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29日,几位老朋友在柯桥的重聚,重启了西安工程大学与绍兴市柯桥区因纺织而结缘的一段往事。现在,“将科研开在企业门口”的传统,牵引着西安工程大学与“国际纺织之都”柯桥之间不断深化政产学研用合作,守望相助、协同发展。
上世纪80年代初,绍兴柯桥大力发展以纺织、印染为主体的乡镇轻纺工业,一大批兜售布匹的小船户操着浓重的“绍普”话,开始了和外来商贾的原始交易。一条不过四五百米长的狭长临河小街,成了柯桥最繁华的商贸中心。1988年,绍兴轻纺市场建成开业,1992年,市场正式更名为“中国轻纺城”,成为全国首个被冠名“中国”的专业市场。
当时,市场对印花织物需求巨大,通过生产印花织物,企业获利丰厚。平网印花机是生产高档印花织物和床上用品的关键设备。上世纪90年代初,瑞士公司生产的平网印花机,采用了计算机分布式控制和变频传动等当时最先进的电控技术,实现了计算机系统对印花单元的工作参数设置、工作状态监控、故障状态处理等功能,印花单元从“手动挡”升级为“自动挡”,生产效率、产品品质大幅提升。而国内生产的平网印花机,因不掌握关键的电控核心技术,明显落后一代,被国外厂商卡住了脖子,国外印花机纷纷坐地起价,国内产品即使低价销售也无力与国外产品竞争。动辄600万元以上售价的进口设备,对事业刚刚起步的中国乡镇印染企业来说无疑是天价。
1992年,学自动化控制专业的李鹏飞硕士研究生毕业后留校工作。通过走访,了解到企业发展急需解决的首先是技术问题,他将把国产设备升级为“自动挡”作为科研攻关的目标。与上海印染机械厂等企业合作,他不到半年就完成了平网印花机分布系统方案,使上海印染机械厂生产的平网印花机以低成本得到改造,在印花单元变频控制等方面达到国外设备的相同水平,整机的售价只有国外产品的三分之一,成为中小企业“用得起”的电动机器。
李鹏飞记忆深刻,1993年11月8日,钱清镇凤仪村的村办印染厂新印花生产线开工。作为采购了首台上海印染机械厂最新技术平网印花机的企业负责人,时任凤仪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主任的田金耀让李鹏飞按下开车启动按钮,在新机器的轰鸣声中,精美的印花产品呈现在大家的面前,鸣响了企业首个发展强音,也宣告中国独立生产的平网印花机进入了全电脑变频时代,国外产品通过“卡脖子”获取暴利的时代终结了。上海印染机械厂生产的平网印花机一机难求,销遍全国并出口东南亚,国外产品则纷纷降价。1993年至2000年,柯桥的数十家印染乡镇企业均采用了李鹏飞升级的国产印花设备,印花布的产量和销量迅速提升,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为企业的转型升级和长远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作为技术专家,李鹏飞频繁奔波于西安和柯桥之间,为企业安装、调试、维修设备,培养企业技术员。
“企业将身家性命放在那台印花机上。”李鹏飞回忆,机器出了问题,企业就得停产,为了让机器尽快恢复运行,他一下飞机就被接到生产车间,快马加鞭进行调试,晚上甚至就睡在工厂里的平板布车上。
8年的荣辱与共,学校教师急企业所需、忘我为企业服务的品质,得到了企业的认可和交口称赞,学校和企业之间也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和基础。2000年后,更多的教师参与到柯桥纺织产业的发展中,柯桥一直是西工程科研阵地中最重要的一站。
持续的合作在2019年又结出硕果。2018年10月27日,西安工程大学与绍兴市柯桥区人民政府签署共建西安工程大学柯桥纺织产业创新研究院暨西安工程大学(柯桥)研究生学院协议。2019年6月13日,纺织产业创新研究院正式揭牌。
“实业报国,负重奋进”,办学百余年来,西安工程大学将这一办学传统一脉相承到今天,将科研基地和育人基地建立在产业集群的最前沿。当初的企业“编外技术员”、现任西安工程大学副校长的李鹏飞表示,基于学校纺织服装为特色的办学优势,在柯桥建立纺织产业创新研究院是应势而生。新型产学研协同创新,能够加大创新主体相互衔接力度,打通成果转化渠道,有力提升学校服务社会和科技创新的能力。这既是进一步加强校地合作、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升大学办学质量的现实需要,也是实现纺织行业向内发力、聚焦内涵、守望相助、协同发展的重要举措。
纺织产业创新研究院成立后,围绕纺织新材料、纺织装备智能制造、纺织印染清洁化生产、时尚创意设计及纺织检测等五大重点方向开展科学研究和研究生培养,在共建平台、成果转化、合作办学、区域服务、人才培养与优势资源互联互通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成立一年以来,纺织产业创新研究院运行项目41项,项目资助金额200余万元,已在织机综框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应用、智能机器人、智能制造管理系统等方面助推产学研项目成果转化。
《中国教育报》2020年11月09日第5版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