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童装天地 > 商学院 > 《以假乱真》:当代艺术,一场恶作剧?

《以假乱真》:当代艺术,一场恶作剧?

2016年,名流德·索尔夫妇状告纽约著名的诺德勒画廊,坚信后者以 830万美金的价格向其销售了一幅造

柳莺 / 文

        2016年,名流德·索尔夫妇状告纽约著名的诺德勒画廊,坚信后者以 830万美金的价格向其销售了一幅造假的马克·罗斯科绘画。而这仅仅是诺德勒画廊面临的一系列官司中的冰山一角,也是其中唯一一场向公众公开的法庭审理,由于涉案金额巨大,涉及到的机构和人员均有权有势,事件一经曝光便备受关注。经过漫长的举证与辩论,诉讼双方最终选择庭外和解,但名画变赝品一事,已是板上钉钉的不争事实。

假如不是证据确凿,人们恐怕很难相信美国纽约最负盛名的诺德勒画廊,在经营了一百多年之后,竟然会因为销售赝品的丑闻而退出历史舞台。而这场沸沸扬扬的闹剧,牵扯的不仅仅是画廊经理安·弗里德曼,众多世界名流藏家,波及到的艺术家更是包括杰克逊·波洛克、马克·罗斯科在内的绘画大师。这些艺术家的作品已然被封为经典,创造过无数的拍卖纪录,很难想象竟然有人敢从他们身上下手。而惟妙惟肖模仿出这些大师手记的“幕后英雄”竟然是一位数学教师兼绘画爱好者。他的技术糊弄了世界上最权威的鉴定机构,从专业画廊登堂入室至名流客厅,整个过程可谓令人瞠目结舌。这场美国历史上最大的名画造假案,前后历时三十余年,从制造到销售,再到东窗事发,这其中究竟发生了什么,网飞(Netflix)将这场惊天骗局的始末拍成了《以假乱真:赝品的真实故事》。

作为一部纪录片,《以假乱真》的拍摄手法非常传统,由于是事后复盘,因此采取了当事人、评论者口述、穿插档案资料的方式。接受采访者包括官司的直接当事人被告安·弗里德曼与大名鼎鼎的原告德·索尔夫妇。多米尼克·德·索尔曾经是古驰(GUCCI)的CEO,现在则掌管着汤姆·福特(Tom Ford)品牌的大权,他也一度任苏富比拍卖行的主席,与艺术圈的渊源深厚。安·弗里德曼是事件暴风核心的人物,她肯如此直面镜头多少有些令人惊讶。作为诺德勒画廊的金牌艺术品代理,她一直是收藏界叱咤风云的人物。从一开始,安就咬定自己同为受害者的立场,坚信赝品制造商编造了谎言,让她相信自己眼前这批美国抽象表现主义画家的大作的真实性。此后,为了满足藏家的需求,她也曾三番五次请教权威专家,出具了相应的文件,因此她认为自己的职业道德“无可指摘”。

安对事件的态度从一而终,然而更多声音的加入,让她的阐述看上去并非完美。控方律师、辩护律师、鉴定机构、艺术史家、媒体评论家一一登场,针对这场惊世大案发表自己的看法,仿佛一部多声部合唱,从多个面向为观众建构起所谓的真相。值得注意的是,作为一场已经落定的官司,诺德勒诉讼案中被判处有罪的仅是赝品的供货商格拉菲拉·罗萨尔斯。而与她一起共同策划骗局的男友何塞·卡洛斯·博甘提诺斯,及真正执画笔、以假乱真的画家钱培琛则分别回到了西班牙等国。此案的幕后一把手何塞甚至也接受了采访,当然他极力否认造假,甚至试图向导演推销一只据说是鲍勃·迪伦用过的口琴。而作为中间人将这些来路不明的画作以高价出售从而获利的安,究竟是受害者还是共谋,纪录片没有给出判断,但众说纷纭过后,观众心中应该自有定论。

《以假乱真》是针对艺术诈骗案的影像记录,但它的意图与其说是揭示、还原事情的经过,接近所谓的“真相”,不如说是通过种种“罗生门”般的讲述,揭示事件的荒谬性。如果说当代艺术本身的诉求就是以激进的方式消解崇高,那么骗子们利用复刻和伪造的方式,颠覆上流社会,似乎也可被视作艺术品鉴市场跟风盲目的嘲讽,仿佛一场历时漫长的恶作剧,最后以戏谑的方式收场。

 

来源:

相关文章

快讯

热榜

  • 品牌
  • 招商
  • 专题
  • 展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