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
中美建立永久性正常贸易关系
在这个千禧年的10月,时任美国总统的克林顿签署了对华永久正常贸易关系法案,从而使该法案正式成为美国法律。根据这项法案,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美国将终止按《1974年贸易法》中有关条款对中国“最惠国待遇”(“正常贸易关系”)进行年度审议的作法,与中国建立永久正常贸易关系。
在随后的8年里,中国对美国货物出口实现了大幅增长,在2003年、2004年、2005年的同比涨幅均超过了30%,直到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2009年中国对美货物出口转为负增长,但2010年又大幅反弹28.3%,强势收复了失地。
同样是在这一年,11月,时任中国国务院总理朱镕基提出建立中国-东盟自贸区的设想,得到东盟各国领导人的积极响应。20年后的2020年,东盟超越欧盟,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
2002
美中贸易逆差创纪录
这一年,中国人被允许自由办理护照。也是在这一年,美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创下有史以来最高记录,达1031.2亿美元,占其逆差总额的23.7%。
2004
彩电出海受挫
这一年,备受关注的中国彩电反倾销案有了最终结果。其实早在2002年,中国彩电在美国市场的占有率逐年增加,就引起美国本土企业和已进入美国市场的欧洲和日、韩知名彩电生产企业的防备,最终美国举起了反倾销的大棒。
2004年4月13日,美国商务部宣布对中国彩电业反倾销案的终裁结果:接受美国政府单独调查的四家企业分别获得了单独税率,其中长虹被认定的倾销税率是24.48%、TCL为22.36%、康佳11.36%、厦华4.35%;海尔、海信等积极应诉但未接受单独调查的彩电企业获得了21.49%的平均倾销税率,而其他未应诉的企业被统一定为78.45%的倾销税率。
中国彩电出海遭遇重挫。
2006
出口继续大涨
从2001年开始,我国出口总额占全年GDP比重在直线上升,在2006年时攀上顶峰,高达35.21%。
从2001年至2006年,中国同欧盟的贸易额增长2.5倍,年均增速为25%;中国同美国的贸易额增长2.3倍,年均增速为24%;中国同韩国的贸易额增长2.7倍多;年均增速为27%;中国与日本的贸易额增长1.4倍,年均增速16.6%。
2008
金融危机来袭
2008年对于许多中国人来说,是注定终生难忘的一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级特大地震,举国同悲。8月8日-24日,北京举办第二十九届奥运会,展示给世界一场无与伦比的开幕式,并且最终我国在金牌榜和奖牌榜上均位居第一。
9月份,经济形势剧变。9月15日,美国四大投行之一的雷曼兄弟宣布申请破产,破产金额创下了美国乃至全球之最,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大爆发了。主要发达经济体企业的投资、就业以及家庭的消费急剧下降。
由于中国经济对出口高度依赖(彼时外贸依存度超过60%),世界需求下降对中国意味着经济降温的风险,国内许多出口企业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为缓解纺织企业的困难、稳定出口、保障就业,2008年8月1日,财政部等部门将部分纺织品、服装的出口退税率由11%提高到13%,并从11月1日起调高纺织品、服装、玩具等劳动密集型商品和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商品的出口退税率。
2010
外贸复苏,调控开始
世界经济此时已经从金融危机中缓过气来,中国的外贸也开始复苏。在此形势下,2010年7月15日起,406种商品的出口退税被取消,这些商品分属于钢铁、有色、化工、玻璃以及塑料和橡胶制品行业。
2010年全年,中国出口同比增长31.3%,进口的增长也达到了38.7%,全年贸易顺差继2008年达到历史高点后连续第二年下降。
2012
促进进口
2009年从希腊爆发的主权债务危机在三年时间里蔓延欧洲,彼时,葡萄牙、意大利、爱尔兰、希腊、西班牙并称为欧猪五国(PIIGS)。受欧洲拖累,世界经济复苏势头受挫,增速明显放缓。2012年3月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这一年中国经济增长的预期目标为7.5%,这是八年来第一次降低经济增速目标。结果当年的GDP增长7.8%,虽然达到了目标,但也是自1999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这一年我国的出口总额同比增长7.9%,增速比上年回落12.4个百分点。也是在这一年,我国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强进口促进对外贸易平衡发展的指导意见》,进一步完善了进口促进政策。
