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童装天地 > 财经专题 > “零碳中国”愿景解锁70万亿级市场 七大行业或迎来投资风口

“零碳中国”愿景解锁70万亿级市场 七大行业或迎来投资风口

目前,零碳正由全球政治共识转化为各国政策目标,以新能源为代表的零碳产业正迎来加速发展的临界点。

2030年“碳达峰”的目标与2060年“碳中和”的愿景明确了我国绿色低碳发展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将会为绿色低碳的新技术、新产业和新业态的发展提供广阔空间,成为金融与投资机构持续健康发展的新机遇。

目前,零碳正由全球政治共识转化为各国政策目标,以新能源为代表的零碳产业正迎来加速发展的临界点。近日,落基山研究所与中国投资协会联合发布的《以实现碳中和为目标的投资机遇》报告中预计,碳中和目标将催生七大投资领域,撬动70万亿绿色基础设施投资。

70万亿级市场机遇

“在碳中和目标下,中国的零碳能源转型意味着能源供给和消费方式的重大转变,更高质量的经济发展将由总量更低、结构更优化的能源体系来支撑。”落基山研究所常务董事兼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李婷表示,“我们预计,中国2050年的终端能源消费总量将在22亿吨标煤左右,较2016年下降27%,化石燃料需求降幅超过90%,可再生能源将成为主要能源。”

2015年达成的《巴黎协定》提出了到本世纪末将全球温升控制在2°C甚至1.5°C以内的愿景,且更进一步提出了全球碳排放应尽快达峰,在本世纪下半叶实现净零碳排放的具体目标。

在巴黎协定所制定全球目标体系的推动下,各国不断提高碳减排的行动力度,提出并不断更新碳减排量化目标,努力持续对标零碳的全球长期目标。制定零碳排放目标正成为越来越多国家贡献全球气候、开展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核心内容。

据国际能源署(IEA)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全球电动汽车2019年年销量已经占到乘用车总销售量的2.6%,2020年极有可能超过3%,全球光伏发电量占总发电量的2.7%,风电发电量占比早在2018年就已接近5%。

“历史经验表明,当新的颠覆性技术的市场份额到达3%左右时,资本将开始从传统企业抽离。”落基山研究所董事陈济说,“化石能源行业面临日益增长的资产搁浅风险,越来越多的投资者正重新评估投资组合和优先顺序,加速撤离化石能源相关领域。”

对于中国来说,面向“零碳”未来的转型或将重塑整个经济发展格局。

从供给侧看,报告预计2050年中国67%的终端能源需求将来自于电,发电量将在当前的水平上翻倍。绝大部分装机来自零碳电力能源,其中光伏和风电将占到总装机量的70%,是2016年的22倍。

氢能将占到中国终端能源需求的12%,年产氢量将从目前的2500万吨/年增加到2050年的8100万吨/年。数字化将在系统层面大大提升能源供给和消费侧的整体效率。

从需求侧看,再生资源利用模式的普及、能效提高以及建筑、交通和工业部门的大规模电气化及氢能等新型能源的利用将重塑资源能源利用乃至整个经济形态。

在工业部门,钢铁、塑料等关键材料的利用率和回收率提高、生产能效提升将极大地减少用能需求,而电加热、氢能、生物能源及碳捕集和封存等技术也为重工业领域原料和生产过程的脱碳提供可能性。

七大领域相互协同

中国零碳能源转型将在七个领域催生巨大的投资市场,包括再生资源利用、能效、终端消费电气化、零碳发电技术、储能、氢能和数字化。

“到2050年,这七大领域当年的市场规模将达到近15万亿元,并为中国实现零碳排放贡献累计减排量的80%。”陈济说,“与此同时,在2020年到2050年间,将有70万亿元左右的基础设施投资被直接或间接地撬动。”

创新技术的发展通常需要经历五个关键阶段,分别是:技术萌芽期、期望膨胀期、泡沫破裂期、稳步复苏期和产业成熟期,最终形成核心优势,扩展适用场景,完善配套服务,受主流市场的广泛采用。

上述七大领域中,包含近二十项技术创新,目前正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共同形成了广阔的投资空间。

“政府在产业发展早期的作用尤为重要,这是由零碳相关产业发展所具有的资本体量大、技术以硬件为主、技术路线惯性较大、投资回报周期较长等特点决定的。”李婷表示。

她认为,政府需要设计循序渐进、环环相扣的政策行动,通过科研支持和示范项目鼓励、产业政策引导、行业标准建立等措施指引产业整体的发展。市场力量在产业发展的中后期是主要推动力,需要长期协同部署生产效率提升、产品优化、应用场景拓展和辅助服务设施。

同时,投资领域之间具有很强的协同性。零碳电力、绿氢和储能是消费侧零碳化的“基础”,三者相互成就;工业、交通和建筑部门的零碳投资领域是重要“支点”,这些消费侧的技术创新将改变能源利用方式,推动新的产业链形成,产生新的利润池;数字化技术是整个零碳生态发展的“加速器”,通过信息技术手段优化能源供给、运营、消费等方方面面。

“投资主体要关注领域间的相互联系,以利于为本领域的发展提供后盾基础、潜在市场、服务能力等。同时,应考虑其他外部宏观社会经济、工业行业技术、人文消费理念的新发展为零碳产业创造的机会。”李婷说。

 

来源:

相关文章

快讯

热榜

  • 品牌
  • 招商
  • 专题
  • 展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