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童装天地 > 我要爆料 > 产业集群:“一朵棉花进、一件成衣出”的全产业链闭环

产业集群:“一朵棉花进、一件成衣出”的全产业链闭环

在豫东平原的沙颍河畔,一座承载着半个多世纪纺织记忆的城市正焕发新生。商水县,这个两次斩获“河南省中小

  在豫东平原的沙颍河畔,一座承载着半个多世纪纺织记忆的城市正焕发新生。商水县,这个两次斩获“河南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纺织服装)”称号的县域,如今已构建起“一朵棉花进、一件成衣出”的全产业链闭环,更凭借河南(周口)绿色印染产业示范园的落地,成为中部地区纺织服装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引擎”。2024年,当地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实现主营业务突破百亿大关,出口额突破16.6亿元,年产中高档服装1.5亿件……一组组亮眼数据背后,是商水纺织服装产业从传统加工基地向“科技+时尚+绿色”产业高地的华丽转身,今年9月工信部发布《2025年度纺织服装特色产业集聚区重点培育名单(第一批)》,商水县赫然在列。
  印染补短板,商水纺织再提速
  商水与纺织的缘分,始于上世纪70年代的工业浪潮。名噪一时的周口棉纺织印染厂,作为当时河南省纺织行业唯一一家大型一类纺织印染联合企业,不仅为商水奠定了坚实的产业基础,更培养了第一代纺织技术人才,成为商水纺织产业的“源头火种”。
  进入80—90年代转型发展期,商水顺应国有体制改革浪潮,民营纺织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宏大织业、湘湖纺织、佳利达纺织等龙头企业在兼并重组中崛起,到90年代末,全县纺织服装企业已突破100家,初步形成“纺纱—织布—服装”的产业链雏形,产业发展迈入“民营主导、集群萌芽”的新阶段。
  2000年后,随着商水产业集聚区的成立,产业发展迎来“加速键”。南通阿尔本制衣、浙江盛泰集团等行业巨头相继落户,不仅带来先进的制衣技术,更引入ZARA、GAP等国际品牌的合作订单,让商水服装第一次走向全球市场。如今,纺织服装产业已成为商水县传统优势产业、主导产业,也是商水县培育发展的特色产业集群,占全县工业经济总量三分之一以上。商水县拥有357家纺织服装企业,年产棉纱4.6万吨、织布4.5亿米,服装加工能力1.5亿件,从业人员7.5万人,产业规模与带动能力持续攀升。
  2024年10月,河南省政府正式批准设立河南(周口)绿色印染产业示范园,这一标志性事件,意味着商水纺织服装产业彻底补齐印染短板,进入全产业链发展的“黄金时代”。这个填补全省印染产业空白的园区,已吸引红绿蓝纺织、盛泰印染等4家大型企业入驻,形成9.36亿米的印染产能;近期燕超印染、润帛印染巨头的签约入驻,更让园区朝着32.3亿米的规划规模加速迈进。
  印染环节的本地化,不仅完善了产业链,更给企业带来实实在在的成本红利。“以前我们的面料要送到浙江印染,光物流成本就占总成本的8%,现在在家门口就能完成染整,订单交付周期缩短了一半。”河南盛泰相关负责人冯森给出了这样一个“降本账”。而这种优势还在向外辐射——而今,河南绿色印染示范产业园的作用已延伸到周边省份和地区,服务湖北荆州和河南信阳、南阳等周边印染企业,形成了“本地就近配套、成本大幅压缩”的产业链竞争优势。过去,这些企业的坯布要拉到江浙等地印染,单程运输成本占总成本的8%—12%,还常因长途运输导致坯布受潮、延误交期;如今,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园区的绿色印染服务,既节省了运输成本,又缩短了生产周期。
  三重驱动,发展纺织产业更有底气
  在产业规模持续扩大的同时,商水更注重内核升级。近年来,商水县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加强顶层设计,严格落实各项政策,以“科技、时尚、绿色”为三大支柱,持续推进纺织服装行业高质量发展。
  科技创新是产业升级的核心动力。记者了解到,商水县拥有省市级研发中心179家,覆盖纺织服装、印染等重点产业,年投入近1.5亿元的研发经费进行科研与成果转化;通过“科学家+工程师”队伍引进、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争取等方式,加速技术攻关与产业化应用,为产业发展注入“智慧动能”。
  与此同时,商水县深入推进纺织服装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大力实施数字赋能行动,推动产业向智能化转型。在商水县产业...

会员内容

来源:

相关文章

快讯

热榜

  • 品牌
  • 招商
  • 专题
  • 展会