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山东省纺织服装产业链“AI赋能产业链协同”推进对接活动在夏津隆重举行。活动紧扣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战略部署,以“AI+金融”双轮驱动为核心路径,汇聚政企银校各界力量,共商纺织服装产业智能化、协同化升级大计,为培育产业新质生产力注入强劲动能。
紧扣国家战略,凝聚产业升级共识
活动开篇,多位领导嘉宾立足国家战略、行业发展与地方实践,为山东纺织服装产业转型把脉定向,凝聚发展共识。
山东省政协副主席、党组副书记、省纺织服装产业链链长林峰海在致辞中表示,山东是全国重要工业基地,纺织服装产业作为中国纺织服装产业核心组成与北方新质生产力重要引擎,在稳增长、促消费、惠民生及培育新质生产力方面作用显著。山东通过产业链“链长制”推进产业优化升级,今年前三季度全省纺织业、服装服饰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4.1%、1.1%,分别高于全国同行业0.95个、3.5个百分点。德州是我国重要纺织服装产业大市,在新型纺织、家纺等领域竞争优势突出。德州高度重视纺织产业发展,将轻纺纺织列为全市11条标志性产业链,为全省纺织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其中夏津作为全国纱线基地,正通过创新性实施“行业机构+国资平台+市场主体”三方共建模式推动产业发展。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阎岩指出,当前“十五五”时期,纺织服装业处于转型升级关键阶段,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为产业发展指明方向,行业需聚焦深耕内需市场、优化外贸布局、推进产业升级三大重点,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她提到,产业集群化是我国纺织行业核心优势,全国200余个纺织服装产业地区正加速转型,而德州夏津作为以纺织为支柱产业的县部代表,其探索的共建模式和资源整合方式,为县域纺织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宝贵经验。她希望山东德州夏津纺织产业把握战略机遇,精准定位、主动作为,以新型纺纱产业大脑为支撑,推动人工智能与纺织融合,形成全产业链高效协同发展新局面,在产业高质量发展道路上奋勇前行。
德州市政协主席卜祥联在致辞中指出,人口590万,2024年GDP突破4000亿元,是全国百强市及山东省唯一达到经济系统规划的城市。德州始终将纺织服装产业作为重点培育领域,2024年产业规模超240亿元,拥有200余家规上企业、华源生态等龙头企业,形成两大省级特色产品,还共建现代纺织产业园、纺织产业互联网平台,并成立产业学院培养专业人才。推动纺织服装产业链升级,需借助AI赋能生产全流程,突破专用算法与装备瓶颈,同时依托金融数据智能分析匹配企业需求,落实“链长制”补链延链强链,助力行业从“被动接单”向“需求创造”转型,培育新质生产力。
破解产业痛点,构建协同新生态
活动通过两大签约仪式与一项启动仪式,落地一批标志性合作成果,为纺织服装产业高质量发展筑牢根基。
为破解纺织产业“信息孤岛、要素配置效率低、市场议价权低”等痛点,夏津县财金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联合广东纱纤亿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纺织建设规划院,携手夏津仁和纺织科技有限公司、山东鸿泰鼎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等7家本地骨干企业,签订“山东新型纺织(纱纤)产业大脑上线项目”协议。该项目将整合山东纺织企业数据资源,构建纺织服装产业智慧供应链服务体系,打造“山东纺织服装产业大脑”,预计可实现企业降本增效、资源优化配置的双重目标。
围绕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根本宗旨,工商银行德州分行、建设银行德州分行、德州银行等6家金融机构,分别与德州华源生态科技有限公司、夏津至谦纺织科技有限公司等6家纺织企业签订金融支持合作协议。此次签约聚焦技术研发资金保障、市场拓展资本助力,推动金融与轻工纺织产业深度融合,为传统产业升级与创新项目落地搭建资金桥梁。
林峰海、阎岩、张庆辉、卜祥联、王晓、陈海明、管晓艳、沙淑红、刘如伟、赵之达等领导共同启动“山东新型纺织(纱纤)产业大脑暨年产5万吨鸿泰鼎莱赛尔二期投产项目”。其中,“山东新型纺织(纱纤)产业大脑”已纳入山东省工信厅建设试点,将按照“四个一”(一个算力调度平台、一个数据汇聚平台、一个算法开发平台、一个服务开放平台)总体构架,完善“四集”(招、集采、集销、集贷)应用场景,打造全国纺织数字交易集聚地;鸿泰鼎莱赛尔二期项目投产后,企业总产能将跃居全国第二,单线产能全国...
会员内容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