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童装天地 > 商学院 > 广东拍卖行业图谱:“先行者”浮沉三十年 蓄势发力待春来

广东拍卖行业图谱:“先行者”浮沉三十年 蓄势发力待春来

据商务部“全国拍卖统一业务平台”统计,受疫情影响,2020年国内拍卖行业总体呈现上半年交易受挫,下半

       对于许多行业来说,2020年都是极具挑战的一年。去年,也是全国拍卖会“集体迟到”的一年——往常的春拍从6月前后延迟到了9月前后,秋拍则更是延迟到了12月前后。据商务部“全国拍卖统一业务平台”统计,受疫情影响,2020年国内拍卖行业总体呈现上半年交易受挫,下半年“报复性反弹”的趋势。

      数据显示,去年三四月份广东省内疫情进入相对稳定期,拍卖行业也陆续复工,但仍以线上拍卖会的形式为主。聚集性活动受限,使得线上拍卖得到了迅速地发展。初步统计,疫情发生后,全省通过网络组织拍卖场次近百场,总成交额约9700万元。线上拍卖会的成功,标志着受疫情影响的广东省艺术品拍卖市场再度起航,令业界振奋不已。在疫情下表现出快速反应和低调韧性的广东拍卖行业,到底有着怎样的历史和底气?

广东字画艺术品跨年拍卖会预展。-视觉中国

广东拍卖“威水史”

      事实上,回看整部中国拍卖史,早在19世纪,拍卖已经在上海、广州等几个主要城市初见雏形;而抗日战争时期,广州的四牌楼、南华东、东山龟岗等地甚至还陆续出现了新旧工业品及进口旧百货的拍卖行。但要回溯广东拍卖业的真正起源,则需从改革开放后开始算起。

改革开放以后,广东首先迈出市场经济的新步伐,有两大重要事件标志着中国拍卖行业的起步。一件是1986年广东首开先河,在广州市成立了全国首家拍卖企业——国营广州拍卖行;另一件是1987年的12月1日,新中国首宗土地使用权拍卖会在深圳率先召开。这一场拍卖是中国首次以公开拍卖的方式有偿转让国有土地使用权,也标志着中国拍卖行业的开始。广东省拍卖业协会会长郑晓星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这两个事件不但是中国拍卖行业从广东开始的重要标志,同时也非常符合广东作为改革开放前沿的身份和地位。”1992年10月3日,深圳市动产拍卖行举办“首届当代中国名家字画精品拍卖会”,一槌打开了中国内地艺术品拍卖之先河。在1990年代,一枝独秀的广东甚至能占全国艺术品拍卖份额的40%,风头一时无两。

广东崇正拍卖有限公司董事总裁许习文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提到,广东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也正是吸引着崇正拍卖行在此扎根的原因。他总结了在广东地区从事拍卖行业有四大优势:一、广东是全国经济强省,历年来GDP经济总量排名第一,拥有丰沃的经济“土壤”;二、毗邻港澳,对于艺术品流通、开拓海外市场、引入外资等都有利;三、广东文物艺术品市场在全国所占份额较少,未来仍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四、广东人比较务实,这种务实的精神形成了重信誉、有契约精神的交易氛围,营商环境相对优越。

正是凭借一股敢为天下先的“先行者”气魄,广东省的拍卖行业曾一度走在国内前列。

马太效应

      从2000年开始后的20年里,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艺术品市场的拍卖成交额亦不断“超英赶美”,但曾经的“先行者”广东拍卖行业却在文物和艺术品拍卖上逐渐被国内其他主要城市拉开了差距。

据TEFAF欧洲艺术基金会发布的国际艺术市场报告显示:2010年,中国艺术品拍卖成交总额超英国成为世界第二大艺术品市场;2011年,中国以占全球33%的艺术品拍卖成交额力压长期位列第一的美国(30%)和第二的英国(19%),跃居世界首位。但在全国整体亮眼的成绩单面前,广东地区交易的贡献则显得略为逊色。有研究数据显示,2007年广东省在全国拍卖市场份额是16%,居首位;到2008年下滑到了第三位,仅为10%。而到了2020年,从区域交易量占比来看,珠三角为7%。北京优势明显,几乎占据拍卖市场的半壁江山;但珠三角地区市场份额成绩平平,与其经济地位十分不相称。除了交易量不乐观之外,数据还显示广东地区从事拍卖的机构企业数量占比偏低。在国内拥有的六千多家拍卖行中,广东省的拍卖行机构数量为780家,约占全国的11%。其中,文物艺术品方向的拍卖行在北京有约150家,但整个广东省只有二三十家。

为什么打响了艺术品拍卖市场“第一枪”的广东省守不住艺术品拍卖市场的“火热”,导致文物和艺术品拍卖出现重心的“北移”呢?

