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 常熟纺织机械厂有限公司成立五十周年,百年长方已至半程。回望五十载来时路,堪称一个时代的企业发展缩影。在改革开放中成长,曾经战绩辉煌,曾经破茧新生,而今大潮激荡,他们依旧在改革中坚守。
彭晓虹大概从未想过常熟纺机的五十年周年会在当下这般情形中度过,作为常熟纺织机械厂有限公司董事长,作为带领企业成长的一代长方人,他见过太多风起云涌,经历过太多跌跌撞撞,但不得不承认,今年还是有些特别。
疫情之下
“今年1~3月,我们的销售比去年同期略有增长,但疫情导致内外贸业务深受影响,原有订单延期或者取消,尤其是3月下旬销售明显回落。”和绝大部分企业一样,常熟纺机也未能逃离疫情的冲击。
彭晓虹告诉记者,除了订单生变外,疫情造成的供应链不稳定也为企业的生产带来了诸多不确定因素。同时,各国的封锁也使海外市场的战略布局不得不收缩,年初制定的海外展会、用户拓展计划受阻,目前常熟纺机正逐步转向线上拓展模式。
当下疫情在全球蔓延,何时缓解尚未可知,特别是印度、越南等国家和地区的外贸业务何时能够顺利开展仍不确定。庆幸的是,国内疫情防控向好,国家也会加大基础建设投入,接下来内需市场会有一定程度上升。在彭晓虹的判断中,疫情对市场的影响可能要延续至明年中期。总体来看,鉴于全球性的市场动荡,今年企业销售会略有下降。
疫情笼罩之下,企业们的困境是共同的,然而,努力却是各自的。记者曾经在一篇题为“大疫初定,企业如何劫后重生”的分享中听到:2020年企业要熬得住、活下来、早复原、再出发。对于常熟纺机而言,他们始终十分清楚自己面临的局面, 努力做那个“有准备的人”。
“目前,我们最迫切的任务就是加强精细化管理,保证现金流;同时梳理产品结构,充实产品系列,抓好技术、革新工艺,提升产品性能;当然,为了寻找新的增长点我们也会盯紧大客户,挖潜新客户。”彭晓虹解释道。
风雨五十载
哪个百年企业不是饱经磨砺,而今困境,对常熟纺机而言,未尝不是一次蜕变,也是实现“百年长方”的必答题。五十年来,常熟纺机早已见惯了风雨。她五十年的发展历程可谓国产织机开口装置的一部发展史。
1970年6月,常熟纺机创立,那时的产品只有一些织机配件和织格装置。在短暂的迷茫之后,以王锡云为代表的常熟纺机“创业者们”很快找准了前行的方向,明确了以织机开口装置为研发、生产目标,并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
20世纪80年代与有梭织机配套的龙头、格子系列产品面市,常熟纺机与中纺机和省内外的织机厂配套。“七五”期间,高档剑杆用GT412多臂中标承担江苏省《挠性剑杆织机关键部件开口装置》重点攻关项目,标志着常熟纺机从生产有梭织机多臂迈向了无梭织机开口领域。其GT412/GT412-12型多臂与苏纺机、西航公司纺机厂GA733、GA731挠性型剑杆纺机配套,替代进口设备并逐步进入市场。20世纪90年代初期,长方GT412型多臂形成了与国内织机型号相当于SM92/93、GTM、TP500等所有主机厂的配套,市场占有率近100%,并出口海外。
“八五”期间,常熟纺机又承担了国家项目《无梭织机专项——高速多臂子项》,1994年,常熟纺机与日本山田公司签订了引进高速多臂技术贸易合同,引进GD50、GD60、EDP4HM多臂及PC33高速踏盘,1995年进口散件组装逐步国产化并开始进入市场,填补了国内喷射织机多臂的空白,引发市场高度赞誉。
1996~1997年常熟纺机ASGT221多臂推向市场,与国内中纺机简易剑杆GA747型、广东金德公司中档剑杆织机KT368型织机配套,加速推进了以无梭织机替代淘汰有梭织机的进程,一度在绍兴、南通、常州、广东珠三角地区炙手可热,供不应求。
