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2019年利润出现十年来首次下滑之后,国内汽车集团的龙头老大在2020年遭遇了更大挑战。
3月25日盘后,上汽集团(600104.SH)发布了2020年年度报告。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7421.32亿元,同比下滑12.52%;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04.31亿元,同比下滑20.2%;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77.4亿元,同比下滑17.78%。
值得关注的是,2020年,上汽集团营收、利润均创近五年来新低,而营收、利润与产品销量密切相关。
尽管上汽集团依然蝉联了国内销冠,但公司全年整车销售560万辆,同比下降10.2%,而同期,中国整体汽车市场降幅仅1.9%。
其中,第一季度的财务数据较其他季度波动较大,主要原因为公司受疫情影响,产销量波动。随着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公司下半年销量同比增长7.6%,并且季度销量同比增速呈现逐季攀升态势,季度环比增速也明显好于行业平均水平。
尽管二季度以来销量快速恢复,但上汽集团的销量表现并未跑赢大盘,同时也并未完成此前计划“2020年全年实现整车销售600万辆左右,市占率继续保持国内领先,预计营业总收入7800亿元,营业成本6786亿元”的经营目标。
合资品牌增长乏力
事实上,上汽集团营收、利润下滑与其销量较大的几家合资公司及子公司的表现,特别是以往为上汽带来销量与利润的合资车企密切相关。
财报显示,2020年,上汽集团归母净利润为204.31亿元,相比2019年的256亿元减少了51.69亿元,其中,上汽集团长期股权投资收益相比2019年减少了87亿元,同比减少了37.8%。
这也是上汽集团去年业绩承压的最大因素。数据显示,2020年上汽大众总销量为150.55万辆,同比减少了24.79%;上汽通用全年销量为146.75万辆,同比下跌了8.29%。
其中,2020年,上汽大众归属于上汽集团的净利润为154.89亿元,2019年该数值约为200亿元,减少了45.11亿元,同比下滑22.65%;而上汽通用2020年全年对上汽集团的净利润贡献为41亿元,相比2019年的109.6亿元,减少了68.6亿元,同比下滑62.56%。
这也意味着,2020年,仅上汽大众和上汽通用两家合资企业的收益就同比减少了近114亿元。
“一方面,上汽整体销量受到去年一季度疫情的影响,另一方面,对上汽大众来说,还没有真正从中保研的碰撞成绩中走出来,产品可靠性受到争议。与此同时,上汽通用也面临着品牌之间差异化的问题,虽然规模优势和体系优势还在,但凯迪拉克、通用、雪佛兰三个品牌内部相互竞争,需要对产品和品牌进行梳理。”3月29日,有熟悉上汽集团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
“其实从全口径来说,上汽通用的净利润要比披露的好,今年,上汽通用也会有多款车型推出,电动车也会在上汽通用落地,这些都是上汽通用未来走好走强的关键要素。”3月26日,上汽集团董事会秘书陈晓东在业绩说明会上指出。
与此同时,尽管上汽通用五菱微型电动汽车五菱宏光MINI EV热销,年内累计销量160万辆,成为集团销量最高的品牌,但也出现了增收不增利的情况。尽管全年销量仅下跌3.61%,但上汽通用五菱对上汽集团的利润贡献同比大跌超九成,仅为1.4亿元,而2019年同期的数据为16.99亿元。
而业内分析,上汽通用五菱出现增收不增利的情况或与产品定位有关,由于五菱产品主打低端市场,其利润空间并不大。
此外,在自主乘用车领域,上汽乘用车在过去两年里面临较大压力。2020年,上汽名爵与上汽荣威全年销量合计65.78万辆,同比下滑2.29%。
“从报表结构上看,投资者一直比较喜欢用母公司的净利润减掉投资收益,去衡量自主品牌盈利情况。但在母公司的报表中,实际上是包含了乘用车和商用车两个技术中心的研发支出,研发费用的增加以及预提费用的增加,也会影响利润的数字。考虑到这些因素,2020年整个自主品牌实际上是同比减亏的。”陈晓东表示。
值得关注的是,在2020年业绩不甚理想的情况下,上汽集团对今年的销量作出了反弹超10%的预测。