郑晓星分析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方面,北京拥有得天独厚历史和政治地位,拥有比广东更品种繁多的历史文物资源。包括上海的海上画派,北京天津的京津画派,还有长安画派,金陵画派等都齐聚北京。而广东的艺术品拍卖市场本身主要依托于广东的“岭南画派”,在全国众多的画派中仅属其一,相对交易市场更小。另一方面,随着全国各种艺术品汇聚北京形成集散地,艺术品价格自然水涨船高。在“马太效应”之下,越来越多好的艺术品资源流向北方,买家也随之北移。郑晓星指出,以深耕广东的龙头拍卖行华艺国际拍卖行为例,此前该拍卖行在广州一年春秋两季拍卖成交额加起来还未能超过10亿元,但2020年转战北京后,首拍即斩获20.1亿元的佳绩。他说:“现在广州和北京的拍卖市场体量已经不在一个等量级。”

许习文则认为,中心北移跟拍卖行业的人才缺乏有一定的关系。“北京是政治文化中心,是世界性的,在文化人才的积淀这方面有绝对优势。北京市场份额大,也正好从客观上反映了它独具的优势。从这个角度来讲,作为广东的拍卖公司,提升企业美誉度,打造好品牌,诚实守信,着力培养人才就显得非常迫切和重要。”

政策利好,暖春将至

从目前的情况看,尽管广东地区拍卖行业未能形成巨大的声势,但基于其自身优越的条件,广东在成为未来的全国拍卖中心方面拥有着不可小觑的巨大潜力。资料显示,清代中期后,广东就是中国收藏的重镇,很多历史上著名收藏品及重要文物,都是经广东藏家之手传承下来的。此外,珠三角地区买家是国内大拍卖行的第三大区域客户群,《2019中国私人财富报告》中显示,广东的高净值人群(可投资资产在1000万元以上)数量更是连续雄踞内地千万富豪数量第一梯队。广东不乏富人,也不乏藏家群体,因此其背后拥有的强大购买力正待发掘。

在去年8月刚刚结束的第四届京东拍卖节中,广东省成交总额达到了惊人的6.37亿元,同比增长近三成。其中,深圳市成为全中国最活跃的城市,深圳新亚制程3308万股股票以2.18亿元的成交价成为“状元”。佛山市南海区人民法院上拍的一幅收藏山水画,竞价激烈,而且溢价率高达近5800%。对于务实精明的广东人而言,无论是山水画、股票,还是房产,决定竞拍者是否出手的关键依然是其投资背后的升值空间。

展望未来的广东省艺术品拍卖市场,许习文和郑晓星都一致表示十分看好。许习文对记者表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国家战略中,推动文化繁荣发展、共建人文湾区、提升大湾区文化软实力是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因此,作为文化软实力的一部分,广东文物艺术品拍卖也会有长足的发展。郑晓星也同样提到,在去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2020-2025年)》中,也明确表示将“支持建设适用国际通用规则的文化艺术品(非文物)拍卖中心”。他认为,在政策的利好下,艺术品市场的中心可能将重新南移,未来可能将有大量的艺术品交易在深圳发生。“所以我们非常乐观的期待,中央的政策加上我们广东人敢于天下先的这种精神,能够让广东艺术品市场的春天再创辉煌。”

而谈及如何把广东拍卖做出自己的特色,以区别于北方的拍卖市场,郑晓星认为,应该深耕岭南本土特色。他表示:“广东省有非常得天独厚的市场条件,比如有石湾的陶瓷、肇庆的端砚、潮州的潮绣、中山江门的红木家具、深圳的珠宝等。以深圳的珠宝为例,它的交易吞吐量约占全国70%,但是在拍卖交易量方面却几乎为零。所以未来我们广东省拍卖业协会也有意向要把这些具有广东特色的艺术品市场都培育起来,我们的市场有这样的条件。”

 

来源:

相关文章

快讯

热榜

  • 品牌
  • 招商
  • 专题
  • 展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