2014
“新常态”
2014年,“新常态”成为中国经济最热门的词汇之一。它的主要特点是:速度——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结构——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动力——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这一年的GDP增速为7.4%,而进出口增速的放缓则更为明显,同比增长3.4%,1-4月,外贸出现了多年不遇的进出口和出口“双下降”的情况。但另一方面,跨境电子商务、市场采购等新型贸易方式正逐步成为外贸发展新的增长点。2014年,跨境电子商务增速高达30%以上,义乌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出口的增速达到了36.8%。
2016
“破7”的一步之遥
2016年的外贸降幅较2015年有所收窄,好现象是,第四季度进、出口均实现了正增长。
在国际上,英国全民表决通过“脱欧”,美国特朗普赢得大选,都给国际经济增加了不确定性。12月底,在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最高报6.9633。这是“8·11”汇改后第一次直面“7”这个心理关口。
2018
摩擦
贸易摩擦贯穿着这一年的始终。其实早在2017年8月,美国总统特朗普即下令依据《美国贸易法》“301条款”对中国是否侵犯美国知识产权展开调查。
2018年1月22日,美国对进口太阳能电池板和洗衣机征收全球保障关税,又被称为“美国第一”关税。4月16日,美国商务部宣布,将禁止美国公司向中兴通讯销售零部件、商品、软件和技术7年,随后,华为也被调查。
5月20日,北京时间凌晨2点左右,新华社发布消息:经过两天两夜的激烈博弈,中美新一轮磋商结束了,中美随后发布了一份联合声明。然而联合声明发表还不到一个月,美方单边撕毁声明,6月15日,美国政府发布了加征关税的商品清单,将对从中国进口的约500亿美元商品加征25%的关税,其中对约340亿美元商品自2018年7月6日起实施加征关税措施,同时对约160亿美元商品加征关税开始征求公众意见。2018年9月24日,美国对价值2000亿美元的中国输美商品征收10%的关税,特朗普政府称,从2019年1月1日开始关税税率将提高至25%。
事件在2018年底迎来转机,12月1日,阿根廷G20峰会期间,中美达成协议,暂停相互加征新的关税,特朗普同意推迟执行原定于1月1日开始对价值2000亿美元中国输美商品提高关税的计划。
另一方面,这一年在中国举行了世界上第一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博览会——“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
2020
“双循环”
1月15日,中美两国正式签订的第一阶段经贸协议,历时两年的贸易摩擦暂告一段落,双方达成一致,美方将履行分阶段取消对华产品加征关税的相关承诺,实现加征关税由升到降的转变。美国从2019年9月1日对1200亿美元中国商品加征的关税税率减少一半,关税由原来的15%降至7.5%;美国将无限期暂停原定于2019年12月对1600亿美元中国商品生效的计划,涉及手机、笔记本电脑、玩具和服装等商品;更早之前美国对价值2500亿美元中国商品征收的25%关税则保持不变。
但万万没想到的是,突然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近乎令全球“打烊”,国际贸易遭受了沉重的打击。64岁的广交会在6月完全转为线上,并“试水”了网上直播,一时间许多外贸业务员努力学习起主播技能。
世界贸易组织最新公布的预测显示,今年全球贸易将会下滑14%。WTO警告称,最近几个月来,关税壁垒和限制采购等问题愈演愈烈,使得全球贸易前景堪忧,眼下逆全球化趋势正在加重,越来越多的国家正在彼此孤立。
在这样的情况下,“双循环”发展模式成为近期热议的话题。事实上,自2008年以来,我国的外贸依存度已经在不断降低,2019年仅为31.8%,与上世纪末的水平相当。
在外贸方面,国家也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政策稳外贸、稳外资。另一个明显趋势是对跨境电商的支持:自7月1日起,北京、天津、南京、杭州等10个直属海关启动“跨境电商B2B出口”试点。根据海关数据,上半年,在出口总量下降3%的情况下,海关跨境商监管平台出口大涨28.7%。
有人说,2020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更不如说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你呢?是哪一年入行外贸,是否赶上了黄金时代?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