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基纤维、可降解面料等材料创新,叠加智能裁剪、无水染色等先进绿色技术,为时尚产业注入新动能,科技的发展为行业带来一系列变革。与此同时,后道的设计、生产甚至人才教育也应进一步升级与之相匹配。
10月27日,以“融合·共创:科技与文化助力时尚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的第三届时尚与可持续发展国际会议在武汉纺织大学举办。本届国际会议汇聚了来自中国、意大利、英国、日本、希腊、孟加拉国、葡萄牙等国的十余位顶尖学者与产业先锋共同探讨科技如何重塑设计、生产与教育。会议主旨论坛围绕“材料创新”“智能穿戴”“数字孪生”“可持续设计”及“跨文化教育”等核心议题,分享前沿洞察,勾勒未来时尚新图景。
科技驱动时尚与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围绕“科技、时尚、绿色、健康”的行业新定位,中国纺织服装行业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以材料创新、先进加工与绿色技术为核心,驱动时尚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纺织大学党委书记徐卫林以《纺织服装的时尚与可持续发展》为主题作报告。他解析了纺织新材料、环保染色技术和植物染料染色技术等前沿科技如何赋能时尚设计,并通过废旧纺织品与可持续技术的深度融合,构建绿色环保的产业新生态,最终推动时尚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为构建科技赋能与设计引领的现代时尚产业体系提供了发展路径。
香港理工大学未来服装纺织科技研究中心主任范金土以《智能自适应纺织品与可穿戴技术》 为主题作报告。他表示,面对全球气温上升与极端天气频发的挑战,智能自适应纺织品与可穿戴技术对于维持人体在不同环境下的舒适与性能至关重要。他回顾了该领域的既往研究,并重点介绍了其团队在植物结构织物、热响应仿生织物、湿度响应气孔状织物以及热电冷却服装等前沿方向的创新成果。
葡萄牙米尼奥大学工学院副院长Raul Fangueiro以《重新思考自然废料:将生物基残留物转化为高价值材料》为主题作报告。他的研究团队致力于将香蕉叶、菠萝叶等农业副产品及海洋废弃藻类,通过生物与物理技术转化为高价值纤维材料。具体创新包括利用果胶酶处理优化纤维性能,开发适用于非织造布与生物基复合材料的解决方案;从藻类中提取环保色素以替代合成染料;并研制基于聚己内酯与壳聚糖的纳米纤维膜,用于纺织废水处理。该研究为纺织行业提供了从废弃物到高性能材料的可持续循环路径,有力推动了产业绿色转型与资源效率提升。
英国曼彻斯特城市大学时装学院教授Patsy Perry以《奢侈品品牌叙事中可持续性与工艺的挑战》为主题作报告。她指出,随着近期伦理争议的出现,奢侈品牌常用来佐证其品质的“工艺叙事”正受到真实性拷问。报告追溯了奢侈品牌通过授权经营、线上零售及生产外包追求市场增长的演变历程,并审视其在面临日益增长的透明度及对人与地球责任要求时的核心价值。研究进一步思考了奢侈品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融合路径,探讨其如何共同维护奢侈品牌在品质与价值层面的优越性。
会员内容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