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国外疫情持续扩散影响,国内纺织产业依然面临严峻形势,特别是北京新确诊了病例,又给这一市场增加诸多不确定性。上周中国棉花网记者深入河南纺织产业集聚区,实地调研走访了郑州、许昌、漯河、商丘、周口、南阳市等多家纺织企业,带你了解疫情下纺织企业真实产销情况。
企业分化明显 冰火两重天
河南是国内重要纱线生产基地,年均纱线总产量位居全国第三位,其中纯棉纱产量仅次于山东省。经过走访调研发现,疫情导致河南棉纱产品和市场出现了很大变化,外贸出口型企业订单大幅减少,生产经营压力重,而传统内销企业生产保持正常,受疫情影响相对有限。
纺织企业进入传统淡季,但开封某纺织企业负责人表示,内需市场表现稳定,并不担心下游订单问题,毕竟国内有着14亿人口的大市场。
传统内需企业产销正常,外贸企业压力山大。据商丘一家精梳纱生产企业表示,目前精梳纱库存量明显高于普梳纱,虽然现在外贸出口订单有所恢复,但量很少,另外,现在企业以秋冬季订单为主,普梳纱织成品较为厚重,迎合季节特性需求,而精梳纱织成品轻薄,反而受到季节性限制。
总体来说,普梳纱销售明显好于精梳纱是一种普遍现象。
地区间出现分化 原料成本是关键
据调研得知,南阳新野县多数企业开工率基本在50%左右,明显低于河南其他纺织园区。经向企业了解得知,南阳新野县地理位置特殊,位于河南最南边,与湖北省交界,受疫情影响程度明显重于省内其他地区。
新野县某纺企表示,当地疫情防控政策较省内其他地区严格,导致人员返厂率及开工率偏低,对企业影响非常大。另外企业原料储备库存规模(个别企业原料规模达到6个月用量)超过省内其他地区企业,企业使用高价库存原料纺纱,无法从价格上取得优势,企业经营更显压力。
新野县另一家企业表示,虽然普梳纱只要降价就能销售出去,但是为了控制亏损,不敢轻易降价销售,如果再降价,亏损会进一步加大,企业无力承受。
新野县纺织聚集区总产能在200万锭左右,规模大于省内其他园区,还面临着纺织产能集中、工人缺口大、企业待遇吸引不到工人等问题。据介绍,新野县产业园区有一家大型电子厂,不仅环境好、工资水平高,最关键是工资能够按时发放,相比纺织企业高温高湿的工作环境具有很强吸引力。
管理出效益 专注生活力
调研过程中,记者发现河南企业非常重视管理,注重提升设备自动化,即便5-6万锭小企业,生产线自动化给人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粗纱工序全部采用粗细联合智能粗纱机系统,粗细联轨道输送为自动模式,细纱机纱架全部被粗细联轨道取代,细纱机换纱采用“整排换纱”的模式,整个项目实现了粗细络包联。
有企业负责人表示,用工难面前,只有增强管理水平,加大技术投入,提高产品自动化水平,才能创造出更大效益。比如同样5万锭企业,自己企业万锭用工数量在40人左右,每月工资总额80多万,另外一家同样规模企业每月工资总额在130万左右,比我们每月高出近50万,这样管理低效的企业根本无法与我们展开市场竞争。
记者发现河南有的企业专注纺织产业,稳步前进,在遇到产业寒冬时,有能力从容应对。也有企业激进发展,多产业经营,遭遇困境时应顾不暇,甚至还有企业不断从纺织企业输血救助其他行业公司,极大拖累了纺织企业发展。
内需市场稳定 消费出现降级趋势
据悉,河南纺织企业原料和成品库存均维持在低位,有的企业原料维持在20天左右,有的维持在1个月左右,大幅低于企业同期库存规模;另外,一些企业产品库存是零库存,一些企业则维持在10天左右。对于原料,只要棉价下跌,就会在盘面根据基差大小进行点价采购。对棉纺企业来讲,棉纱的主要成本是棉花,其余才是工资、电费等支出,控制好原料,就能在市场占据主动权。
调研过程中,记者还了解到下游消费市场出现了降级趋势。企业认为,除了外贸精梳产品订单大幅减少外,国内精梳产品市场也在萎缩,销售量明显低于普梳产品。一般精梳产品价格相对较高,而普梳产品价格相对低,在疫情影响下,人们收入减少,影响了消费支出。现在国家倡导地摊经济,卖的也是一些价格低廉的衣服。因此,现阶段款式新颖、质优价廉的衣服更受消费者青睐。
