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4日上午,2021中国(广东)大学生时装周之撷英-香港服装学院毕业设计毕业作品展在广州国际轻纺城闪亮发布,来自港院深圳、广州、长沙等校区的23个系列115套作品携手参展,充分彰显了香港服装学院作为国际化时装院校特色专业优势,展示了新时代、新风貌的教学成果。经过现场激烈角逐和组委会专家评委的认真评审,1号甄明明设计的作品《树之魂》一举夺得本次大赛的金奖。银奖分别由 10号叶浩设计的作品《城市丽人》、7号邓淼玲设计的作品《战·疫 》获得;斩获铜奖的是23号刘艳红设计的作品《东方之羽》、16号刘思源设计的作品《幻梦》及3号谢明杰设计的作品《寂》。按中国(广东)大学生时装周组委会的规定,前三名的获奖选手将晋级“广州国际轻纺城杯”2021广东大学生优秀服装设计大赛复赛。
金奖作品《树之魂》
卜晓强会长为金奖获得者颁奖
广东省服装服饰行业协会会长卜晓强,广东省服装服饰行业协会执行会长刘岳屏,凯华集团副总裁黄瑛,广东省服装设计师协会党支部书记丁宁等领导和来自广州白马服装市场、广州红棉国际时装城、广州轻纺交易园、韩国明宝纺织、广州越界服饰有限公司等来自国内外纺织服装界、教育界、商业界代表,新华网、广东电视台、信息时报、新快报、南方日报、广州日报、南方网、腾讯网、凤凰网等媒体以及业界人士近500名嘉宾与设计师们共享了这场美轮美奂的视觉盛宴。
广东省服装设计师协会党支部书记丁宁为银奖作品《城市丽人》颁奖
中国(广东)大学生时装周已经成功举办了十五届,十五年来,香港服装学院每年都有诸位优秀学子在这炫丽舞台上完成蜕变,破茧而出。今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昂首挺进的关键之年。未来中国在双循环良性态势下步入时尚尖端的趋势锐不可当。在这一背景下,港院未来的设计师们秉承前辈们精益求精的匠人精神,以新生代的视角来演绎当下传统与现代结合的流行趋势与审美理念,以中华民族“文化自信、民族复兴”为主线,将民族元素与现代时尚相融合,结合传统手工艺技法与现代裁剪工艺来表达他们对后疫情时代的机遇与挑战的思考,同时也展现了香港服装学院勇于尝试、敢于创新、以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宗旨的办学理念。
铜奖作品《东方之羽》 铜奖作品《幻梦》 铜奖作品《寂》
本次展演港院还特邀林进亮、屈汀南、林姿含等中国十佳时装设计师、服装企业负责人担任评委。港院学子精彩表现不负众望,获得评委们的一致赞赏。评委们一致认为港院学子在中华服饰文化传承与个性表达上做得十分出色,学子们对如何寻找民族性和现代性之间平衡点以及后疫情时代时尚发展的探索与思考值得赞扬。
展演过后,周世康院长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港院师生今年的表现可圈可点,这是学院上下戮力同心、资源整合、优化力量的结果;更有赖于行业协会、纺织服装企业及兄弟院校的鼎力支持。他表示,中国(广东)大学生时装周是广东最具人气与活力的青春创意舞台,连续16年为广东年轻设计师构筑成长成才平台、为广东时装设计产业与教育交流搭建桥梁,已经成为了广东时尚产业发展的助推器,新生代设计师梦想起航的大舞台。同时,中国(广东)大学生时装周是港院莘莘学子走向社会、走进企业、成就梦想的星光大道,也是港院与兄弟院校学术交流、校企合作、人才交流的大平台。周世康院长还表示,历经疫情洗礼,今年港院学子们厚积薄发,为业界呈现了一场美轮美奂的时尚视觉盛宴。近年来,港院坚持深化教学改革,在工匠精神的引领下,坚持走专、精、强的办学道路和发展具备国际视野的创新型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在服装设计教学研究领域形成鲜明特色,教学质量走在了同类院校前列。
办学三十一载,香港服装学院从一间课室、一门课程,到全国连锁办学,从小变大,由弱到强,成就斐然。迄今,学院为产业输送了各类服装专业人才逾八万名,造就了一大批出类拔萃的知名时装设计师、技术总监,更有荣获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广东省技术能手称号的王郁鑫、鲍懋斌,荣获“深圳市技术能手”称号的蒋磊、曾丽妮,“中国十佳时装设计师”的吴飞燕、赵黎霞,“广东十佳服装设计师”的李超、李贵洲、沈建英、许素明、周强、宋庆庆、朱珍斐等,“深圳十佳时装设计师”的姚子依、王阅等。如今,广深两地分院已然成为了服装行业高技能人才辈出的摇篮,是无数打工者通往成长成才、追梦圆梦之地。未来,香港服装学院将继续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加快学校自身能力建设与教学水平提升,推进创新型的高技能人才培育,让更多青年凭借一技之长实现人生价值,为推进粤港澳大湾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作出新贡献。
评委点评
获奖名单:
香港服装学院经香港政府批准成立于1990年,学院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宗旨,在国内外服装行业享有较高声誉。近年来,学院加强与内地服装业的交流与合作,积极开展内地服装人才的培养,目前已在广州、深圳、武汉、长沙、苏州等地设有多所分校,并且广州校区被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评为“国家纺织服装人才培训基地”,深圳校区被评为“中国纺织服装人才建设示范院校”。港院办学30年以来为中国服装产业的发展与品牌的提升输送了八万多名应用型服装设计师、服装营销与管理人才,有的已成为品牌公司的首席设计师,有的在服装公司担任生产厂长、营销经理,有的还创办了自己的服装品牌公司、专卖店等,部分学生在全国各类服装设计大赛中屡屡获奖,成为服装界的精英。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