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兰西学院是法国举足轻重的学术机构,有“法兰西思想库”之称。而当选法兰西学院院士,更是代表了法国学术界的最高权威。著名的作家埃米尔·左拉曾参与院士竞选24次,但直到他去世,都未能选上。1997年12月17日,旅法42年的华裔抽象画家朱德群当选为法兰西学院艺术院士,成为法兰西学院制度建立两百多年以来第一位荣任院士头衔的华裔画家。1999年2月3日,在法兰西学院古波勒圆顶礼堂,朱德群接受了隆重的院士加冕典礼。按照惯例,院士加冕需要穿上墨绿色金线刺绣大礼服,佩戴象征法国国宝级荣誉的“院士宝剑”。由于每个人剑把上可以镶嵌不同的宝石,朱德群选用了中国文人喜欢的汉白玉镶在剑上。他当时表示,这样正好可以象征他东方与西方、古典与现代和谐融合的绘画风格。
站在历史舞台的聚光灯之下,朱德群在艺术界的身份无疑是显赫的:法兰西学院第一位华裔院士、融汇中西的抒情抽象画派大师、留法三剑客之一……直到今天,朱德群的作品在拍卖场上依然屡屡被拍出破纪录高价。今年4月,朱德群的三联屏作品《盛世雪》打破其去年在苏富比创下的1.13亿港元拍卖纪录,以1.98亿港元落槌,含佣金2.29亿港元成交。但在儿子朱以峰的眼中,褪去光环之后的朱德群,身份简单而平凡——“他首先是我的父亲,再是一位艺术家。”
朱以峰是一位建筑规划师,目前担任朱德群基金会的副主席。为纪念朱德群的百年诞辰,朱德群基金会在2020年拍摄了纪录片《朱德群》,涵盖了艺术家的个人生平和创作生涯。该纪录片去年曾在上海大剧院公映,今年5月21至23日巴塞尔艺术展香港展会“光映现场”期间再次放映。日前,朱以峰接受了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为我们勾画出朱德群大师在艺术成就之外,不为人们熟知的另一面。
朱德群-资料图片
差点成为体育生
1920年,朱德群出生在安徽萧县白土镇的一个殷实的中医世家。朱德群与艺术的结缘离不开朱德群父亲的影响。他的父亲在日常行医之外,十分喜欢收藏名画。每年夏天,他的父亲都会把家里收藏的名画从箱子里拿出来晒,防止画卷潮湿。童年的朱德群就在耳濡目染这些灵动飘逸的名家挥毫的过程中成长。进入初中之后,由于朱德群体态挺拔也爱好打篮球,朱德群的老师就建议他去报考上海体育专科学校。这个建议遭到了朱德群父亲的极力反对,他认为,选择体育行业是在“吃青春饭”。于是在父亲的支持下,朱德群最后考取了杭州艺专,正式踏上了专业的艺术训练之路。
当时杭州艺专的校长是林风眠,教员中有大半是留法归来的画家,中西兼修的校风为朱德群后来融汇东西的艺术风格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跟随着潘天寿学习中国传统绘画中梅兰竹的画法,同时也学习吴大羽等传授的西洋流行现代绘画。然而,肥沃的土壤也要匹配辛勤的耕耘才能换来收获。有时候,朱德群在床头板凳上放着砚台,天不亮就磨墨;等天一亮就起床画画。此外,他还每天风雨无误地到西湖边上写生,画完的作品就拿给吴大羽点评,当年的许多教导后来还一直被朱德群视为创作抽象画的座右铭。其中,吴大羽对后印象画派的代表人物塞尚的推崇引起了朱德群的兴趣,巴黎正是印象画派的诞生之地,于是他逐渐萌生了前往世界艺术之都巴黎的想法。
1955年,朱德群定居巴黎,从事绘画创作。1956年,他在巴黎春季艺术沙龙获得荣誉奖和银奖,由此他的作品开始受到法国画坛的关注。此后,他投入抽象创作,一边采用油画的表现形式实践着西方绘画,一边融合从中国传统绘画中获得的内涵和精神,完成了从具象绘画到风格独特的抽象绘画的过渡。作为一位多产的艺术家,朱德群一生中创作了至少2500件作品,其中包括油画、水墨画、书法以及陶瓷作品;从1954年至今,在世界各地举办了140多场个展,足见他对艺术的热爱和勤奋。
