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9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下称《规划纲要》)发布第二天,广东省省长马兴瑞就马不停蹄专程赶往广东自贸试验区南沙片区开展调研。
调研的重点放在研究如何加快推进深圳前海、广州南沙、珠海横琴等重大平台的开发建设情况。这也是《规划纲要》的题中之义,即粤港澳三地推动共建粤港澳合作发展平台。
具体而言,三地要优化提升深圳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功能、打造广州南沙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推进珠海横琴粤港澳深度合作示范,还支持珠三角九市与港澳共建特色合作平台,拓展经济合作空间,最终引领带动粤港澳全面合作。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郭万达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规划纲要》对粤港澳大湾区合作发展平台的要求,意在为粤港澳三地合作寻找更多的载体和落脚点。三大重点平台有探索有成果,更多侧重发挥示范效应,而特色合作平台则更多承担解决具体领域问题的功能。
寻求更多领域、更广深度合作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规划纲要》对深圳前海、广州南沙和珠海横琴功能与作用的表述有所不同,深圳前海侧重港深现代服务业,广州南沙侧重粤港澳全面合作,而珠海横琴则侧重粤港澳深度合作。
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秘书长邓江年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从《规划纲要》对三大重点平台表述的不同可以看出,其侧重点各有不同,可以总结为“粤港澳三地寻求更多领域、更广深度合作”。
他认为,深圳前海主要侧重优化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通过深港合作来推动深圳与香港在现代服务业上的深度发展,尤其是在金融的突破是重中之重,也包括法律、商务、会计等现代服务业。
事实上,深港合作与金融创新一直是深圳前海的重点。截至2018年底,前海蛇口自贸片区累计注册港资企业1.08万家,合同使用港资1021.5亿美元,港资企业在前海的支柱作用日益凸显。
从《规划纲要》也可以看出,深圳前海未来还将探索推进金融开放创新,拓展离岸账户(OSA)功能,借鉴上海自贸试验区自由贸易账户体系(FTA),积极探索资本项目可兑换的有效路径。
而《规划纲要》对广州南沙、珠海横琴的要求则有所不同。《规划纲要》提出,广州南沙不仅限于现代服务业,而是与港澳全面合作;珠海横琴则侧重于与港澳建立深度合作示范。
邓江年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广州南沙在三个自贸试验区中面积最大,因此广州南沙需要与港澳在更多领域展开全面合作,而珠海与澳门早有合作的基础,加上随着港珠澳大桥的开通,珠海又成为了唯一一个与香港、澳门均路桥相通的城市,所以珠海横琴侧重于与粤港澳展开深度合作。
郭万达对《规划纲要》具体研究后发现,深圳前海、广州南沙与珠海横琴这三大重点平台的定位,与过去也是有区别的,《规划纲要》充实丰富完善了它们的定位。
以广州南沙为例,到2020年,随着广深港高铁、虎门二桥、18号高速地铁线建成后,南沙到香港西九龙、深圳、东莞、广州中心区基本只要半小时,将初步形成大湾区“半小时交通圈”。
郭万达认为,广州南沙将提供与港澳相衔接的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环境,为港澳产业转型升级、居民就业生活提供新空间。
特色平台并非简单复制自贸区
《规划纲要》针对珠三角九市也提出发展特色合作平台。珠三角九市将发挥各自优势,与港澳共建各类合作园区,拓展经济合作空间,实现互利共赢。
在郭万达看来,新设特色平台有利于拓展港澳的发展空间。“自贸区是国家重大战略,其中的创新成果也需要复制推广到其他区域,如今粤港澳大湾区需要更多更具体的载体与落点,新设特色平台水到渠成。”
而在邓江年看来,自贸试验区侧重于解决贸易自由化方面的问题,但大湾区的发展是一个综合性区域的发展,还需要解决科技、联通等诸多问题。
“单单自贸区是解决不了的,这就需要更多的特色平台来探索解决多方面的问题。粤港澳大湾区全面合作需要更多领域、更广的合作。”他说。
邓江年分析,对于港澳而言,其目前发展面临的最大的瓶颈就是发展空间受限,粤港澳大湾区首先就是要帮助其解决发展空间问题。
但他也强调,新增设的特色平台未来将不再是对自贸区的简单复制与延伸,而是根据各平台不同的特色来解决不同领域的问题。
例如,按照《规划纲要》,珠三角九市与港澳合作建立特色平台也各有侧重。例如,深圳落马洲河套港深创新及科技园和毗邻的深方科创园区建设,共同打造科技创新合作区,建立有利于科技产业创新的国际化营商环境,实现创新要素便捷有效流动;东莞与香港合作开发建设东莞滨海湾地区,集聚高端制造业总部、发展现代服务业,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研发基地等。
郭万达也表示,这实际上是路径选择的需要,粤港澳三地的合作需要先从一个试点推广到更大范围。“珠三角九市与粤港澳合作共建特色平台,这充分表明了三大重点合作平台的试点成果已经得到了验证,有了一定的示范效应。”
(编辑:周慧)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