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童装天地 > 设计前沿 > 北服服装文化与设计创新研究中心婚服复原展示

北服服装文化与设计创新研究中心婚服复原展示

“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华夏衣冠,跨越千年。在3月17日中央电视台《中国

  “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华夏衣冠,跨越千年。在3月17日中央电视台《中国诗词大会》节目舞台上,北京服装学院服装艺术与工程学院服装文化与设计创新研究中心梁燕教授带领团队带来穿越时空的古代婚礼服饰复原展示,丰富的传统文化元素呈现出一场视觉盛宴。

《中国诗词大会》宣传海报

节目现场

  本期《中国诗词大会》节目展现了汉、盛唐、宋、明四个极具代表性朝代的婚礼场景,呈现手执婚书、团扇掩面、共系同心结和执杆掀盖四个场景。中华传统婚服体现了中国婚礼服饰的独特文化魅力与深厚文化底蕴,作为承担此次服装复原任务的梁燕教授团队,共11人分为4个执行小组,历时两月余,参考全国40余所博物馆馆藏的110余件文物、200余册古籍及文献资料、300余张书画及壁画图片,从服装与礼制的关系,到服装型制、用色、纹样复原、面料选用、模特妆容打造等,力求达到最大限度的专业性、真实性、准确性。最终完成秦汉10件服装、8件配饰,唐代12件服装、8件配饰,宋代11件服装、7件配饰,明代13件服装、9件配饰,共计8套婚服、46件服装的婚礼服饰研究与复原。


  秦汉婚服

  玄衣纁袡,执手盟誓

  秦汉婚礼遵循周礼,研究团队查阅《仪礼·士昏礼》等文献,确定复原的秦汉男子婚礼服形制为爵弁、玄端、下裳、蔽膝,女子婚礼服形制为宽袖绕襟、曲裾深衣,女子以曲裾深衣为主要型制,衣缘边饰的图案参考马山楚墓出土的织物——双人对舞鸟兽纹,取“成双成对、吉祥美满”之意,配以玉簪、组佩、翘头履为饰,共同构成秦汉婚服庄重大气的特点。玄衣纁袡、执手盟誓,秦汉婚服为中国传统婚服型制与礼仪的传承与发展奠定基础。

秦汉婚服配伍

纹样复原效果

婚服制作过程

白坯试装及试妆过程

秦汉女子婚服复原形象


  盛唐婚服

  青襦襕衫,同牢合卺

  唐代文化开放、经济繁荣,服装样式更加丰富艳丽。研究团队发现,虽《大唐开元礼》中有关于婚服的信息,如“花钗、大袖连裳,青质,素纱中单,蔽膝,大带,以青革带,韈履……六品已下九品已上妻及九品已上女嫁则服之……”等文字记录,但在盛唐敦煌壁画《婚嫁图》中也出现新娘襦裙制、新郎圆领袍服制形式,可见民间流行的样式也会出现于婚礼中。在信息繁杂甚至图文矛盾的情况下,研究团队查阅《唐六典》《旧唐书》《大唐开元礼》等古籍,并参考敦煌盛唐时期中原地区和敦煌地区婚礼主题壁画,以及新疆阿斯塔那出土文物、日本正仓院馆藏品、中国丝绸博物馆馆藏文物等图像资料,结合当时社会背景,设定复原人物身份为盛唐时期庶民阶层。色取“红男青女”,新娘“花钗礼衣”装扮为上襦、下裙、外着半臂搭配帔子,头上戴花钗、角梳;男子婚服为圆领襕袍,内着半臂、头戴幞头、脚踩乌皮六合靴,发饰使用较为华丽的花钗、发梳,并饰以琉璃制钿钗进行装饰。