同期,常熟纺机作出了一个对企业而言划时代的决策——开发高速电子多臂和电子提花机。第一代电子多臂配套剑杆,命名为9608(取意1996年8月份),与必佳乐SPT为配套原型,于常熟色织四厂进行试验,车速300转/分。试验成功后陆续批量进入广东市场,命名为GT405,该产品的成功,意味着长方揭开了多臂由机械化向电子化转变的序幕。
21世纪初,国内纺织工业步入较快发展期,常熟纺机的产品GD50、GT412、GT405、ASGT221多臂市场占有率进入快速增长阶段,在市场上独占鳌头并保持强盛的生命力。与此同时,浙江嵊州领带市场的崛起,让常熟纺机看到了GT511提花机的更多机会,于是集中技术、销售和职聘当地代理联动齐拓市场,取得了积极效果,经此一战,长方提花机在市场上声名鹊起。2003年,长方GT511提花机与必佳乐GTM织机配套进驻广东市场,一张90台机器设备的订单,让长方提花机打开了江浙、广东市场的大门。
同样在 2003年,为响应市场需求,常熟纺机开发了喷气用高速电子多臂GT407,由于其喷气织机、喷水织机的兼容性,于2003~2008年间共推出了几千台,不仅获得了市场的积极反馈,也让长方积累了设计开发高速多臂的宝贵经验。
多种因素综合之下, 2008~2014年间,常熟纺机的产品开发速度及性能提升明显放缓。
为了重塑长方品牌影响力,2015年以后,常熟纺机领导班子重新调整,梳理开发新产品方向,明确了产品更新换代时间表,不断丰富产品系列、提升产品性能,相继开发出2655/2655B、2658B、2861等产品,转速达650转/分;同时衍生了转速达650转/分的2869/2869B喷水系列多臂;开发了GT512L/JL1620、JL2410、GT512T等系列型号的提花机;凸轮开口自GT623取得成功后又开发了S1351、S1353等多功能型号产品。形成了长方多臂、踏盘、提花机全系列各品种电子化的全方位产品格局。
常熟纺机也从最初的仅与部分国有织机制造商配套,发展到了目前与包括意达、必佳乐等国内外各类织机配套供应,企业用户遍布印度、东南亚、中亚、非洲等国家和地区。在国内主要织造生产基地、印度等设立销售服务中心,逐步形成了全面完善的销售、服务体系。
感恩用户
50年的发展,“长方”产品一代代渐次升级,也拥有了一批批忠实的用户。从GT412多臂填补国内无梭织机开口领域空白到ASGT221多臂供不应求,从闻名而来到成为回头客,从世界500强用户到国外用户逐步认可,“长方”被用户誉为“中国的史陶比尔”。
这样的赞誉是常熟纺机靠实力一步步征战而来的,而客户的认可也是真心实意。记者曾接触的诸多纺织企业中就有不少“长方粉儿”。记者印象最深的就是已经跟常熟纺机签订第N次合作协议的浙江鑫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成立于2003年的鑫涛科技主要生产各类家用功能性装饰面料,年销售额超2亿元。从2008年开始,与常熟纺机建立合作,至今已有11年之久。鑫涛科技副总经理林立曾表示,常熟纺机的设备精细稳定、售后服务热情,能细心接受终端客户提出的合理化建议,双方合作十分融洽。
2018年,鑫涛科技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引进全新重磅喷气设备,提档升级,提质提标。今年,鑫涛科技再次大手笔投入技改大项目,需要增加100多台喷气和提花机设备,再次选择相信常熟纺机,购入他们的开口装置,提高织物多样化,稳定产品,优化产品结构,产生更好的效益,全面推进智能制造,使产品在市场上起到引领作用。鑫涛科技始终相信与常熟纺机的合作会越来越多,也会越来越顺。
此外,常熟纺机还有一个不得不提的重磅客户——恒力集团。