“我父亲从未真正教过我艺术,他认为这是一份非常辛苦的工作。”朱以峰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我还在学校学习时,曾经跟他进行过一次长谈。他鼓励我要保持好奇心,去了解不同的建筑艺术趋势。在父亲小时候,他经常临摹古代书法家的作品,这帮助他理解了‘练习’的真正含义:不是去复制,而是要理解。一个人要走得比单纯的复制更远,才能到达创造之境。”
画家的“家”
作为旁人眼中的大师,不善于与人打交道的朱德群在日常生活里对家人十分亲切,最喜爱的是感受家庭生活中的日常。朱以峰回忆,父亲朱德群平日里非常关心他,与家人朋友也很亲密。“父亲经常带我去学校,让我在他的工作室做作业。即使后来我有自己的家庭和孩子,我们仍常常一起度假。以前我的父母和其他家庭成员常常一起煮饺子。父亲喜欢在美食面前开怀大笑,享受与密友和家人共度美好时光。”温馨的家庭大多相似,而艺术的氛围却唯独朱家最浓厚。朱以峰说,小时候他们家住的公寓里常年充斥着松节油的气味,而且到处都摆放着不同艺术家的作品,在潜意识中艺术成为了家庭生活的一部分。“每当我去别人家的时候,我才意识到我们的家和生活跟别人是不同的。在别人家里我总感觉少了点什么,因为我太习惯于身边随处都是艺术品了。”
尽管对家人朋友和蔼可亲,但生活里大多数时候的朱德群却是认真严肃,全心全意沉浸在自己的绘画世界里。朱以峰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父亲是一个严肃的人,因为他觉得艺术是值得认真对待的。他认为作为一名艺术家,通过不同的角度来表现世界是很重要的一件事,因此绘画不是生活里的‘一部分’,他是真的‘完全沉浸’在艺术创作中。”朱以峰回忆,每天早上醒来后,朱德群就会到自己的画室里画画。而一旦有一个想法在他的脑海里成形,他就无法入睡,直到他设法在他的画里呈现出来为止。朱以峰说:“他清楚地知道自己要探索的艺术道路,非常坚定地去开拓研究,并且身体力行地实践着。”
虽然正是因为朱德群父亲对朱德群专业取向的“修正”,才有了这位艺术大师后面的故事;但朱德群对儿子朱以峰的职业选择,却未曾过多参与,反而十分支持儿子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我父亲让我自由选择我要学习的专业,但他建议我选择一个能激发我热情的职业。他对我选择了建筑规划这个行业很满意,因为它也有艺术性的一面。”朱以峰对记者介绍,自从朱德群知道他选择了建筑专业开始,这位艺术大师对建筑领域也开始更加关注。有一天,朱德群在报纸上看到了美国建筑师Frank Gehry的设计,他高兴地对儿子说:“能在建筑设计中看到这种自由的创意真是太棒了,它也可以成为我的灵感之一。”
不灭的薪火
2020年恰逢朱德群诞辰100周年,按照原计划,基金会除了公映纪录片之外,也计划举办朱德群百年诞辰纪念展并在全球巡回。有媒体分析认为,在百年诞辰的追思节点,再加上学术和市场端的共同发力,很可能会带动后续的市场行情,创造继2012年之后朱德群作品市场的又一高峰。但突如其来的疫情,使得去年的计划被迫搁置。但朱德群基金会并未因此停止活跃,在疫情隔离期间,朱德群基金会与艺术家、画廊、艺术品收藏家和奢侈品牌携手合作参与了在线慈善拍卖,为多个非营利公益组织募集资金用于支持抗疫。
朱德群一生都致力于推动西方绘画与中国艺术的融会贯通,因此朱德群基金会也十分重视跨文化和青年艺术家的力量。日内瓦国际学校(ECOLINT)成立于1924年,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最多元化的国际学校。ECOLINT的艺术中心日常提供各种文化活动,例如:表演、研讨会,也欢迎专业艺术家进驻。今年2月,朱德群基金会与ECOLINT建立合作关系,未来将协同运营多个创意型人才发展项目,包括举办多形式多主题的展览和建立青年奖学金等。朱以峰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在我看来,支持年轻艺术家非常重要,因为我们需要艺术家给我们提供对世界和当前现状的看法。这是一种在规范之外的自由视角,可以带给我们反思。”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