盛唐庶民婚服配伍

婚服色彩试样过程

白坯及试妆过程

盛唐女子婚服复原形象


  宋代婚服

  红衫罗裙,牵巾同心

  宋代婚礼服饰制度既传承了汉唐的传统,也呈现出新的发展。研究团队根据《宋史·舆服志》《梦梁录》和朱熹《家礼》等古籍中对婚礼仪式穿着规范的描写,并参考福建福州南宋黄昇墓、南京高淳花山墓、宋赵伯澐墓等出土文物,设定复原婚服为宋五品穿着,男子服绯色,女子从之。男子婚礼服为圆领袍、长脚幞头、革带、交领纱袍、裤、报腹;女子婚礼服为大袖衫、褙子、上襦、抹胸、百褶裙、宋裤,并佩戴凤簪花团冠,以三白妆和珍珠妆饰面。

宋代五品婚服配伍

 

宋代婚服制作过程

 

白坯修改及试妆过程

 

宋代女子婚服复原形象


明代婚服

  凤冠霞帔,解缨结发

  明代是中国传统婚服发展的高峰时期,在唐宋婚服形制的基础上,形成沉稳端庄的服饰风格,为此后数百年女性大红吉服、上衣下裳、凤冠霞帔等传统婚服形制奠定基础。研究团队根据《明会典》《续通典》《明史·志·卷四十三》等古籍资料,以及江西高安胡镇墓出土文物、北京艺术博物馆馆藏品、明宁靖王夫人吴氏墓出土文物、孔府旧藏明代藏品、京定陵出土文物等,根据明代普遍存在的“僭越”现象,如行亲迎之礼时的——“庶人婚嫁,但得假用九品服。妇服花钗大袖,所谓凤冠霞帔”,设定复原婚服为三品文官。新郎婚服为圆领袍、贴里、簪花乌纱帽、革带、披红、皂靴;新娘婚服为大袖衫、霞帔、鞠衣、直裰、马面裙、五翟冠、红盖头、绣花鞋,圆领袍和鞠衣胸背补子选用三品文官所对应的孔雀补。

明代三品文官婚服配伍

明代纹样复原(部分)

白坯制作、试装及试妆过程

明代三品文官婚服复原形象

  《中国诗词大会》婚服复原展示是我校服饰文化与设计创新研究中心科研平台成立以来承担的又一个经典文化研究科研项目,也是该中心承担学校“服装学”交叉学科平台建设中的“服饰文化理论”子攻关方向中关于“传统服饰文化工程”的系统性研究推进。研究团队也指出,中国传统婚礼服饰在现有文献记录中,信息多有缺失,或出现图文记录相矛盾情况,大众传播领域或出现多种信息干扰。因此,更需要运用多重证据法力求做到现有文献之下的最大可能准确性和正确性,随着项目推进,后续该领域的相关研究也将持续完善。

  项目推进过程中,研究团队在学校党委高度重视和指导下,依托二级学院研究平台建设优势,以“构建新时代中华服装服饰文化传承和创新的核心阵地”为目标,系统实施策划、文献梳理、复原实施等工作,最终与时尚传播学院服装表演专业团队,一起将研究成果呈现于大众面前。

研究团队与《中国诗词大会》栏目组专题讨论

  在梁燕教授带领下,参与本次复原项目的团队成员均为服装艺术与工程学院2020级、2021级、2022级、2023级服装设计与创新及服装设计管理方向的硕士研究生,参与演出的团队均为时尚传播学院的表演专业师生们。该项目是学校坚持“党旗红引领时尚红”特色党建育人模式,发挥设计力、科技力、组织力、传播力优势,以传统文化研究为根基、以科研项目为抓手,以培养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综合创新人才为目标的典型实例。研究团队围绕在学科建设和研究生人才培养过程中提出的“实题实作”主题组织教学与科研,在实践中全面培养学生的学术研究和设计创新能力。

  立足新时代,彰显中国美。学校将持续通过一系列科研项目的实施,推进中国传统文化课题的相关研究,不断推动协同育人走深走实,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参与项目的研究生团队与模特

服装艺术与工程学院梁燕婚服复原研究团队与时尚传播学院表演团队

  (来源:北京服装学院)

来源:

相关文章

快讯

热榜

  • 品牌
  • 招商
  • 专题
  • 展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