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童装天地 > 专家时评 > 专访至临资本姜皓天:中国初代创投人眼中的VC3.0

专访至临资本姜皓天:中国初代创投人眼中的VC3.0

姜皓天在1990年代末进入创投行业。他经历了国内创投行业的多个周期,从拓荒岁月到草莽年代、从万家争鸣

姜皓天在1990年代末进入创投行业。他经历了国内创投行业的多个周期,从拓荒岁月到草莽年代、从万家争鸣至理性回归。

资本寒冬中,本土VC们新一期基金完成募集的消息却此起彼伏。他们之中不仅有在战场攻城掠地数年的老牌机构和VC2.0们,还有逆势创立的“首期基金”身影。

今年10月,创投老兵姜皓天创办的至临资本进入一期基金募资收官期,并已累计完成近10笔项目投资。

姜皓天在1990年代末进入创投行业,是国内最早一批VC投资人,也是同代投资人中几乎最年轻的一位;创立至临资本之前的12年间,他负责北极光创投TMT板块,尤其是消费互联网项目的投资。

这样的经历意味着,其经历了国内创投行业的多个周期,从拓荒岁月到草莽年代、从万家争鸣至理性归回。

“称不上仓促,但绝非筹划已久后的选择。”不久前的采访中,姜皓天将衣袖挽至小臂,拾起白板笔勾勒出他心中新一代VC的样子。

对于基金出资人们来说,至临资本是一位创投猎手堪称单枪匹马式的创业,和姜皓天共事的前台投资人多是30岁出头的年轻投资VP。加上持续严峻的募资环境,至临资本经历的募资挑战可见一斑。

GP市场头部化趋于加剧的市场上,至临资本作为新基金得到LP支持在于姜皓天的两张牌:过去十余年创下的投资业绩,和创始团队对创投行业未来格局的推演。

寒冬创业

至临资本的成立并非在一个好的时点。

与2.0一代VC们创业时市场的充沛资金供给不同,至临资本的起步正赶上资管新规落地,PE/VC行业上游资金的水龙头戛然收紧;加上今年以来的新冠疫情,人民币基金LP们的尽调工作一度按下暂停键。

重重困难之下,即使于有成熟团队和过往业绩的基金管理人而言,顺利关账都需攻难克艰,何况是对单枪匹马出来创业的新基金。

“我不觉得时间点有那么重要。VC投资是个长期的活儿,(业绩)往往是反经济周期的。”姜皓天没有回避募资开局时的挑战,但自信于,投资是个长青行业、无需在择时方面过于敏感。

姜皓天在2018年9月底告别北极光创投,当时美团点评刚刚在港交所上市。按照美团的市值计算,这笔投资的回报超过了70倍。

不仅美团点评,姜皓天投出的各赛道头部企业还包括WiFi万能钥匙、VIPKID、每日优鲜、纷享销客、Talkingdata等。21世纪经济报道获得的资料显示,姜皓天在北极光创投的12年间直接负责了大约4亿美金的投资,并获得了大约5倍的账面回报。

寒冬创业的B面,是创投市场的理性回归。根据清科研究中心的统计,中国市场上的两万多家私募基金管理人中,还活跃在PE/VC市场的只有4000多家。

当追风进入创投市场的机构离场,VC行业的理性回归和头部化成为必然。姜皓天认为,这样的大环境下,兼具To B和To C投资经验的投资人迎来了黄金时代,并将至临资本的重点布局方向锁定在产业数字化改造、下一代TMT硬科技,同时兼顾部分消费类项目。

尽管进入投资期仅一年有余,至临资本的投资偏好已逐渐显现:在消费领域的投资主要集中在早期,产业数字化方向的投资则在B轮后的偏成长期。

据了解,至临资本已经在产业数字化改造方向投资了医疗大数据公司柯林布瑞、互联网医院建设的龙头卓健科技、物业和不动产管理SaaS公司四格互联、企业数字化组织服务商鑫蜂维、出海SaaS服务商Onesight。

此外,还有消费领域的无锋网络和万疆网络,以及TMT硬科技相关的蚂蚁智联和摩象科技等。

“早期不意味着A轮、也不意味着投资额在800万美金之下,更不必强求估值低于1亿美金。”姜皓天认为早期投资的界定早已改变,决定是否出手的核心,是这笔投资是否有获得超10倍回报的可能。