去年10月,常熟纺机凭借自己的科技实力和产品优良的特性,拿下了全国纺织标杆企业恒力集团28系列电子多臂几百台的大单,打出了极其漂亮的一仗,也为日后更深入的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从2019年交货到现在,常熟纺机开口装置在恒力博雅达三期工厂进行生产已半年有余,设备运行完全达到预期,在同行中遥遥领先。据了解,目前正与史陶比尔进行同台PK。
在彭晓虹心里,用户犹如阳光,他始终对客户充满感恩,是他们的认可让长方人更有干劲儿,更有奔头儿!近年来,随着国内纺织工业的发展趋势,织造设备升级换代的步子加快,织机高速化、电子化的需求越来越普遍和迫切,用户对产品品质和个性化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将是常熟纺机卯足了劲儿要大展拳脚的新舞台。
精铸长方奔明天,遍历风雨塑百年!常熟纺机又一个五十年已经启程。
值此公司成立50周年之际,我要衷心感谢公司全体员工的辛勤付出,感谢一代代长方人的执着坚守,正是你们团结拼搏、锐意进取才有了长方的今天;我更要感谢长方全体用户的厚爱,正是你们一直以来的信任与支持,才给了我们不断进取的动力。展望未来,全体长方人始终如一,不忘初心,百年长方将永远伴随你我共同进步、一起成长!
——彭晓虹
在常熟纺机五十周年的特别日子,每一位长方人都有太多回忆涌上心头,这是他们的事业,他们的平台,他们的家。
常熟纺织机械厂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钱陈辉:
从1995年毕业进厂至今,我见证了长方发展社会化协作加工大生产过程,ASGT221多臂从日产几十台到日产几百台、月产上万台的辉煌,见证了日本YMADAGD50多臂等几个项目的引进及国产化。
在长方的大家庭中,我充分感受到老一辈传帮带的优良传统,先后就职于技术服务、技术设计、新品开发、生产、采购、质量、销售等多个岗位,让我在公司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公司良好的学习氛围,对新技术、新知识的敏锐性,也一直不断激发着我对这个企业,这份工作的热爱。公司在技术研发、产品开发、生产制造、质量控制、售前沟通、售后服务等多年积累的管理经验,加上良好的的协作团队,我相信,这一代长方人一定不辱使命,必将不忘初心,努力将常熟纺机打造成纺机制造业的一流企业!
常熟纺织机械厂有限公司金工车间主任 谭彪:
在上世纪90年代,在时任厂长王锡云的决策下,公司工艺装备就开始了由传统的车、铣、刨、磨向数控化自动化转变。
1997年9月,我进入公司,当时被安排到了金二分厂数控车间工作,那时,工厂里已经有了卧加、立加、数控凸轮磨、成型磨等进口和国产的数控设备,还配备有三坐标自动检测设备,加工实力非常强。
当时厂里有两个项目,分别是GT405电子多臂研发和GD50多臂国产化,产品涉及的箱体加工是在数控车间卧加上完成的,但是因为传统加工思路的局限性和国产数控装备的不稳定,零件装夹困难,加工效率低,箱体加工质量得不到保证。伴随着当时GD50等产品项目的推进,公司同步引进了两台柔性加工中心,1998年盛夏,我有幸被安排一起参与了这两台设备的现场培训和项目验收,感受到了先进加工装备技术的魅力。进入二十一世纪,公司产品产销爆发性增长,企业的硬件发挥了重要作用,柔性加工中心及其工艺推广应用为完成生产任务提供了有力支撑,也为公司后来进口设备引进提供了有益借鉴。
身为长方人,20多年的企业工作历程,我亲历了企业发展的重要时刻,数十年来,企业立足做好产品,始终在优化提升加工装备技术,企业的制造实力也因此得到了提升。50年,常熟纺机一路成长,扎实求进,展望未来,我们也将竭尽所能跟随、推动企业的更好发展。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