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内,1832名“新生”保荐代表人涌入江湖。
12月11日,中证协根据《证券公司保荐业务规则》(以下简称《保荐业务规则》)建立的保荐代表人名单分类机制,公布了“保荐代表人分类名单A(综合执业信息)”、“保荐代表人分类名单B(机构验证类)”、“保荐代表人分类名单C(处罚处分类)”。
根据保荐代表人分类名单A,截至目前,国内共有保荐代表人共5901人。而在今年6月证监会发布修订后的《证券发行上市保荐业务管理办法》(以下简称《保荐管理办法》)时,全国保代人数仅有4069人,半年间全国共新增1832名保代,增速迅猛。
“(保荐代表人)从资格上已经供远大于求,发行人需要关注保代的注册时间和项目经验,以后保代名片上要标注注册年份了,年份不够不值钱。”资深投行人士王骥跃笑称。
保代江湖年内生变
“今年保代数量飞速增长,主要是因为证监会取消了‘项目协办人经验’的要求。”采访中,有国内中小型券商投行业务相关负责人表示。
今年6月12日,证监会发布了修订后的《证券发行上市保荐业务管理办法》,调整保荐代表人资格管理,取消保荐代表人事前资格准入,不再要求保代资格申请人“最近3年内在境内证券发行项目中担任过项目协办人”。
“按规定包括项目协办人在内都要在发行保荐书上签字,过去‘准保代’可以说是‘一字难求’。”上述投行业务相关负责人表示,一方面中小券商保荐的IPO项目本就稀少,另一方面项目也不一定由准保代担任协办人。“过去如果碰到发行人申报多年,最终还被否的情况,等签字的准保代只能认倒霉。”
值得一提的是,早在今年年初,监管就释放出对保代“项目协办人”门槛放行的信号。
2月开始,陆续有地方证监局表示,最近3年内在新三板挂牌公司公开发行项目中担任过项目协办人,满足保荐代表人资格条件的,可以向中国证券业协会申请注册为保荐代表人。
“当时也对券商投行做新三板项目产生了一些刺激,但总归没有取消‘协办人’要求来得直接。”有北京地区大型券商投行人士称。
据东方财富Choice结合中国证券业协会数据统计显示,2020年初,国内共有3806人拥有保荐代表人资格,至6月12日证监会修订《保荐管理办法》时,共有4069人,而截至12月14日,保代人数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增长了1832人,至5901人。
其中,仅10月和11月国内保代人数就分别增长了490人和669人。对比之下,2019年全年,全国保代人数只增长了192人。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保荐管理办法》不再需要保代资格申请人“参加中国证监会认可的保荐代表人胜任能力考试且成绩合格有效”。《保荐业务规则》中进一步细化为:专业能力水平评价测试结果未达到基本要求的,所在保荐机构应当出具书面说明并提供验证其专业能力水平的充足材料,且其应在最近六个月内完成保荐业务相关培训90学时。
所提供材料包括下列中的任意四项可视为充足:一是具备八年以上保荐相关业务经历;二是最近三年内在符合《保荐办法》第二条规定的两个证券发行项目中担任过项目组成员;三是具有金融、经济、会计、法律相关专业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四是取得国家法律职业资格;五是取得国家注册会计师资格。
“实际上满足这些条件可比通过保代考试难多了,”有北京地区投行保荐人员表示,之前规则未明确之前,“以为只需要律师资格证加上注册会计师证就可以了,现在仅是8年从业经历就拦下了绝大多数的新人。”
上述北京地区大型券商投行人士就认为,监管设置保代考试可不通过的目的,并不是放松准入门槛,而是照顾个别资深投行人员的特殊情况。
行业马太效应凸显
无论如何,国内保荐代表人数量已达到近6000人的规模,呈现供大于求的局面。
2004年,国内资本市场开始实施保荐制度,首批609名保荐代表人也在当年产生。至今国内保代数量已扩容近10倍。按现行规定,IPO、再融资等保荐类业务均需要两名保荐代表人签字,才有资格向证监会报送发行申报文件。这样的关键地位结合高收入和高准入门槛,让保代一度成为金融行业中的“金领”。
“现在‘金领’散去,有些人要失业了。”有西部地区某中小券商投行业务人员表示,未来没有项目经验,没有承揽能力的保代不再稀缺。
从证券业协会公布的数据也可以发现,5901名保代中,就有2991人从未参与过保荐项目。在王骥跃看来,保荐代表人已相当于一种“从业资格”,象征着代表保荐机构执业。“保代早已经不稀缺了,除了今年刚注册的保代,之前的保代也是一半以上没签过项目。”
不过,与“零经验”保代庞大规模相对应的是,真正具有丰富保荐经验的保代仍是凤毛麟角。数据显示,目前保荐10个以上项目的保代,全行业仅有133人,保荐5-10个项目的保代也只有705人。
由此来看,保代也呈现马太效应,上述西部地区投行业务人员就表示,“有实力的保代还是缺的,公司的签字保代依然可以领取到保代津贴。”
而与保代一样,保荐机构的马太效应也十分凸显。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截至12月14日,125家券商中,共有17家拥有过百名保代。其中9家券商保代人数超过200名,中信证券的保代人数最多,为353名。中信建投和海通证券各有346名和271名,排在行业第二、第三位。之后的则是中金公司、华泰联合证券、民生证券、国信证券、国泰君安、国金证券6家券商。
国开证券非银金融分析师程凌表示,根据统计,保代人数较多的券商IPO项目储备也居行业前列。新规对保代的认定中对市场经验和业务经历予以倾斜,项目储备丰富的券商在吸引人才方面更具优势,行业马太效应或将进一步加强。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