A16Z+Benchmark

至临资本的第二张牌是不带历史包袱的创新组织架构。

此前数年的VC创业潮以来,尽管水面下有太多未为知晓的团队散伙和黯然离场,但也有基金创业团队从管理资本量、明星项目命中率、基金投资回报等不同维度进入了一线阵营。

市场参与者们对新势力们的期待还来自VC3.0一代。当然,对于 VC3.0 的界定,不同机构有不同机构的定义:有人认为是更年轻的投资人单飞成立基金、有人认为是产业背景出身的新GP团队,有人认为既有机构进行自我专业化革新也算此类。

姜皓天认为新一代的核心在于机制和组织的创新。以至临资本为例,其正在尝试在中国本土实现Andreessen Horowitz(“a16z”)投后机制和Benchmark Capital(“Benchmark”)合伙人制度的融合。

在VC发源地的美国硅谷,“新势力”A16Z扛起创始人友好的大旗,将大量资源投入到投后服务,并以此为核心竞争力。老牌的Benchmark则以绝对的合伙人制著称,单只基金规模保持在5亿美金之内,每位合伙人都拥有绝对平等的决策权和收益分成。

至临资本在组织模式上将前述的平权机制和重投后进行了结合:尽管当前的前台投资团队尚是“1+X”的模式,即由姜皓天一位管理合伙人与多位投资经理协同作战,但已明确将向真正的合伙人模式发展;投后管理方面至临资本已有一位合伙人全职负责,另设财务、PR等专职人员展开工作,具体项目相关投后由各项目的投资VP亲力亲为。

不难看出,姜皓天仍需要在未来几年中担任核心决策的工作,并在项目投资布局的的同时着力培养年轻投资人。

“我喜欢做团队培养的工作,也有十多年带团队的经验可以用来传帮带。”姜皓天补充说,至临资本已经有多位来自金融行业服务、PE/VC投资、上市公司战投部、企业管理等领域的专业人士作为投资合伙人加入,这些都是其在项目来源和行业资源等方面的重要支持。

成为2%

创投的工作是和最前沿的科技、最有激情的创业者们打交道。尤其在一些To C消费领域,在创业主战场上厮杀的主力已是千禧一代。

姜皓天认为投资人过了60岁继续活跃在VC一线难免吃力,因此在基金命名的时候,他刻意避免了个人烙印。

尽管一期基金投资团队的“1+X”模式意味着投资决策主要掌握在姜皓天手中,但在他的规划中,至临资本的第三期、第四期基金将有望实现 Benchmark式的完全合伙制。

Benchmark联合创始人安迪·拉切列夫(Andy Rachleff)曾在2014年写过一篇文章,向公众揭开创业投资真实回报的面纱:美国共有大约1000家VC机构,而创投行业95%的回报都是由头部的20家(也就是说,占比2%)创造。

这样的情况正在中国本土创投市场发生。如今国内市场上活跃的投资机构大约有4000家,在一些VC投资人看来,创投市场未来的主导者将只有其中的2%甚至更少数。

姜皓天认同中国VC市场将走向“2-95”格局的观察,并认为最终成为绝对头部的将是两类机构:一类是体量足够大的超级基金,一类是回报足够高的精品基金。

这样的判断也符合基金出资人们的配置需求,既有可持续稳定回报的保障,又有实现超额收益的可能。

中国与美国创投市场格局的不同在于,按照拉切列夫的说法,头部20家VC机构在过去很多年中鲜有变化,回看中国市场,2.0一代的基金管理人已经登上牌桌,正在兴起的3.0一代正在摩拳擦掌。

从已经证明自己的一方看:2020年的光景下,2.0一代的VC玩家们已经巩固了他们的行业地位,高榕资本最新一期的基金规模超过百亿元,源码资本从早期拓展到“早期+成长期”、投后团队也引入大将。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我们只需要找到适合我们的出资人,并为他们提供超过市场水平的回报。”姜皓天说,中国创投行业的头部化会持续,他和至临资本的选择,是作为小而美的基金管理人以业绩取胜。

 

来源:

相关文章

快讯

热榜

  • 品牌
  • 招商
  • 专题
  • 展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