,而去年一年全行业共收获96.58亿元的承销保荐收入。科创板带来的蛋糕之大可见一斑。
截至5月6日登陆科创板的100家上市公司来看,共有36家券商担任保荐机构,“三中”承销保荐数量位居前列,中金公司、中信建投、中信证券合计保荐了33%的企业。其中,中金公司保荐了14家,位居第一;中信建投保荐了11家(含1家联合保荐),排名第二;中信证券保荐了9家,排名第三。
此外,国泰君安、国信证券、广发证券分别保荐6家科创板企业,华泰联合证券保荐5家,民生证券保荐4家。
值得注意的是,未盈利企业、红筹企业、特殊股权架构企业登陆A股在科创板迎来破冰。从目前发布的创业板相关规则征求意见稿来看,也对这些企业张开了怀抱,后续或有更多相关企业登陆A股。
从这点来看,作为具有国际基因的传统“投行贵族”,中金公司投行业务优势凸显。科创板唯一一家红筹企业华润微电子,特殊表决权上市的优刻得,百奥泰、泽璟制药等未盈利企业均出自中金之手。
拟IPO企业来看(含在审、中止及终止),Wind数据显示,华泰联合、中信证券、海通证券、国泰君安等4家券商储备的拟科创板IPO企业超10家,民生证券、招商证券、中信建投、光大证券、兴业证券、申万宏源承销保荐服务的企业均超5家。
截至5月6日,科创板共受理268家企业,从所有受理企业来看,中信证券、华泰联合、中金公司、中信建投、国泰君安保荐家数位居前列,分别保荐了30家、24家、19家、19家、17家。
“科创板的保荐格局出现了明显的头部效应,尤其是科创板的跟投策略,对券商投行要求较高。”新时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潘向东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科创板格局也反映了投行整体格局,排名前十的券商占据大部分市场份额,排名靠后的券商只能偶尔有些业务机会。但除了头部几家外,其他中间档的券商差距并不显著,多一两单少一两单排名就上下几个。”资深投行人士王骥跃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他认为,创业板还会延续这个趋势,综合服务能力强的券商会更具优势。尤其创业板涉及存量市场,再融资和重组市场也很大,业务机会更多。
潘向东认为,由于创业板注册制是接棒科创板,两者差异性较强,创业板比科创板覆盖面更广,包容性更强,同时没有跟投要求,因此对于项目储备丰富的中小券商而言,依然存在超车的可能。
专利诉讼仍是最大“雷区”
100家科创板上市公司中,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和生物医药领域合计占比超过60%,分别为39家和25家;高端装备、新材料和节能环保各有15家、12家和9家。这些公司中,各类关键指标凸显科创“底色”:研发是“引擎”,专利是“肌肉”。
3月20日,关于科创板的一项重磅政策出炉,中国证监会制定并发布《科创属性评价指引(试行)》(以下简称《指引》),首次提出科创属性具体的评价指标体系,以更好地支持和鼓励“硬科技”企业在科创板上市。科创属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常规指标+例外条款”的结构,包括3项常规指标和5项例外条款。其中3项常规指标分别是“研发投入金额或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发明专利”“营业收入或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
专利作为一种无形资产,是企业创新能力以及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发明专利被纳入科创属性评价指引,重要性更加凸显。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跟踪了解发现,科创企业的知识产权争议更为频繁,不少企业在科创板IPO过程中都曾遭到来自同行的“专利诉讼”。
就在4月30日,原定于当日13时接受上市审议的苏州敏芯微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敏芯股份)在临门一脚时被取消了审议申请。补充公告显示原因系“敏芯股份在本次上市委审议会议公告发布后出现重大事项”。
有市场人士猜测,这或与其和同行歌尔股份的专利诉讼有关。
资料显示,敏芯股份是一家以MEMS传感器研发与销售为主的半导体芯片设计公司。
敏芯股份在4月22日更新的招股书(上会稿)中开头所做的7条重大事项提示中,3条与同行歌尔股份有关。
从去年7月起,歌尔股份就接连对敏芯股份发起关于专利侵权、专利权属的诉讼。
此前,除光峰科技所遭遇的科创板上市公司第一桩专利诉讼外,晶丰明源、长阳科技、中微公司等多家科创板公司亦为专利诉讼所困扰。
投资者的策略分化
4月29日,科创板迎来第100家上市公司,光云科技登陆科创板,首日收涨252.13%。
这意味着,打新仍然有丰厚的收益。
纵观率先登陆科创板的100家企业,大部分上市首日股价大幅上涨,100家公司上市首日股价平均涨幅达到135.76%。
Wind数据显示,56家科创板企业上市首日股价涨超过100%,东方生物在2月5日登陆科创板首日收涨幅度更是超586%。
科创板开市之初和半年之际,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曾采访多位投资者了解关于科创板的投资策略,其中仅单纯参与打新的占多数,而参与日常交易的则不如打新那般热情。
据了解,首批25家科创板公司平均网上申购有效户数超过300万户,这意味着合格投资者几乎“全员”参与了打新。
如今回访,不少人只参与打新、日常交易则谨慎以待的观点仍未改变。
广州泉泓基金总经理李科杰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其也仍然认为科创板存在高估,“虽然泡沫比上市初有所下降,但是,整体上泡沫还是不小。我们对于科创板的投资,只限于新股申购。”
随着科创板挂牌满百,解禁股减持的风险也是诸多投资者如今关注的焦点。
潘向东认为,随着7月核心技术人员、创投基金等在内的限售股将上市流通,短期对科创板的资金压力较大,但是长期不改科创板长期价值投资的方向,未来科创板个股走势将会分化,估值较高的个股将有回调压力,估值较低的个股将迎来长期配置机会。
“ 后续我们会持续跟踪科创板的业绩表现,剔除股票池里业绩出现硬伤的公司,保留质地优良的公司。未来科创板指数出来之后,我们也将密切关注该指数的运行情况,同时我们也会密切关注创业板改革的进展,预计随着创业板20%涨跌幅实施,这两个板块的相关系数将保持很高的水平。”丹阳投资董事长康水跃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潘向东还表示,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建议参与科创板基金等,长期分享科创板快速成长的成果。他指出,从科创板首日个股涨幅来看,机构博弈中换手率较高,科创板的高换手率和高成交量不利于科创板后续股价稳定,不设涨跌停限制是为了市场快速博弈,快速形成合理价格,提高定价效率,但是实际操作中部分机构获利了结后,散户为主的科创板交易市场容易导致投资周期短期化、定价效率降低、股价波动较大等问题。
随着科创板的不断扩容,诸多配套制度正不断完善,市场人士也提出了一些期待。
展望未来,王骥跃期待,希望科创板新股供应更加可预期、实现常态化;科创板注册环节还需要更透明更可预见性,再融资制度也应尽快落地。
申万宏源研究所首席市场专家桂浩明也表示,尽管科创板运行时间已经不短,且上市数量已达到一定规模,但迄今还没有推出一个由交易所公开发布、具有权威性的指数,这不但对于分析科创板的走势,以及在研究其行情特点方面带来不便,客观上也影响到了对科创板的指数化投资,使一些资金量不是很大的投资者,失去了借科创板指数基金投资科创板的机会。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