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纺织产业受疫情影响严重,订单减少、效益下滑、压力加大的情况下,行业亟待解危纾困。江苏、安徽、湖北、河南等地整体形势不容乐观、淡季特征明显,纺织企业道阻且长……
●江苏:整体形势不容乐观●
江苏南通作为全国著名的纺织之乡、纺织服装出口基地之一,就拥有较强的生产规模优势和区域产业集群优势。但受国外疫情持续扩散影响,南通今年的纺织服装产业国内外市场订单均明显减少,效益情况严重下滑,运行质效压力加大,生产经营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
纺织服装企业复工后,特别是中小企业,依然面临着工人短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复工不同步、订单不足、原材料供应不足、防护资源缺乏等多方面的困难和问题。目前,南通市规上企业开复工率100%,纺织行业开工负荷逐步恢复,但受疫情影响,产能利用率低于正常水平,行业主要指标均下滑明显,要保持行业平稳运行面临较大考验。
境外疫情尚未得到有效控制,加上通关管制限制,国际经济贸易循环受阻,海外需求持续不振,除了防疫物资外,外贸出口呈现下滑趋势。据调研了解,南通纺织服装企业外贸订单约八成来自日本、两成来自欧美,多数企业外贸订单只能维持一两个月左右,7-9月份订单严重匮乏,纺织企业下半年生产经营仍陷于困境。
在当前纺织服装企业经营不佳的情况下,为保持员工队伍稳定和在手订单的正常生产,必须维持甚至部分提高员工薪酬,抬高了企业用工成本。同时由于纺织服装业原材料受疫情影响,价格波动频繁且呈上升趋势,但产成品出厂价格持续走低,企业盈利空间受挤压。部分外贸订单由于委托商账款压后兑付、供应商货款要及时兑现,导致企业资金周转困难,压力突出,经营压力持续提升。
●安徽:淡季特征明显●
国家棉花市场监测系统安徽监测站消息,7月30日,安徽省一家小型棉纺厂20天假期刚刚结束,据了解,这是该厂今年自复工复产以来第四个假期且放假时间由最初的5天逐步延长至20天。
通过对安徽省多家中小型棉纺厂调查,当前淡季特征更加明显,棉纺企业经营惨淡。最突出表现在,一是棉纱销售价格阴跌,在棉价高企情况下利润空间逐步被压缩,不少棉纺厂已陷入亏本经营;二是棉纱走货越来越困难,棉纱库存逐渐增加,企业资金压力凸显。
据一家10万锭气流纺棉纺厂负责人介绍,虽然他们早已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了棉纱产品结构,不再生产40支及以上高支纱,而是生产销路较好的32支及以下低支纱。但进入七月份淡季之后,棉纱的“销价”和“销量”并没有明显好转。近期低支纱销售也复制了以前高支纱走货困难情况局面,日棉纱销售量仅占生产量的2/3,仍有1/3库存,这对企业的压力越来越大。
面对当前困境,棉纺厂采取“降成本、降产能”措施来维持企业的正常运转。降成本即采取合适购买原棉途径来降低购棉成本,保证不亏或少亏,降产能即在继续实行缩减班次措施的同时,通过增加放假次数和延长放假时间来控制产能。
●湖北:以销定购产品降级转型●
湖北地区受疫情影响,复工时间较晚,由于国外疫情形势依旧严峻且中美关系持续紧张,纺企产品出口受限,企业通过产品降级谋求转型。
某家20万锭的纺企表示,疫情发生前该企业主要生产精梳60S、80S、100S等一些中高端纱线,受国内外疫情因素等影响,中高端纱出口受阻,订单减少,加之国内外纺服消费下降,棉纺行业产品库存增加。该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由于外贸形势严峻,目前企业主要生产中低端纱线产品,以适应内需市场需求。
据湖北仙桃某纺织企业表示,当前棉纱行情冷淡,受前期疫情影响企业经营较为困难,为减少开支,部分企业已进入半放假状态。该企业负责人表示,自复工复产以来,企业正进行产品转型,由原先生产纱线转为制造口罩。
湖北某贸易企业原料采购主要采用“以销定购”的方式进行,定点采购、定点销售,采购时选取一些符合企业客户群体指标的棉花,从源头上降低企业采购风险。同时,该企业从源头采购到后期销售,实行员工负责制,大大降低了企业的经营风险,从而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转。
受访企业表示,我国纺织服装境外贸易比例占总体50%左右,意味着纺企单单依靠内销市场无法消化这么庞大的产能。多数纺企将出口转内销,加大了国内棉纺市场的竞争压力。由于国际形势处在较为严峻阶段且全球疫情未来发展仍存在不确定因素,国内纺织企业依旧面临较大经营压力。
目前河南地区各纺企复工生产基本正常,部分企业开工率已达100%,但大部分企业开工率仍在50-75%,也有少部分企业陷入停工停产阶段,这主要是由于企业资金紧张,缺少资金购买原料,只好放假观望。而且因纺企资金紧缺,会要求下游客商以先款后货方式,待付款成交后才可以降价销售。
●纺织企业呼吁●
随着疫情的持续扩散影响,国内纺织产业依然面临严峻形势。因此有必要多措并举,制定切实可行的扶持政策,惠企业、稳就业。为此建议:
▎进一步优化企业税收政策,减少税收成本
扩大企业所得税级次。根据《关于实施小微企业普惠性税收减免政策的通知》,目前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年度应纳税所得额按级次分为不超过100万元、100-300万元、超过300万元。考虑到年度应纳税所得额在300万元左右的企业较多,企业呼吁在300-1000万元之间再加一档,有利于降低中小企业所得税负担。同时,在涉及企业自有房产的房产税、土地使用税以及残保金、工会经费等税费方面,企业呼吁酌情给予减免,实质性降低企业各类物业成本。
▎进一步完善企业融资环境,化解融资难题
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更加重视和支持解决实体经济、中小企业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加大对小微企业的信贷投放力度,以优惠利率支持企业生产经营。对即将到期的贷款,建议银行不采取先还后贷方式,而是直接续贷或展期,减轻企业资金过桥的负担。建议研究出台纺织服装行业贷款贴息扶持政策,降低企业贷款成本。
▎进一步优惠政策扶持企业,鼓励加大投入
改进人才引进补贴政策,将缴纳社会保险满6个月的要求改为以合作协议、作品、作品邮寄单和支付人才费用为依据进行补贴。各县(市)、区在对标市级标准出台政策时降低门槛,更多惠及小微企业,鼓励纺织服装企业加大技改投入和产品研发创新。针对曾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过贡献的存量纺织服装企业,视用工、缴税等方面贡献的增量部分酌情给予奖励。充分发挥政企通app、公众号、各类企业群的宣传作用,更广泛宣传扶持政策,让更多符合条件的企业享受到政策优惠。
▎进一步广范围汇聚社会力量,协力开辟市场
充分发挥纺织协会作用。多组织企业开展对外贸易洽谈及参加国内外展览会。充分借助外贸平台优势。充分拓展线上交易渠道,拓展线上销售渠道,有效提升自身抗风险能力。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