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内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成果日益巩固,及各地防控级别的下调,各行业生产经营呈现渐趋正常的恢复态势,这为依赖外贸的纺织企业持续生产带来希望。
5月21日,江苏盐城一家从事色纺纱线生产的公司负责人告诉笔者,在此前的一周多时间,他通过走访客户、关注市场动态等“投石问路”的办法,收获到广东及本省江阴两个纺织制品内销企业的色纺棉纱和混纺纱订单共计100余吨,此数量相当于该公司开工90%情况下的一个月生产量,如果不是这这批疫后新订单的顺利衔接,公司至5月底将会调减一半产能且要安排半数员工轮休。不仅如此,春节期间棉市行情下行时,该公司购进500余吨皮棉,虽经过两个月的生产消耗,但仍有约200吨皮棉库存,当前棉价表现出上行趋势,又有百余吨的新纱线订单入账,该企业上半年的生产经营已经尘埃落定,对进一步拓展市场、寻找新客户,保持企业生产经营向好发展充满信心。
与该色纺公司同样情形的公司众多,只是企业反馈,当前订单业务几乎来自于主营内销的企业,订单规模体量及数量较小,价格随行就市,利润空间透明,环节获利均在适度范围之内,显示出市场的稳健征兆。
虽然订单体量小,生产经营利润一般,但企业更多考虑的是维持运转、留住员工,以期待“拐点”早日到来。基于这样的思维,当前纺织行业普遍珍惜当下来之不易的行情,双向谨慎采购力度是空前的,几乎没有哪家企业的负责人能安坐家中,都在积极地“找米下锅””。
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之前,内地多数纺企与纺织服装外贸企业配套,产业链有序运行下基本有相对稳定的供应客户。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后,境外市场的关闭及消费下滑,一度使部分依赖外贸业务较重的上游纺织企业续营无望,在江浙一带,确有一些长期固定挂钩外贸的纺企关停待产。
据了解,当前拣拾内销小微订单的仍然以小型纺企居多,大型纺企因对接规模知名品牌纺织服装企业,其未来生产经营走势更多的取决于国际市场启动复苏和消费的上升走向。因此,尽管部分小型纱布厂因收获了一些小订单来维持生产,但这种现象不具普遍性,能否一直维持下去,消费市场的反转力度如何还很难说。
从国际市场看,仅东南市场纺织业稍见起色,国内外棉纺市场还未有明确复苏表现,现货市场上棉花采购难以上量,纺织品消费市场不乐观,都是值得警戒的信号。有关人士认为,企业积极“找米下锅”固然重要,但是聚焦关注市场、研究未来方向更加重要。在全球疫情不稳、以美国为主的一些外部势力对中国外贸制约、设障或控制打压,其负面效应将一一传导给国内上下游市场,面对经济领域多行业复苏的不确定性,企业前行之路荆棘丛生,明坎暗坑当多加防范。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