相关阅读:
山东高密:产业链条不完整,发展空间面临瓶颈
近期,高密市工信局通过发放调查表、实地走访、座谈等形式,对全市纺织服装企业进行了专题调研。通过调研基本摸清了行业总体现状。
纺织服装行业是我市最大的支柱产业,主要生产纱、坯布、床上用品、巾被、服装、印染坯布等产品。先后获得"山东省十大工业产业集群"、“山东省纺织服装产业基地”、”中国家纺名城”等荣誉称号。行业拥有孚曰集团、银鹰化纤、大昌纺织、富源印染、真又美服装等一批龙头企业。规模以上纺织服装企业主要经济指标总量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超过30%。
本次调硏共摸底企业464家,其中规上企业138家,分纺纱、织布类、巾被、床品等家居用品类、印染类、服装类、其他类等6个类別进行了调研分析。
调硏中发现,制约行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一是创新意识不强。二是昔遍缺乏高端专业人才。三是产业链条不完整。四是发展空间面临瓶颈。五是人工成本高,效率优势降低。
下步工作重点:一是加强运行监测,精准服务产业发展,二是坚定发展信心,引导企业危中寻机。三是加快技术改造,提升产业竞争力。四是加强对外交流,推逬产业集群品牌建设。
建议相关部门:一是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减轻企业压力,二是突破产业链条瓶颈,补齐补强产业短板。三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山东郓城:生产形势好转棉纱走货顺畅
国家棉花市场监测系统菏泽监测站消息,5月底通过赴菏泽鄄城地区的几家纺织企业调研了解到,目前鄄城纺织市场的主要生产品正在由机织纱转向针织纱,以生产32S、40S针织纱为主,整体走货较为顺畅,开工率较前期上升,生产形势有所好转。
据了解,当地纺织企业加工每吨棉纱所需电力、工资、管理费用成本在6000元/吨左右,纱锭规模较高的企业,管理成本相对越低。目前针织纱40S价格在20500元/吨左右,较3-4月时期上涨200-300元/吨,主要销往福建或浙江市场。企业表示,目前原料价格处于相对低位,按当前销售情况来看,棉纱销售有利可图,在众多规模的纱线中,目前32S棉纱走货更为顺畅。当地多数企业原料库存水平在1.5个月左右。
某2万纱锭的纺企负责人介绍,尽管5月中旬由于经营不佳计划放假10日左右,但随着近期接到了外贸经销商的部分订单,已取消放假计划,正在加足马力促进生产。6月初该厂日销售棉纱约5吨,产品库存约130吨。
山东菏泽:纱厂对棉价上涨难以接受
6月初,国家棉花市场监测系统菏泽监测站信息员走访山东省菏泽市单县几家纺织企业及一家大型染色厂,通过跟企业负责人沟通了解到,目前针织纱32S、40S走货较快,往年这2个月正是该规格棉纱销售旺季。
据了解,这几家纺织企业使用新疆棉为主,由于地产棉短绒率高,极个别企业也仅作为配棉使用。目前企业原料库存在半个月到1个月之间。走访纺织企业普遍认为,当前纺织市场行情刚有起色,棉纱销售价格已在成本线附近,若按当前12000元/吨左右棉价再加上升贴水、运费等,原料到厂价已在12500-13000元/吨。用棉成本提高,未传导至下游纱线价格,纺织企业普遍表示对于目前原料价格难以接受。
据了解,目前有意向采购棉花原料企业较少,多是先紧着已有库存生产,结合期货及棉纱市场行情后再做决定。某棉花贸易商介绍,由于当前郑棉价格上涨,近日点价撤单数量明显增加,下游客户转向现货采购一口价资源,等待期货价格下跌时再点价采购。
从一家大型染色厂负责人处了解到,该厂主营为客户加工棉花印染业务,多数是客户来料加工,少部分是直接销售染印好的皮棉,比例为6:4。由于疫情原因影响,该染色厂订单骤降,当前订单量较往年同期减少约50-60%。据了解,国内色纺产品出口比例占70%、内销仅占30%,虽国内市场有所好转,但国外市场启动仍需时间。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