上汽集团在财报中表示,公司力争全年实现整车销售617万辆,同比增长10.2%;预计营业总收入8300亿元,同比增幅近12%;营业成本为7200亿元,同比增长约11.6%。
之所以做出这样的预测,上汽集团副总裁、财务总监卫勇在3月26日的业绩说明会上表示,这是基于两方面的判断,一方面是国内汽车今年的大势;另一方面是上汽集团公司层面在新能源汽车和海外市场表现出的好趋势。
上汽集团预测,在全球经济恢复性增长、我国宏观政策“不急转弯”以及车市同比基数相对较低等有利条件下,2021年国内汽车市场有望结束2018年以来的连续下滑,预计国内市场整车需求2610万辆,同比增长3.1%;其中乘用车2150万辆,同比增长7.3%;商用车460万辆,同比下降12.9%;新能源汽车销量预计在170万辆左右,同比增长34%。
然而,随着疫情对车市影响逐渐消退,上汽集团依然面临车市调整、芯片短缺、电气化转型等严峻挑战,如何危中寻机并在2021年扭转市场劣势,也将成为上汽集团布局的重点。
加速向高科技企业转型
“整个汽车行业的竞争跟以前完全不一样,上汽除了原有业务要焕新之外,新的赛道又扑面而来。”陈晓东在业绩说明会上指出,“一是以电动智能为特征的发展新动能正在构筑起下一轮的竞争的新赛道。这一赛道不仅汇聚了传统汽车,而且还有造车新势力以及跨界进入的竞争者,所以新的竞争格局非常激烈。”
在陈晓东看来,新一代汽车将具备全新的产业形态和商业模式——在产品形态上汇融了新能源、新材料、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以及物联网等变革性的技术;而未来的车辆会成为移动的智能终端,并具备云管端一体化的自我学习能力,又将创造新的商业模式。
面对全新竞争格局的到来,上汽集团在财报中提出全面向技术升级化、业务全球化、品牌高档化、体验极致化的移动出行服务与产品的高科技企业转型的目标。
而为加快企业转型步伐,2020年,在集团销量、营收下滑的情况下,上汽集团并未减少在研发领域的投资,其研发费用依然保持2019年同期水平,高达133.95亿元;并先后投资造车新势力威马、与张江高科和阿里巴巴成立智己汽车并创立高端新能源品牌R品牌。
对于上汽集团旗下品牌的定位问题,卫勇表示,上汽对于电动智能发展的新赛道看得十分清楚,智己汽车将走高端路线,打造深度的智能化体验,今年开始会陆续发布三款车型;而R标与智己汽车会有所差异,集团定义R标为“新势力国家队”,主要打造满足差异化需求的智能座舱场景,支持用户按需购买智能驾驶服务,计划在明年4月和10月推出两款车型;此外,荣威和名爵则以性价比为主。
据了解,在今年的3月18日的“R品牌共创者生态大会”上,集结Luminar、采埃孚、英伟达、腾讯智慧出行、微软、华为、斑马智行、国家电网、南方电网、特来电、星星充电、京东方、奥动新能源等头部企业,历时5年研发,总投入超200亿元的R-TECH高能智慧体正式亮相,基于该平台诞生的车有望实现硬件可插可换可升级,软件可买可卖可定义,电池可充可换可升级。
“纯电智能车是蓝海,现在不怕入局的品牌多,现在品牌还太少。同时,传统跑道我们在布局,创新跑道也在加速。R汽车能够为上汽乘用车2C的转型、创新的转型闯出一条道路。”
3月18日,上汽乘用车总经理、R汽车首席共创伙伴杨晓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从产品定位、用户服务、运作模式上来讲,R汽车和其它传统的品牌都是有区别的,有足够的差异化。
同时,杨晓东认为,在20万-30万的价位段,中国有400万销量的庞大市场。
在新能源领域,随着合资品牌新能源产品2021年的快速导入,上汽集团新能源业务也将迎来快速发展。
“ID.系列产品将是上汽大众增量助推器。”在业内人士看来,2020年上汽大众对于纯电动车型的布局将对品牌的发展产生较大影响。
据了解,2021年,上汽大众设立了15万辆的新能源汽车销量目标,而这一目标将由今年上市的三款全新ID.系电动车——ID.4、ID.6、ID.3来完成。
目前,上汽大众基于MEB平台的ID家族首款电动车ID.4X已经正式上市销售。
“2021年,契合新四化发展大趋势,上汽集团分别以荣威品牌和R标进军20万-30万元和30万元以上中高端智能电动车市场,并不断开拓海外市场,与此同时,上汽大众及上汽通用有望见底企稳。”东吴证券在研报中指出,同时对上汽集团维持增持评级。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