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红豆集团总部,有这样一位科长。她不在生产一线,却同样创造出不凡的业绩;她不掌握大规模的资本,却用点滴智慧为企业赢得数千万收益。自2003年入职红豆,期间被评为“青年文明岗”,及多次评为“优秀管理员”。负责后勤工作以来,在食堂管理上制定日、周、月、季度检查制度,自接管以来,食品安全零事故,荣获“锡山区职工幸福食堂”。她就是红豆集团总部行政部总务科科长邹雪芳,集团第七批“攻坚克难发展先锋”称号获得者。
2025年,她带领团队用一笔笔精细账、一项项创新举措,把“降本增效”这项看似平凡的工作做成了企业发展的“加速引擎”。截至目前,她累计盘活低效资产增收2200万元,减少支出222万元,为集团创收超过2400万元。
有人说,她是“能把一块砖都盘出效益”的人;同事则评价她:“干工作像‘绣花’,做事情像‘打仗’。”在邹雪芳看来,这既是责任,更是使命。
向管理要效益,让“沉睡资产”焕发新活力
“管理不是看管,而是经营。”邹雪芳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道出了她工作的底色。
红豆集团总部行政部承担着全集团行政管理、后勤保障、资产管理等综合性工作,看似“后方”,实则关系全局。2025年,集团确立“以效益为中心、以降本为目标”的年度主线,如何在不新增投入的情况下挖潜增效,成了她必须破解的难题。
“我们要当好‘管家’,更要当好‘经营者’。”邹雪芳带领科室团队,从最基础的资产清查做起。宿舍楼、厂房、商铺、仓库……她带着同事一栋栋跑、一间间看,对全集团的闲置资源进行“拉网式”摸底。
那段时间,她每天穿梭在不同园区间,行程表上写着“盘点—评估—谈判—改造”四个词。她用近乎苛刻的细致,把“低效资产”一项项重新定义。
“这栋宿舍楼原先只住了三成职工,剩下空间闲置,我们能否对外合作?那处商铺长年空置,能不能引入新的业态?”她总是习惯在“看似无解”的地方寻找新路。
在她的主导下,集团创新推出“闲置资产联动利用机制”,通过引入社会资源、调整租赁结构、整合配套功能等方式,打通资产“堵点”,盘活一批低效厂房、宿舍、商铺。
一年时间,闲置资源从“账面数据”变成“现金收益”。她的团队盘活的2200万元新增收入,成为集团降本增效的生动注脚。
“资产不动,成本就会吃掉利润;资产一动,就能变废为宝。”邹雪芳...
会员内容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